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艷君
隨著2014年10月國務院出臺《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以及中國田協取消馬拉松賽事審批制度,中國馬拉松賽事在2015年呈井噴式發展,馬拉松賽事也成為了城市形象展示的新名片。在此大環境下,武漢市于2016年4月10日舉辦了首屆馬拉松賽事,簡稱“漢馬”。
“漢馬”組委會與國內最具影響力的“北馬”結為兄弟關系,提出了“爭取在3年內打造成與北馬、上馬、廈馬齊名的國內金牌馬拉松賽事,5年內跑出國際知名度,成為武漢新的城市名片。”的口號。已成功舉辦2屆的“漢馬”賽事不負眾望獲得了不俗的成績:首屆“漢馬”總報名人數達到61378人,創下國內城市首次舉辦馬拉松賽事報名人數最多的記錄。2016年,首次漢馬就獲得中國田徑協會的馬拉松銅牌賽事(首屆辦賽最高只能獲得銅牌賽事),并被評為當年最具傳播影響力賽事;2017年,獲得中國田徑協會馬拉松賽事金牌賽事,漢馬與北馬、廣馬、重馬一起成為中國馬拉松大滿貫的四大創始成員賽事之一;并在“2018中國最具贊助價值馬拉松賽百強”評選中,“漢馬”名列第七,這對僅僅舉行過兩屆的“漢馬”賽事是極高的肯定。“漢馬”既定的3年目標已提前完成。
雖然“漢馬”賽事起點如此之高,成績如此輝煌,但5年內跑出國際知名度,還是需要不斷提高賽事品質的。畢竟整個國內,馬拉松辦賽歷史不長,國內賽事中出現的低級錯誤常常成為跑者的吐槽點,如尿紅墻、選手集體跑丟、成績單錯誤、存衣車領取混亂、起點分區迷失、報名門檻低、補給不充分、賽道保衛和指引工作不到位、緊急救護不及時等都不能與國際頂級馬拉松賽事相提并論。而且目前,國際公認大都市無一不在刻意打造濃郁的城市體育氛圍,以力求在新的全球城市影響力版圖上擁有屬于自己的位置,“漢馬”作為一項體育賽事剛進入一個陌生的馬拉松賽事市場環境,既要在榮譽中保持鎮靜,也須不忘初心,為打造成國際馬拉松賽事而努力。
“漢馬”起點擁擠主要由以下3個方面造成。
賽道窄。由于“漢馬”的起點設在漢口江灘一期的門口,從起點一直到5公里處都是較窄的老漢口街巷,出發時2萬多運動員蜂擁而上是造成起點擁擠、起跑緩慢的原因之一。
競賽規程存在缺陷。在競賽規程中,沒有充分考慮到運動員成績參差不齊的因素。雖然按照特邀選手、全程、半程、健康跑四種方式進行簡單分區,但全程運動員不一定比半程運動員快,半程運動員不一定比健康跑運動員強,這種分區不分組的起跑方式,運動員出發后相互影響,也是起跑擁擠的原因。
裁判執裁欠周全。每個起跑區之間的距離僅10米,運動員出發后距離拉不開,很快后面的隊伍就融入到前面的隊伍中。所以出發后,綿延數公里的擁擠情況就難以避免。
如果起點擁擠的問題不解決,“漢馬”的容納量就只有2萬人左右,將影響整個賽事的提檔升級和可持續性發展。
成熟的賽事官網不僅肩負著賽事信息發布的權威性和唯一性,更是彰顯賽事的經營服務理念、經濟價值、城市形象宣傳、運動知識的主陣地,也是參與者學習、交流、娛樂的精神家園。
如NBA官網中,有賽事視頻、新聞、圖集、球隊、球員、賽程、排名、數據、專題、調查、NBA歷史、NBA知識、就職機會、NBA微博、NBA微信、NBA Playzone、NBA QQ、NBA興趣、NBA Store、NBA鞋會等等,為參與者提供一個互動、交流、學習、研究、娛樂的平臺。
目前“漢馬”的官網設置簡單,服務單一,與參與者互動性不足、后期維護跟不上、速度不穩定和組委會對官網建設的不重視已經嚴重影響到人們對“漢馬”的關注。
2017年,全國舉辦馬拉松及相關賽事(路跑賽事800以上規模,越野跑賽事300人以上規模)達1102場。越來越多的馬拉松賽事也隨之帶來了定位不明確、特點不清晰等問題,所以“漢馬”應該結合武漢市自身的特點,與城市的獨特文化、氣質、歷史底蘊等高度契合,相互滋養,相互融合,展示武漢特有的人文歷史,才能在如此多的賽事中脫穎而出。
自古武漢是楚文化的發祥和繁榮之地。楚文化中的符號、文字、紋樣、圖騰等在整個“漢馬”中沒有得到很好的體現。楚文化中的歌曲、舞蹈,以及武漢市特有的文化典故、歷史故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內容與“漢馬”交融得不夠。舉辦過2屆的“漢馬”在參賽服、紀念文化衫、志愿者服裝、各種禮儀小姐的服飾和裝飾、完賽包的設計、沿途A字板、沿途加油站、起終點龍門的設計等都缺少武漢古今文化獨特的歷史底蘊和文化色彩。
2018年,“漢馬”在“中國最具贊助價值馬拉松賽百強”評選中以90.79分排名第七,奠定了賽事的商業價值。其無形資產:如冠名贊助;有形資產:產品供應商與贊助商;相關產品的開發:路跑培訓、跑步裝備、吉祥物、紀念品、文化衫、賽事廣告、Logo等都極具商業價值。但目前“漢馬”對此的挖掘和利用都不夠。在我國,將馬拉松打造成品牌,跑出經濟盛宴的是著名的“揚馬”。“揚馬”建立起的“體育產業+商務運營+賽事服務”的模式,已經形成了一條日趨完善的產業鏈。據統計,2016年“揚馬”共吸金1.23億元。“揚馬”通過冠名權拍賣,讓賽事的無形資產得到評估,推動路跑培訓產業,積極開發本地電子商務平臺,授權“咕咚運動”,讓更多跑友體驗跑馬的樂趣等等,這都是值得“漢馬”學習和借鑒的。
建立數據庫是一個長期、大范圍的巨大工程,在短期內難以表現出經濟效益。但是,隨著“漢馬”的日趨成熟,一個強大的數據庫是該賽事的強有力推手。通過賽事各個數據的總結、歸納、分類、分析、比較,不僅可以使賽事更經濟、順暢、合理,也可促進賽事傳統文化和賽事歷史的建設。如NBA有很龐大的數據庫。每天都有運動員打破自己的、打破隊友的、打破球隊的、打破常規賽的、打破季后賽的、打破總決賽等各種紀錄的數據,而觀眾都是見證者。所有的運動員都有可能在創造歷史,觀眾不管是在現場還是看直播,都像是在歷史的長河里漫步。所有參與者都能看現在,念過去,擁有自己的談論熱點。
而現在“漢馬”的數據庫僅在參賽人數、志愿者人數、安保人數、醫療點、沿途補給、最優成績等的統計上,顯然這對賽事傳統文化的建設是遠遠不夠的。
截至2014年底,在漢的在校大學生和研究生總數107.26萬人,居世界第一,是名副其實的大學城。大學生不僅可以作為志愿者參與“漢馬”,還可以從事宣傳、攝影、裁判、醫療、安全保衛、新聞報道、途中加油站等工作。
武漢共計高等院校98所,其中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武漢體育學院等院校的各種專業技術人才優勢明顯,可以為“漢馬”提供全方位的技術支持。目前部分高校老師參與到“漢馬”的裁判隊伍,形成較完整的裁判團隊,并擁有規范的執裁方法,為其它的馬拉松賽事提供技術支持。其它領域尚未形成專家團隊向外輸送技術支持。
馬拉松賽事在中國的歷史不長,所以馬拉松跑者的專業賽事素養總體水平較低,表現為:①參賽者對馬拉松運動的科學性認識不夠。認為只要毅力強就能跑馬拉松;只要跑步就是對身體有益。②對馬拉松的專業用品了解不夠。對保溫毯、鹽丸、能量膠、飲料、服裝、跑鞋的正確使用方法知之甚少。③參賽者的馬拉松賽事素養需要提高。一場馬拉松賽事的組織井然有序,不僅僅是組委會的周密工作,更少不了參賽者的支持。跑道上,參賽者隨意丟棄在賽道內的香蕉皮、海綿塊、紙杯、飲料瓶,讓志愿者和裁判們忙個不停。有的參賽者不知道存衣車的用處。還有的參賽者到了賽事關門時間沒有按時完賽或者是從不對應的賽道上完成賽事,按規則是不能領取完賽包的。而這些參賽者如果沒有領取到完賽包會出現辱罵裁判員、志愿者,并強行搶完賽包的事情,缺乏對賽事規則的基本尊重。
將“漢馬”起點位置進行改變的可能性不大,但賽事可以借鑒具有同樣特點的香港馬拉松的起跑方式,采用分區、分組、分時的起跑方法。改進裁判組的執裁方式,將方陣之間的距離拉大到30米以上,并延長出發時間,錯峰起跑。
首先,賽事組織者應改變觀念,意識到官網強大的服務功能和作用。積極采取措施完善,如增加互動環節、賽事視頻、賽事新聞、旅游宣傳、運動建議、運動服務、運動商品介紹、賽事指南、賽事歷史等各種欄目。同時增加各種數據統計、專項調查等工作,完善“漢馬”數據庫。加強網站服務器建設,增強其穩定性。
“漢馬”在參賽服、紀念文化衫、志愿者服裝、各種禮儀小姐的服飾和裝飾、完賽獎牌、完賽包的設計、沿途A字板、沿途加油站和起終點龍門設計等細節上刻上武漢古今文化印記。
效仿“揚馬”賽事的多渠道吸金能力對“漢馬”進行包裝和銷售。將“漢馬”有形資產、無形資產、相關產業的商業價值交給專門的運營公司運作,政府負責監管。
對參加“漢馬”賽事的運動員、服務人員、工作人員和各種志愿者提供專業技術的幫助和證書、學分等的支持。
增添一些相關附屬比賽,譬如攝影大賽、寫作大賽、加油站大賽等,促使大學生對“漢馬”的參與、認識和宣傳作用。
充分利用武漢市高校的優質人才資源,積極開展相關的科研、科報會、會展等活動,培養和發展本土專家團隊,為其它馬拉松賽事服務。
利用宣傳冊、動畫小視頻、廣播臺、系列講座等形式,全面對賽事中的規定、注意事項、賽道特點、補水站、飲料站和能量供給站中的食品和位置、噴霧站的作用和位置、醫務志愿者和醫務站的位置和提供的服務、賽前和賽后的存衣車運用、賽道廁所的分布等賽事指南的服務進行講解。
制作一些關于正確跑步姿勢、心率控制、系統訓練、傷病防范、賽前準備、賽中調整、賽后恢復和參賽禮儀等方面的專業視頻,在公共交通、官方網站和賽事現場等場合進行宣傳和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