鄭丹
《展開想象寫童話》這兩節課聚焦語文的核心素養,目標明確,各自的設計特點突出,具有典型性和示范性,并且都很好地完成了教學任務。
兩節課最大的“同”是兩位授課教師能夠按照學生的認知規律和語文學習規律來確定教學目標,選擇適合中年級學生的言語實踐活動作為教學手段來落實任務。兩節課在求大“同”的基礎上,又明顯地具有“異構”的特色。
一、教學構思有“異”,但目標相同
兩位教師對本次習作課所選擇的組織教學形式不同、設計的環節不同、教學方案不同,兩節課因構思之“異”,所以更凸顯了學生語文學習的個性化特點。
“未成曲調先有情。”兩節課的課前交流用時短,導語設計新奇、有趣,能夠喚醒學生的記憶,激活學生的想象力,這無疑給即將要學習的新課渲染了濃厚的情感色彩,促發了學生的學習期待。霍老師以學生喜歡的《超級英雄》歌曲導入,勾連學生生活中喜歡的超級英雄人物,借助歌曲開啟學生思維,奧特曼、綠巨人等英雄人物喚起了學生的生活記憶。孫老師則是與學生“聊”他們喜歡的《拇指姑娘》《去年的樹》《陶罐和鐵罐》等課文,引導學生總結出這類課文具有的深層主題“勇敢”“守信”“謙虛”等,帶領學生去發現美。兩位教師課前交流形式相同,但是效果不同,霍老師重在喚醒、孫老師重在激趣。
兩節課課堂結構設計“異”彩紛呈。“作文原是生活的一部分,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猶如溪水,泉源豐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地流個不歇。”葉圣陶老先生的這句話,指明了生活與作文的關系,生活是作文的本源,或者從某種意義來說,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霍老師借課前交流的超級英雄人物引出本次習作的故事《神奇三俠闖世界》。上課伊始,教師就借助故事創設情境,為學生創設了一個能夠引發思考,激發興趣,發展想象的思維場,學生因為課前交流意猶未盡,突然又出現“神奇三俠”,他們被這三個未知人物深深吸引,而故事中需要解決的矛盾也正是學生生活中經常遇到的困惑:“這么大的雨,今天的體育課又不能出去了。神奇三俠他們特別想幫孩子們。”教師這樣的語言貼近學生,激活學生的想象力,喚醒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經驗。學生根據自己親身經歷進行聯想和想象,再進行加工、改造、創生,就能夠編出妙趣橫生的童話故事。我認為這節課最大的亮點就是喚醒,教師調動起了學生的生活積累,激發出學生在真實生活中的表達需要。
孫老師是以4個問題的切入來展開教學流程。“誰來說一說這次習作都對我們提出了哪些要求?”“再看看習作要求,什么童話故事才能感動我們呢?”“我們應該把什么樣的美好品質寫進童話故事中呢?”“再看看,這次習作還對我們提出了什么要求?”這4個問題涵蓋本次習作的教學內容、教學要求,孫老師以問題為習作路徑直接讓學生提煉出本節課的教學要點,使學生的思維更加準確地聚焦問題,同時也在訓練培養學生布局謀篇的能力。
兩節課的教學構思一曲一直,可見兩位教師解讀教學內容時的多維思考和多元價值,這也體現出她們教學切入點之“異”。《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對中年級習作的要求是“觀察周圍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寫下自己的見聞、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覺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動的內容寫清楚”。習作教學重要的兩個方面教學內容就是寫實和想象,現實教學中,教師常常會把寫實與想象割裂開來,因為想象的教學內容難以把握,思想價值難以引領。其實二者并生而且不應該割裂。兩位教師都很好地處理了豐富的想象與合理的想象二者的關系,兩位教師讓學生在生活中找習作素材,又積極倡導學生要有豐富的想象,多角度開發教學內容,為學生的自主寫作提供有利條件和廣闊空間,減少了學生寫作的束縛,也鼓勵了學生自由的表達和有創意的表達。
二、 教學方法有“異”,但效果相同
霍老師的這節課“代入感”特別強。教師僅用了一句話“三兄弟是真想幫幫小朋友,可是又沒什么辦法?同學們,你們有辦法嗎”便把學生帶到故事情境中,讓學生進入解決問題的真實情境,學生的主動意識變得強烈,形成有效的形象思維,學生把自己頭腦中積累的素材快速整理,展開想象,幫助同學解決“上不了體育課”的問題。教育家杜威認為,“想象力是兒童生活的媒介,對兒童來說在所有地方,在他思考和活動從事的一切事件上,想象力的價值和意義是用不完的。”《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也強調,要激發兒童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潛能,在實踐中學習和運用語文。本節課,霍老師依據教學要求和通化教學的特質,把學生帶回到童話故事里,讓學生回到自己的世界和自己的角色中。霍老師設計的學生講故事、演故事、編故事的教學意圖,是讓學生在故事里找到自己。這樣的設計可以讓學生與角色產生共鳴,用故事的方式教故事,找準了寫童話的最佳路徑,通過故事自然而然地讓學生自己明白道理,獲得知識,提高興趣,而不是孤立地強化童話寫作,更滲透了道德教育。
孫老師的課堂采用的是與學生對話、思維導圖方法進行教學。具體來說,一是讓學生仔細閱讀習作要求,在習作要求中提取重要信息;二是引導學生去發現,說童話,用思維導圖表現童話;三是展開豐富的想象;四是關注寫作方法,如用細節描寫來揭示故事中人物的品質。孫老師在教學中及時捕捉學生提取到的信息進行總結,適時引導學生寫童話要結合學過課文的結構,對寫作要素進行勾連等。整節課運用的方法都是在“聊”的過程中完成,教師跟進學生的思路,引導學生回顧、發現、再去提取重要信息,到最后的再發現。這樣的設計非常巧妙,讓學生明晰了寫什么、怎么寫、為什么寫這3個教學中最重要的問題。本節課思維導圖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學生學習用思維導圖來幫助組合習作素材,梳理出寫童話的方法和要素,思維導圖利于學生梳理、識記,更便于學生摘要。學生借助導圖,構思童話,教師不失時機地提醒學生要用發現的寫作方法來寫,以此來鞏固學生學到的方法,同時,孫老師也潛移默化地教會學生寫童話可以天馬行空,但是也要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兩節課教學方法有“異”,但是細品兩位教師的設計,我們不難發現,她們都是在落實語言表達能力的學習內容,并且在引導學生主動表達上下功夫。語言表達分為口頭表達和書面表達,兩位教師通過各自的方法,使學生經歷了由已知內容(生活積累)的表述,到通過想象、創造達到喜說樂寫的全過程。體現了她們對教學內容的精準把握,適時展現了學生的口頭語言表達,用心著意于學生的書面表達,在說寫互動的言語實踐過程中,學生的習作能力獲得了自我提升。
三、習作指導有“異”,但主旨相同
霍老師的習作指導具有趣味性和層次性。教師沒有直接提出習作要求,而是在故事情境中滲透方法,陪著學生由最初的簡簡單單表達到關注細節豐富的表達,到發現神奇三俠的“危難之際出手,齊心協力助人”的品質,再到自己能夠寫出好故事。在這個循序漸進的實踐過程中,學生學會了寫作。
孫老師的《展開想象寫童話》習作指導,無論是在習作前的思路疏通鋪陳,還是思維導圖梳理知識和習作表達,都圍繞著本單元學習的內容和思維導圖的學習來展開,這樣的指導有利于學生從整個單元來把握、統整學習內容,同時也是本單元學習的延伸。
兩節課都關注細節,精于指導,但是卻各有“異”處。霍老師是逐步滲透寫作方法和注意事項。孫老師圍繞習作要求明確提出寫作方法和注意事項;兩節課一節是撥云見日,一節是直擊主題。一節是感受品質,寫出品質;一節是發現要素,寫出品質。兩節課不同構思、不同教法、不同學法,各有各的精彩,但兩節課人文主旨明確,學生都在豐富的言語實踐過程中真正地學會發現、學會運用。
由本次習作教學“同課異構”活動看習作教學,給小學語文教師的幾點建議:1.注意習作教學的課堂結構,注意分配學生動筆寫的時間。2.把習作評改教學提升到更高的層面,促進評改課型的不斷豐富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