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爽 王玉



教學內容:人教版數學二年級上冊第11~13頁。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100以內的兩位數不進位加法的算理,掌握筆算方法,能正確用豎式計算。
2.使學生經歷探索兩位數不進位加法筆算方法的過程,體會方法的多樣性。
3.使學生會運用兩位數不進位加法計算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教學重、難點:掌握兩位數不進位加法筆算方法,理解算理。理解用豎式計算兩位數不進位加法的計算順序。
教學準備:小棒、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知
師:同學們喜歡旅游嗎?
生:喜歡。
師:那誰來說說你都去過哪些地方?游玩時的心情怎么樣?
生:我去過麗江,那里的景色很美,我的心情也很好。
…………
師:還有這么多要說的,看來咱班同學都是小小旅行家。(出示課件。)今天,我們學校要組織二年級同學去參觀歷史博物館,請同學們仔細觀察畫面,你發現了哪些有用的信息?可以同桌之間互相說一說。
(同桌互說。)
師:誰想說一說?
生:我發現二(1)班有35人去參觀,二(2)班有32人去參觀,二(3)班有37人去參觀,二(4)班有34人去參觀。
師:真善于觀察,還有不同發現嗎?
生:每班都有2名帶隊老師。
師:同學們真了不起,從情境圖中發現了這么多數學信息,那根據這些數學信息,你可以提出一些什么數學問題呢?
生:二(1)班學生和本班帶隊老師一共多少人?
生:二(1)班和二(2)班學生一共多少人?
…………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師:咱班同學真了不起,提出這么多有價值的問題。我們先來解決二(1)班學生和本班帶隊老師一共多少人怎么樣?(出示例1情境圖。)
師:要求二(1)班學生和本班帶隊老師一共多少人,該怎樣列示呢?
生:35+2=。(師板書35+2=。)
師:同意嗎?同學們可以借助手中的工具用自己喜歡的方法算一算,完成之后和同桌說一說方法。
(學生探究交流,教師巡視。)
師:同學們,做完了嗎?誰愿意把你的算法說給大家聽?
生:我是用以前學習的口算方法算出35+2=37。
師:和他方法一樣的請舉手。真不少,看來口算的方法挺受歡迎,還有不同算法嗎?
生:老師,我課前準備了計數器。
師:你能上前邊說邊演示給大家看嗎?
生:(演示。)我在十位上撥了3個珠子,個位上撥了5個珠子,表示35,然后在個位上撥了2個珠子,表示加2,合在一起就是37。所以35+2=37。
師:這種方法也不錯,還有不同方法嗎?
生:我是用擺小棒的方法。
師:你能上前演示給大家看嗎?
生:(在實物投影下操作。)每捆小棒是10根,我先擺了3捆零5根,表示35根,又擺了2根,一共是3捆零7根小棒,合在一起就是37根。所以35+2=37。
師:同意嗎?同學們想出這么多種方法很了不起,現在我們重點研究第三位同學的方法。同學們再看一下剛才擺小棒的過程。(課件出示。)
學生觀看課件。
師:3捆零5根表示的數是多少?
生:35。
師:和2根合在一起是多少?
生:37。
師:那你能對照擺小棒的過程用一個新的算式表示出來嗎?請同學們試著寫一寫。
(學生寫,教師巡視,選出有代表性的讓學生寫在黑板上。)
3 5 3 5 3 5
+ 2 2 + 2
5 5 3 7 3 7
師:這三種方法,你贊成哪一種?小組交流一下你的想法。
(學生交流,教師巡視。)
師:誰來說說你的想法?
生:我贊同第3種寫法,因為第1種,我對照小棒3是表示3個10,2是表示2個1,十位和個位不能放在一起加。
師:你的想法真不錯,也就是說個位不能和十位對齊,那個位的2和誰對齊?
生:和個位的5對齊。
師:同意嗎?個位要和個位對齊,還有不同想法嗎?
生:我也同意第3種寫法,第1種我和前面同學想法一樣,第二種沒有加號,如果加上加號就完整了。
師:同意嗎?你真是一個細心的孩子。前面咱們學過的像這種橫著寫的式子叫橫式,而像這種豎著寫的式子叫做豎式。這就是咱們今天要學習的新知識。
(板書課題:不進位加法。)
師:老師也同意第3位同學的寫法,把掌聲送給他。同學們看老師是怎樣寫的,在寫豎式時35時,“3”和“5”之間要空出半個數位,然后寫上加號,個位的2要和誰對齊?
生:和5對齊。
師:為什么要和5對齊?結合擺小棒說一說。
生:因為5是表示5根小棒,2是表示2根小棒,在擺小棒時5根加的是2根,所以列豎式時5要和2對齊。
師:表達得真清楚,你讓我們明白為什么列豎式時個位一定要和個位對齊。同學們在算這個豎式時會先算誰?
生1:我會先把十位的3落下來,再算個位的5+2。
生2:我會先算個位的5+2,再算十位。
師:同學們敢于表達自己的見解很好,但是豎式計算我們要從個位加起。我們用列豎式的方法計算出了二(1)班學生和本班帶隊老師一共多少人,以后計算加法時,不但可以用口算,還可以用豎式,但是豎式計算時我們應該注意什么呢?請小組討論一下。
(學生討論、交流,教師巡視。)
師:同學們討論得真熱烈,誰來說一說你的想法?
生1:列豎式時個位要和個位對齊。
生2:寫豎式時別忘記寫加號。
生3:要從個位加起,橫式別忘記寫得數。
生4:要注意書寫。
師:同學們,你們表現得真棒,也就是在豎式計算時,個位要和個位對齊,要從個位加起。
三、鞏固練習
師:同學們學會了嗎?那老師想考一考你們。(課件出示。)
師:請同學們獨立完成,做完之后和你同桌說說你的計算過程。
(學生獨立完成,教師隨機找學生上黑板做。)
師:做完了嗎?前面同學說一說你計算的過程。
生1:32+6,個位的2和個位的6對齊,從個位相加,2加6等于8,3落下來,所以等于38。
師:同意嗎?說得真完整,做對的同學請舉手,做錯的改正過來。下一位同學繼續說。
生2:24+3,個位的4和個位的3對齊,從個位相加,4加3等于7,2落下來,等于27。
師:表達真清晰,書寫真規范。看來豎式計算時,個位要和個位對齊,而且要從個位加起同學們都已經掌握了。
四、知識遷移,研究探索
師:通過練習可以看出同學們掌握得不錯。二年(1)班和二年(2)班一共有多少名同學,怎樣算?誰來說一說怎樣列式。
生:35+32=。(教師板書35+32=。)
師:能用口算的方法算出得數嗎?誰來說一說?
生:35+32=67,我是這樣口算的5+2=7,30+30=60,
7+60=67。
師:同意嗎?剛才我們學習了兩位數加一位數的豎式計算,像這樣兩位數加兩位數你還會用豎式計算嗎?請同桌合作,利用你手中的小棒擺一擺,并試著列豎式計算。
(學生操作合作,教師巡視。)
師:哪位同學來匯報?
生:我是這樣擺小棒的,先擺了3捆,又擺了5根,表示35,又擺了3捆2根,表示32,合在一起是7根6捆,我列豎式。
3 5
+ 3 2
6 7
師:同意嗎?你為什么要把5和2對齊,3和3對齊?
生:因為5和2分別表示5根和2根,3和3都表示30根,所以我要這樣對齊。
師:表達清晰,也就是說相同數位要對齊。(師板書:相同數位要對齊。)
師:你計算時是從哪一位加起?
生:我在擺小棒時是先加的單根小棒,所以我寫豎式時要從個位加起。
師:同意嗎?表達真清晰,我們筆算時不但相同數位要對齊,還要從個位加起。還有要說的嗎?
生:我是直接用豎式計算的。
師:說說你的想法。
生:我們剛才已經學過了兩位數加一位數的豎式計算,知道個位要和個位對齊,那也就是十位也要和十位對齊,2加5等于7,3加3等于6,所以我直接列豎式等于67。
師:真不錯!剛才兩位同學都從不同方面表達了想法,很好。同學們先觀察課件,再看老師是怎樣寫的。(出示課件。)
(教師板書豎式,并強調書寫。)
五、鞏固練習,完善認知
師:在筆算加法時,相同數位要對齊,而且要從個位加起。學會了嗎?那老師考一考你們。(課件出示略。)
(學生獨立練習,匯報。)
…………
六、總結
師:同學們,本節課我們一起研究筆算加法,你有哪些收獲呢?
…………
評析:
“不進位加法”是人教版數學二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起始課,它是在學生掌握了100以內的兩位數加、減一位數和整十數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通過這部分教學,為今后繼續學習千以內加減法,及小數、分數加減法打好基礎。教學中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引導學生獨立探索、實踐操作、合作交流,讓學生親自經歷“做數學”的過程。在教學中有以下兩點表現比較突出。
1. 讓學生經歷從“型”到“式”的過程。
教學中教師讓學生經歷解決筆算加法的步驟。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算理是算法的基礎,在教學中教師不是讓學生機械地掌握算法,而是讓學生在直觀操作的體驗中理解算理,讓學生在理解算理的過程中感悟算法,明白這樣算的道理,讓學生不但學會了知識,更重要的是掌握方法。教師主要讓學生借助擺小棒的方法進行計算,通過操作,非常直觀地說明了寫豎式時要個位和個位對齊,計算時要先把個位上的數與個位上的數相加,使學生對用豎式計算加法的對位及計算順序更清晰,更有條理。結果重要,過程更重要,只有親身經歷,學生感悟才能更深刻。
2. 注重能力的培養。
“課標”提出要培養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綜觀本節課,教師注重動手能力、合作探究的培養是一大特點。教學中教師努力給學生提供參與數學活動的時間和空間,學生認真聽課的同時,親自探索、操作實踐、與同伴交流和討論。本節課教師設計了兩次動手操作合作的活動,這兩次活動學生在操作中既動手又動了腦,又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還解決了本節課教學重難點(相同數位要對齊,從個位加起)。通過這樣的教學,學生的動手、合作探究能力得到提高。
當然劉老師在本節課中也存在著不足,在探究列豎式的過程中,教師“放”得不夠,說得過多。教師在探究豎式計算的過程中應放手讓學生計算,讓學生自己歸納出列豎式計算的方法,再加以板書,突破教學的難點。如果這樣做教學效果會更好。
總之,本節課教學,教師真正做到了課堂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學生的運算能力和實踐能力都得到了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