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淮南市大通萬人坑教育館 魏潔
愛國主義作為一個國家和民族的精神食糧,是團結全國各族人民共同奮斗的鮮明旗幟,更是各族人民平等自由的共同價值取向。近代以來,盡管中華民族屢次遭受了外來的侵略與壓迫,仍然能夠趕走侵略者并最終建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國家富強、人民安居樂業,愛國主義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淮南市大通萬人坑教育館作為國家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在宣傳與告誡后人以史為鑒,珍惜當今來之不易的美好生活方面有著積極的指導意義。那么,面對紛繁復雜的外來文化的大量涌入,作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如何才能更好地擴大其愛國主義教育影響力,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考慮。
淮南市大通萬人坑教育館作為不具備營利性質的公益單位,只能依靠國家財政撥款維持日常運營。盡管每年上級部門會定期定額下撥相應的場館運營經費,但一方面,由于近年來通過社會公開選拔引進了一些優秀人才,相關開支項目增加。另一方面,為了維持教育館的日常安全與環境整潔,配備了相應的安保與保潔人員,經費開始變得緊張起來。
以江浙滬發達省份的博物館紀念館為例,由于財政充裕,就愈發重視文化發展,南京博物院以及南京大屠殺紀念館等一些文物單位,利用充沛的資金在場館建設與拓展、文物展品升級與征集以及利用現代化技術深化主題內容方面都有卓越的成效。與此同時,以安徽省境內的蚌埠博物館為例,其在取得大量資金支持后發展速度也是驚人。而該館若想擴大展陳規模,改善基礎設施環境以及引進先進的科技提升展陳效果,就必須要依靠國家專門下撥的項目資金。
博物館一直以來都以展品的陳列對參觀者進行一種直觀的宣傳教育。
在2015年教育館未對展館進行展陳提升以前,主要對外展示的陳列就是三條大坑、秘密水牢及配上一些早先礦工使用過的作業工具如搞頭、煤油燈、鐵锨及一些生活物品如棉衣棉服、草鞋等。這些展陳內容單一、枯燥,隨著時間的推移已經越來越不能滿足參觀者的欣賞需求,將愛國主義教育內容深入當代人的心中的效果比較困難。盡管從2015年開始,教育館對展陳內容進行了一次質的提升,各個展廳以時間為明線,重大歷史事件為暗線進行內容分割,形成了日軍侵占、礦山淪陷、以人換煤、大病房、萬人坑、血淚控訴以及抗日勝利等主題展廳。但與江浙滬地區的博物館相比,這種展陳方式仍然比較落后簡陋。沿海地區的博物館展陳的實物十分有限,但通過與高科技相結合的方式卻獲得了很大的社會公眾效益,如利用現代聲光電技術進行模擬場景再現、設立數字展館通過VR遠程觀賞,開辟多媒體3D播放廳等。實物的數量有限,所以要想提升展陳水平和規模,作為宣傳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一方面要繼續征集藏品,另一方面要在科技方面深入開發挖掘。
淮南市大通萬人坑教育館截至2017年7月,共有講解員8名,其中本科學歷6名,研究生學歷2名,且均獲得普通話水平等級二級乙等以上水平,個別講解員具有二級甲等證書。就目前情況來看,該館講解員隊伍的規模與素質在全市具有遙遙領先的水平,受到全市各級來訪單位的一致好評。當然,該館講解員隊伍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如講解員隊伍過于年輕化,缺乏大賽的鍛煉和大型培訓會的指導,盡管該市旅游部門組織一些小型短期的講解員培訓會,但由于該館近幾年依次拿下了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國八十處抗日戰爭紀念設施遺址之一、國家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等國字招牌,前往該館參觀訪問聽取講解員講解的單位數量、等級和范圍出現了爆發式的增長,有必要繼續不斷提高講解員的講解能力與專業素質。
因此,有必要鼓勵和督促講解員們不斷加強自身學習能力,讓她們參與到該館的歷史的研究與討論中,使其掌握該館在學術研究動態和實時變化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這樣,她們才能保證向觀眾傳達準確的、前沿的信息。
淮南市大通萬人坑教育要想有著更長遠的發展,有必要開展多種活動形式,擴大愛國主義受眾面,而不是僅局限于目前的一群人來參觀一下,拍幾張集體合影而結束。
要開展積極走出去戰略,與周邊學校、社區和機關單位合作,開展巡展活動。以往各個紀念館的展覽,都是固定在館內的展廳,別人都是主動前往觀看。但由于現代社會的發展,人們的工作壓力沉重和工作時間加長,再加上該館地理位置比較偏僻,很多人想了解日軍侵占淮南的那段歷史,卻苦于沒有那么多的時間和精力。因此,可以制作一些臨時的可移動式展覽圖片和資料,主動進入社區和單位,方便人民群眾。
逆水行舟用力撐,一蒿松勁退千尋。作為國家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教育館肩負著牢記歷史、珍愛和平、堅定不移跟黨走的歷史使命。只有在資金投入、展陳規模水平的提升、講解員隊伍的優化與多種形式拓展愛國主義教育受眾面上下真功夫狠功夫,其愛國主義教育的作用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