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瑋
近年來國家對于環境污染這一重大事件不斷召開各種會議,隨著國家重度的環境污染,資源過度開發,已經導致了多地區乃至全球的生態系統遭到破壞,節能減排就成了一個當務之急的事情。此時,低碳環保一詞再次躍入大眾視野,筆者認為低碳包含了各方面的節能減排,可以從多方面做起,而如今炙手可熱的旅游業就是一個巨大的發展機會。目前,傳統的低層次觀走看型旅游已經滿足不了大眾的需求,許多人開始尋求新的旅行方式,有一些旅行社也已推出體育旅游,并獲得了大眾的青睞。體育旅游和傳統旅游的不同之處在于大眾的參與性和互動性,這是傳統的旅游所無法企及的。體育旅游的大力發展不僅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同時也要擁有一系列供人們休閑娛樂的配套設施和完整周密的旅行計劃,讓人們在放松的同時體會到體育帶來的益處。體育旅游作為新型的旅游方式,伴隨著人們的精神生活的不斷豐富,物質條件不斷發展的社會狀態下,已經成為當今旅游業的朝陽產業。而隨著一系列旅游資源的投入開發和使用,體育旅游所帶來的能源問題也勢必會造成新的負擔和問題。但就目前來看,市面上的體育旅游只是打著體育旅游的名字酌情增加幾個體育項目,并不是真正意義的體育旅游,而專業的體育旅游公司和體育旅游人才在社會上幾乎為空缺。這也是目前體育旅游的發展前景所在。
近年來我國對于旅游業發展的重視尤為明顯,在2009年《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旅游業的意見》中,旅游行業被定義為新興產業和國民經濟的戰略型產業,在生態環境保護上升為國家戰略的條件下,體育旅游業的發展符合節能減排和可持續性經濟發展的要求。在2016年我國”十三五”規劃中,低碳經濟和生態發展作為重點內容進行了闡述,規劃明確要求,協調推進,綠色發展,開放合作,共享共建。這一事件直接證明了綠色發展和業態創新是我國旅游業發展的整體規劃,在我國經濟發展轉型的關鍵時期,如何全社會提倡節能減排,如何應對全球環境惡化趨勢的同時保持經濟的穩步增長才是保證我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問題,所以,益于體育旅游業作為新興的旅游方式,不僅是旅游產業發展中的新生力量,也是傳統旅游業深化改革的新起點,更是可持續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
在當前傳統的旅游行業中,旅游出行消費以及相應的旅游產品均產生較大的耗能,這些狀況不僅不符合我國生態發展的國家戰略,同時也與美麗中國的建設理念相違背,甚至加速全球環境的惡化。基于當下旅游環境市場的現狀,著力發展低碳體育旅游,是一件促進旅游市場健康化,綠色化的方式。
目前我國的旅游市場混亂,項目不斷增加,但是針對健康低碳的體育旅游還未多開發,也沒有建立完整合理的規章制度。旅游市場目前重開發,輕視保護,這個錯誤理念已經造成了許多旅游資源的浪費和大環境的破壞。而低碳旅游業沒有完整的制度保護,專業的人才儲備不足也間接的導致了整個市場的混亂。使得目前許多旅游產品的開發與上市并未達到節能減排,低碳發展的要求。所以在經濟可持續發展的今天大力發展低碳體育旅游產業不僅有利于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還有利于推動整個旅游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低碳體育旅游的發展也是為了貫徹”十一五”國家旅游局出臺的《關于進一步推進旅游行業節能減排工作的指導意見》具體要求,更是為了緊跟”十三五”規劃中”發展綠色和低碳經濟”的發展目標,踐行”十三五”規劃中國家治理現代化的發展要求,由此,發展低碳體育旅游是實現節能降耗,緩解環境壓力的必然之舉。所以低碳體育旅游的誕生是社會的必然選擇,是旅游業長期發展的必經過程。它是由傳統低層次走看型旅游和新增的體育相結合的交叉產物,屏蔽掉傳統的弊端,開發出新的領域。低碳體育旅游是旅游產業發展中的新形式,低碳體育旅游的重點在于降低碳的排放量,讓體育旅游行業以健康為基礎、以生態、環保為目標,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在建設體育基礎設施開發體育旅游資源過程中最大程度的保護環境,避免過度開采所帶來的環境壓力。
低碳生活理念是近幾年新提出來的一種新型理念。大眾的接受和認知程度還不夠正確和全面,所以由傳統向新型低碳旅游最大的轉變就是讓大眾接受并改變原先認識。傳統體育旅游”具有盲目性和跟隨性,而”低碳體育旅游”是鍛煉性和參與性,很多人會認為低碳體育旅游是一種勞累,是一種束縛。很多開發商從不考慮體育旅游產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選擇急功近利地對市場進行開發經營,這一錯誤認識明顯違背低碳體育旅游的發展理念,以套取體育旅游的持續效益來獲取短期利潤,縮短體育旅游產業市場的壽命,導致大眾對體育旅游的認知處于一種萌芽和錯誤的區域里。
要想構建完整的低碳體育旅游市場必須要加強政府部門的職能。首先,低碳體育旅游是建立在傳統體育旅游的基礎之上的,有由傳統旅游向體育旅游轉變的復合型產物。是對傳統體育旅游的改進和更深層的發展。傳統旅游的高耗能已經不符合國情發展,而低碳生活響應國家建設美麗中國加快綠色發展的號召,體育旅游產業體系上讓每個環節都實現節能減排,才是實現體育旅游產業體系的低碳化、節能化路徑,方可拉動整個低碳體育旅游的發展。
體育治理是我國體育產業深化改革所必經之路,也是時代發展和全民進步的一個重要標志。體育治理現代化的發展前提,歸根結底要符合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將不符合現代社會常規發展的事物進行全面深化改革。低耗能低污染的概念已被大眾認可并響應,所以體育與和旅游相結合的低碳體育旅游作為一項可持續發展的新生事業,才是符合當下的發展現狀。低碳體育旅游要充分滿足人民大眾不斷提升的出行需求和社會需求乃至心理需求,才是合作創新穩步提升經濟增長的長久策略。才符合低碳體育旅游事業創新、綠色、經濟、健康的發展理念。
低碳體育旅游發展的中心就是為實現可持續發展,體育旅游產業發展應走走綠色、循環和低碳的可持續化的道路。應該在發展低碳體育旅游時應該始終堅持以”綠色、循環、低碳”為核心發展理念,從觀念上提高環保、節能認識,并將其貫徹到行動上,避免因盲目發展造成資源破壞與浪費,探索全新的發展空間。這是加快生態文明假設、實現低碳體育旅游的重要保證和基本前提。
低碳體育旅游的發展需要有政策、資金和多方面的支持,加強相關產業和部門之間的銜接,才能夠推動整個體育旅游產業鏈的健康發展。首先,應該將發展低碳體育旅游產業納入國家整體節能減排的目標中,統一規劃產業鏈發展從而實現充分利用國家的財政、資源政策支持 ,體育旅游的各政府管理部門應該將覆蓋多產業發展的整個體育旅游產業鏈的整體生態發展進行統一的規劃,并以此為依托對低碳體育旅游的節能減排、環境保護等方面做好全面的統籌規劃。其次,政府部門對于其發展進行資金的支持,低碳體育旅游的推進需要借助于國家的金融支持,體育旅游產業鏈內部的各企業也應該增強聯合互動,創建共享平臺,發展綠色消費。這樣才能讓整個體育旅游產業的持發現達到更好的效果。
體育旅游的發展是體育產業和旅游產業相互融合的產物,低碳體育旅游既豐富了體育旅游理論又創建了更大的市場價值,是一種全新可持續的旅游發展模式。近年來,在生態環保生活理念推動下,體育旅游已然被大眾追捧成為一種新的旅游風向,而低碳體育生活也越來越被大眾認可和接受,例如被大眾熱評并使用的共享單車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共享單車最為一個典型的低碳案例,以綠色、循環、低碳、健康發展的意識,將健康與生活健身完美的結合起來。但是低碳體育旅游想要持續的發展起來,還需要相關政府部門和體育旅游產業及其一起創立共享共建的平臺,在長期的發展中去共建發展平臺和尋求更大探索空間,我們不應閉關鎖國而是應該大力吸取國內外已取得成功的低碳環保企業的發展理念和經驗基礎,根據實際情況,揚長補短的定制定和建立低碳體育旅游產業管理方針。所以筆者認為低碳體育旅游發展需要和周邊相關產業有機結合起來,致力改變體育旅游高排碳量和名不副實的病態發展現狀,全面構建現代低碳體育旅游發展體系,才能更好推進體育旅游的發展,并達到經濟的可持續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