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常州市第二人民醫院醫務科 陳燕
醫療質量是醫院經營發展的核心,更是醫院打造核心競爭力的重要保障。醫療質量涵蓋了醫療服務和醫學技術的各個層面,綜合反映了醫院整體的醫療技術和管理水平。醫療質量包括診療工作的質量,還包括了醫療工作效率、服務態度、費用控制、經濟效果、患者滿意度、服務可及性與便利性等更多內涵,是對醫院人員、設施、環境、技術、管理等多方面水平的綜合體現。而醫院信息化建設在提升醫療質量方面充當了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一)管理理念落后、管理手段陳舊。質量管理方法和工具的使用單一、陳舊。患者就診流程不夠優化,就診體驗欠佳。
(二)醫療質量過程管理欠缺。醫療診療活動過程復雜、涉及面廣,環節眾多,過程質量的管理難度大。對醫療質量的管控,是以終末質量為主,缺乏環節質控,更缺乏對醫療質量全程進行監控的管理。
(三)外部環境的變化對質量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級衛生行政部門也越來越關注醫療質量,在各類評審評價中對于醫療質量的考核越來越多;醫患矛盾尖銳,要求醫院必須提供更加優質的醫療服務。
(一)改善患者就醫服務流程,提高患者就醫感受。為切實改善門診患者就診“三長一短”現象,醫院創新探索醫院、醫生、醫保“三醫聯動”模式,于2016年10月啟動了醫院自助服務體系建設,發行居民健康卡,投放78臺自助服務機,并開通“掌上醫+”服務平臺,患者可以綜合利用兩者之長,一站式完成建卡、實名認證、掛號、取號、導診、報告查詢、充值、繳費、打印等10 余項就診流程。
(二)設立質量監管平臺,優化病人質量控制過程。1.完善監管體系。我院在醫務科下專設“醫療質量控制辦公室”,結合原有的臨床科室質量管理小組基礎,醫院建立起了完整的醫療質量安全管理三級監管體系。2.設立考核指標。質量委員會負責制定全院的質量控制目標,管理制度和質量目標,定期召開會議,針對運行中的問題提出改進措施和目標要求。質控辦在質量委員會的指導下,負責具體的質量控制以及質量策劃,將質控目標進行分解,制定出符合醫院特點的考核方案,對臨床醫技科室每月綜合質量目標設定了綜合考核目標,科學、合理評價臨床工作量和工作質量,每月進行各項質量指標的具體考核。3.納入信息化系統平臺。應利用信息網絡系統,實施自動化手段去抓取信息,保證信息的實時、真實、可靠。在醫療質量控制上,從最基礎的病歷能否按時提交,到在大型綜合性醫院,信息化是醫療質量管理工作實施的基礎保障,基于信息化才能做到全面、實時監控、反饋和不斷優化完善。以合理用藥為例,月底質控辦將各科室管理指標與院合理用藥病歷檢查結果(重點為抗菌藥物的使用率、微生物送檢率、DDD值、抗菌藥物使用合理性)納入該科室的月質量考核,根據結果予以加分或者扣分,最終將考核結果上報院部。4.掛鉤績效考核。為了更有效地搭建長效管理平臺,確保持續改進實效。為切實加強醫院醫療質量的管理,醫院加大對科室醫療質量與安全工作的考核和獎懲力度,將科室質量考核結果和科室績效相掛鉤。
(三)醫院資源規劃系統(HRP)是推進醫院管理的好抓手,滿足精細化管理的需要。醫院資源規劃系統(HRP)最大限度發揮醫院資源效能,有效提升傳統HIS的管理功能,從而使醫院全面實現管理的可視化,使預算管理、成本管理、績效管理科學化,使得醫護分開核算、三級分科管理、零庫存管理、多方支付以及供應鏈管理等先進管理方法在醫院管理中應用成為可能。
1.我院自助服務體系模式十分科學有效,基于預交金平臺的診間支付改變了傳統的就醫習慣,有效解決門診患者就診“三長一短”現象,實名制健康卡的啟用很成功,效果非常明顯。試運行以來,日均近50%的門診患者已體驗到自助服務帶來的便捷,為患者減少2次以上排隊次數,節省在院停留時間1小時左右。在市委市政府的統一部署下,今年醫院自助服務體系將在全市范圍內廣泛應用,解決市內各大自助服務系統間居民身份識別標準不一、重復發卡、信息不共享、院間不互認的問題,有效提高診療效率,顯著提升患者就診體驗。
2.醫療質量考核成績斐然。以合理用藥管理為例。根據持續有針對性的考核,抗菌藥物合理運用的各項指標,較去年同期都有所改善。輔助用藥管理方面,根據相關文件,質控辦聯合醫保辦、藥劑科等部門積極制定了《常州市第二人民醫院輔助用藥管理補充規定》(常二院〔2017〕8號),公布了“常州市第二人民醫院輔助用藥目錄”。據此,聯合信息科、醫保辦、藥劑科、采購中心等部門,定期將重點監控輔助藥物進行用量排名,開展使用量異動的輔助藥物統計及原因分析,同時,聯合信息科完成輔助用藥監控程序,并針對“超時、超品種、超說明書使用輔助藥品”制定及執行嚴格審批流程。
3.醫院資源規劃系統(HRP)最大限度發揮醫院資源效能,醫院實現了2015年與2016年相比,平均住院日由10.7天下降至9.7天;藥耗比由53.86%降至48.93%。成本管理效果明顯。
4.通過信息化技術,醫療質量管理人員可實現對醫療服務各環節的監控,對于醫療質量的關鍵環節和重點對象實行對醫務人員和質控人員的實時提醒和把關,有效避免醫療過程中出現影響醫療質量的問題。信息系統還具有豐富的數據統計功能,可對醫療質量的各項數據指標進行分析和評價,及時發現不足,采取改進措施。利用信息化技術,構建符合醫院需求的醫療質量管理系統,可有效改善醫院醫療質量管理環節和模式,提高管理效率和醫療質量管理水平。
常州作為“健康醫療大數據與產業園建設”國家首批試點城市:一是要將健康醫療大數據試點項目和西太湖健康產業園發展有機融合。二是加強區域平臺建設并對各類信息平臺分級分類管理。三是強化健康檔案的務實應用,推動覆蓋全生命周期的預防、治療、康復和健康管理的一體化電子健康服務。四是隨著政府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舉辦醫療機構的實施,應當有超前意識,將民營醫院的信息化建設列入規劃之中。醫院在不斷創新思路的同時要務實信息化建設工作,加強信息工作人員的培訓,借助自助服務系統、移動醫療以及大數據應用等,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健康需求,并將已經成熟的系統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