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沈陽醫學院 楊劍云
《全國檔案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綱要》指出,開放政府和信息技術發展將檔案推到政府治理和公共服務的重要位置。在“互聯網+”時代,檔案信息資源共享已經成為公共服務共享的前提條件。要實現“創新、合作、共贏”發展理念,就要首先打通“信息孤島”,讓信息為民所用,為社會發展助力。
(一)解決共建共享主體的問題。即這件事情由什么部門牽頭來做。按照傳統的觀點,由檔案部門來牽頭,是責無旁貸的。但從實踐經驗中可以看出,檔案部門牽頭問題多多,困難重重。比如,存在格局不夠高、范圍不夠廣、政策和資金保障不到位等問題。
(二)共建共享客體的問題。要建立覆蓋人民群眾的檔案資源體系,實現檔案信息資源共享。1.檔案資源量要大,秉承著“存量檔案數字化,增量檔案電子化”的理念,要建成電子檔案收集平臺,減少中間環節和對數據的再次加工,實現電子檔案一鍵式收集。2.檔案資源覆蓋范圍要廣,檔案信息資源不等于政府電子政務信息,檔案信息資源的共享也不是簡單的政務信息公開,應該還包括戶籍、房產、婚姻、財產、教育等全方位的民生信息。3.建立檔案資源的目的要明確,檔案信息資源是為公還是為民,以沈陽市為例,沈陽市檔案信息資源共享應該立足于為民服務,將與人民群眾密切相關的民生檔案集成在電子檔案收集平臺內,才能真正解決“無檔可查”的窘況,才能摘掉“檔案為政府服務”的標簽,讓檔案成為人民的檔案,成為公共服務的一部分,讓檔案庫成為沈陽市發展的資源庫。
(一)檔案信息資源共享需要解決電子檔案存儲問題。這就需要有足夠存儲的硬件條件、相對穩定的存儲介質、比較通用的存儲格式、規范的著錄。
(二)檔案信息資源共享需要解決電子數據處理問題。云計算為超大規模數據處理提供了可能性,云計算支持用戶在任意位置、使用各種終端獲取應用服務,“云”使用了數據多副本容錯、計算節點同構可互換等措施來保障服務的高可靠性,“云”的規模可以動態伸縮,滿足應用和用戶規模增長的需要。公共服務共享所需要的云應該具有公益性、穩定性、安全性、規模性,沈陽市所需要的“云”既不可能通過租用公共服務器按流量付費的方式來解決,也不可能各個系統各自建設,因為租用服務器容易在數據上受人威迫,各自建設很難形成規模,達不到云計算的目的,而唯一的解決方式就是統一規劃沈陽市的“云”建設,在沈陽市上空建成同一片“云”,在這一片“云”下首先實現圈內信息資源的共享,再利用“云”的可擴展性,向其他“云”擴展,最終擁有整個數據天空。
(三)檔案信息資源共享需要面向用戶的電子終端。電子終端是檔案資源共享的界面,是用戶與檔案數據、公共服務部門進行對話的窗口。電腦網絡終端是最常見的電子終端,在各類網站主頁上通常支持在線查詢,用戶通過輸入關鍵字段來獲取信息,搭建基于移動數字終端的檔案信息服務平臺,整合離散數據信息,形成內涵豐富的檔案信息資源數據庫,并使檔案信息服務更加直觀、生動、有趣,用戶更易于接受,滿足不同利用需求,提高檔案信息服務的社會滿意度。
沈陽市“十三五”檔案事業發展規劃指出,建立健全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體”的檔案安全防范體系,確保檔案實體和信息安全。人防和物防是針對資源實體而言的,技防是針對資源信息而言的。1.需要有一支強有力的人才隊伍,講政治、強業務,結合檔案學、計算機科學、社會學等專業特點,來構建檔案信息資源安全防范體系。這支隊伍不僅要講政治、堅持原則、遵守規則、要精業務、能夠預見性地處理問題,還要能甘于寂寞,踏踏實實做好本職工作。2.需要有明確的法律規范作為依據保障,在檔案信息資源共享過程中,不可避免會涉及個人隱私權問題,會存在信息共享數據失真失實問題,共享尺度的把握應該有法律依據。3.需要深層次的技術探索,信息防偽方面的技術探索從最初的密鑰、數字水印,再到元數據封裝,技術在進步,會發現暴露出來的漏洞也在增大,技術防范永無止境。沈陽市檔案信息資源共享面對的是社會大眾,在宏觀層上要做好設計,在完備的法律體系和技術規范下,配備充足的人、財、物,尤其是充分發揮人的作用,將檔案庫轉變為“思想庫”“資源庫”,為沈陽市發展提供智力支持,為人民群眾維護切身利益提供憑證保證。在技術層面,檔案信息資源安全采用針對自由訪問情況下的隱私保護技術,在中觀層設置基于訪問策略的檔案信息訪問控制,在微觀層設置基于知識的信息匿名保護和隱私推理防范,利用訪問控制技術和數據匿名化算法相結合,來實現整個安全體系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