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國防大學政治學院西安校區 孟憲龍
軍隊隨著國家的產生而出現,按照統治階級的意志和利益,執行對內鎮壓被統治階級和政敵的反抗、對外侵略或反侵略的任務。現代軍事職業,是現代國家軍事組織常備化、核心機構專業化、公民服役法定化的結果,是融政治性、組織性、專業性為一體的特殊職業領域。軍官職業化,是基于現代軍隊組織形態的一種軍官管理體系,是對軍官從事軍事職業的準入標準、發展路徑、專業要求、身份標識、權益保障進行規制的制度體系,其中,軍官服現役制度是構成這一體系的基本要素之一,也是軍官職業化制度建設的基本前提。
(一)中國古代的武官制度是軍官服役的雛形。中國古代軍隊的指揮官一般稱武官,他們大多以領兵打仗、戍國衛邊、守護城防、駐守要塞、平亂安民等為主業,特別是從春秋時期正規的常備軍建立以后,歷朝歷代均官分文武,專司軍事工作的武官長期服役,職責明確,具有一套等級森嚴的管理制度,并且建立了諸如武舉等選拔任用制度,以及比較明確的責任制度、考核制度、俸祿制度乃至致仕制度,雖未形成現代意義上完整的職業軍官模式,但武官長期專門從事軍隊軍事工作,他們常年離家舍業、征戰沙場、駐守邊關,其任職的實踐過程已接近或者類似現代軍官的服役形式。
(二)近代西方國家的職業軍官制度確立了軍官服役形式。受17世紀40年代工業革命的影響,社會分工不斷細化,勞動從業相對固定,軍官在軍隊服役作為一種職業便從其他專業中分離出來,特別是大機器工業的發展,極大地提高了生產效率,減少了手工業和勞動人口,一方面,為軍人脫離生產、專門長期從事軍事活動提供了條件,另一方面,工業的快速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使得武器裝備不斷改進,戰爭形態發生變化,客觀上要求軍官具備更強的專業知識和技能,以及熟練掌握組織協調和指揮作戰的能力,軍事組織與此同時也更加復雜龐大。為滿足作戰和軍事活動需求,軍官服役期限延長、崗位固定,并且要接受專門系統的軍事訓練,以便長期從事軍事實踐、不斷積累經驗、提高專業技能,此外,軍官的選拔、教育、考核、待遇等形成了比較完備的制度體系,職業軍官制度在普魯士、英國、法國、俄國、美國等資本主義國家初步形成,軍官的服役過程真正體現出作為一種職業的特征和屬性。
(三)我軍軍官服役制度的發展歷程。人民解放軍自誕生以來,多數情況下都稱排級以上的各類人員為干部。革命戰爭時期,我們黨不僅創建了“工農自己的軍官隊伍”,而且通過對軍官管理的實踐,初步建立了軍官分類管理、軍官選拔補充和軍官培訓等多項帶有軍官職業管理特點的體制機制,形成了我軍軍官服役制度雛形。這一時期,我軍軍官的來源主要從士兵中直接選拔、通過訓練機構培養、抽調地方干部參軍、從舊軍人和俘虜中遴選。新中國成立初期,我軍在向現代化建設邁進過程中,相繼采取了軍銜制、薪金制、軍官轉業安置制度等一系列重要改革措施:1955年2月,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六次會議通過了《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官服役條例》,基本確立了軍官服役制度。進入改革開放新時期,我軍軍官服役制度改革有序推進;1988年,全國人大頒發《中國人民解放軍現役軍官服役條例》;1994年進行了第一次修訂,調整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現役軍官法》;2000年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九次會議對《中國人民解放軍現役軍官服役條例》第二次修正,法定人民解放軍現役軍官是被任命為排級以上職務或者初級專業技術以上專業技術職務,并被授予相應軍銜的現役軍人。此外,軍官退役安置制度日益配套,初步構建了符合我國國情和軍情的軍官服役制度體系。
(一)服現役是軍官參與軍事實踐的基本前提。軍事職業的主要作用對象是軍事實踐活動,現役軍官作為軍事實踐活動的主體,其主要角色是軍事實踐活動的組織者、參與者和建設者,以對士兵的組織指揮、管理教育,對武器裝備的使用管理,對軍事行動的策劃實施,實現自身的功能和價值。在軍隊嚴密的組織架構中,只有軍官個體角色的全部有效發揮,才能達成軍隊組織的團體效應和集群功能,這是軍事職業的基本屬性決定的,也是軍官角色的適應性特征。服現役作為軍官參與軍事實踐活動的從業過程,是其發揮應有角色功能的法定形式和合理渠道,在服現役制度體系框架下和前提下,軍官角色與其自身互動價值才能相匹配,實現法理上的統一和職業價值的提升。
(二)服現役是軍官參與軍事實踐的合理渠道。現代軍事職業的特點要求軍人必須具備常備、高效、專業等基本職業條件,軍官作為軍事職業的核心要素,服現役是其實現職業準入的合理渠道。服現役作為軍官軍事實踐活動過程,同時也是特殊的社會從業過程。現役軍官作為軍事實踐活動主體,選擇一定的方法手段,通過能動的活動過程把軍事實踐的諸要素連接起來,為實現一定的軍事目的去影響、改變甚至改造活動過程中所使用的各種武器裝備和在實踐活動中的兵力。這是軍事實踐活動主體即軍官與作用客體之間的物質、能量和信息的交換過程,也是一種相互作用過程。而這一過程,必須通過服現役這一實踐行為才能發生。同時,軍事實踐活動作為一種特殊的社會活動,特別是和平時期長期的軍事訓練戰備教育管理等活動,區別于其他行業和社會活動,軍官在這一過程中的實踐活動也是一種特殊的社會從業行為。
(三)服現役是軍官參與軍事實踐的客觀要求。隨著社會形態、經濟水平和軍事技術的發展,現代軍事職業呈現出以下特點。1.專業化程度越來越高。現代軍事是一門集自然、技術、社會與思維等諸多門類學科成果于一身的特殊學問,客觀上決定了軍事職業的復雜程度和高度的專業化需求。尤其是進入信息時代以來,知識更新越來越快,軍事技術飛速發展,武器裝備更新換代步伐不斷加快,高度融合的軍事要素對軍事人力資源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豐富的知識儲備、現代化的軍事思維和視野、熟練的軍事專業技術等成為軍官的必備素養,要達到這一要求必須經過系統的學習培訓、長期的工作經驗積累以及不斷的素質更新提升,專業化在此過程中日益得到體現。2.專業分工越來越精細。從世界軍事領域的發展趨勢來看,伴隨著網絡信息技術、大數據技術以及人工智能技術等在軍事領域的廣泛運用,新型軍兵種諸如無人機作戰部隊、心理作戰部隊、數字化部隊、網絡作戰部隊乃至空天作戰部隊等正不斷涌現,軍官分類與之相適應匹配,專業不斷精細化、崗位要求更加具體,對于每個專業的崗位規模、人員數量、能力素質標準,都將進行嚴格明確的規定,這方面在目前軍官職業化制度比較成熟的西方國家已有所體現,比如美軍陸軍軍官分類手冊多達100多頁,俄羅斯軍官專業也多達2000多類。3.組織結構越來越復雜。現代信息化戰爭條件下,隨著作戰形態的改變和新型作戰力量的建設發展,軍事領域專業分工越來越細、綜合程度越來越高,專業化程度的不斷提高和專業分工的日益精細,為有效實現軍事人力資源效能,達成相應的軍事行動目的,必然要求軍隊在組織結構上具備精細周密的控制和管理,以更加復雜的管理機構、精細的職位劃分,確保軍事職業的高效運轉。基于以上特點,軍事實踐活動客觀上要求參與者必須具備與其特點適應匹配的能力素質,而要獲得相應的能力素質,則必須依靠長期穩定的服役過程得以實現,軍官作為軍事實踐活動的主體,服現役便成為其從業的客觀要求。
軍人是社會分工產生的一個特殊職業,承擔著保衛國家安全的特殊社會職責。軍事職業作為社會分工的特殊表現形式,從產生到發展都是與整個社會的人力資源制度緊密相連、融為一體的。
(一)服現役是軍官創造軍事價值的勞動行為。軍官首先作為一個社會公民,是社會勞動力的一分子,具有人力資源的一般屬性;其次作為一名職業軍人,在軍隊組織內部,經過學習軍事知識和接受軍事技能培訓,以服役的形式長期穩定地從事軍事工作,在工作崗位上不斷積累軍事實踐經驗,成為軍事人力資源的一分子。軍官在軍隊服現役的過程,本質上也是其參加軍事勞動的過程,這是軍事領域的社會行為,也體現了一般社會分工的普遍規律。但作為軍事組織鏈條上的一環,軍官服現役在體現軍事勞動的本質特征之外,更多的包含了組織功能和軍事價值,即服現役不同于一般的社會勞動,是有組織的創造軍事價值的勞動行為,是風險很高、強度很大、責任很重的特殊勞動,集中體現了組織意圖和勞動價值的特殊性。
(二)服現役是軍官實現個人價值的職業選擇。軍官服現役不同于士兵的義務服役,它具有自愿性和選擇性,是軍官謀求個人發展的職業選擇,也是其實現個人社會價值的職業選擇,更是其獲得組織肯定褒獎的職業選擇。服現役在常態下是現役軍官的個人職業行為,它集中體現了軍官個體的職業行為偏好、職業理想選擇和職業成就獲取,通過從事這一職業,軍官個體的人力價值、理想抱負能夠得到和其他社會從業者同等的集聚釋放和彰顯滿足,但服現役畢竟是有組織的從事事關國家安全和人民生活安定的軍事工作,具有一定的奉獻性質,集中體現了報效國家和為民服務的社會效應,因此,服現役在軍官個人職業行為的前提下,更多貫穿包含著擔當社會責任的價值追求和價值體現。
(三)服現役是軍官人力資源價值的釋放途徑。軍官服現役是軍官根據軍隊建設和自身發展需要,按照崗位職責要求,獲取能打勝仗的專業知識和業務技能,從而圓滿完成遂行軍事任務,最終實現軍隊建設目標與軍官發展目標相統一的實踐活動過程。這一過程也是軍官自身接受軍隊組織選拔、培養、實踐鍛煉的過程,在此過程中,軍官個體獲取、積聚和釋放軍事實踐活動所需要的才智,實現人力資源價值和軍事組織需求的有效匹配。因此,軍官職業化建設首先要保障軍官職業相對穩定,那么服現役則是前提,通過建立一套完善的軍官長期服役的制度保障,為職業化提供最基本的路徑保障。但是,軍官職業相對穩定,并不意味著每一個軍官終身為伍,都從年輕服現役到老。其本質要求是,要使軍官一生中的最好年華用到軍隊建設上,使得服現役成為軍官人力資源價值釋放的最佳途徑和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