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海斌
摘要:柳宗元貶謫永州,在身體、情感、心理上都深受創傷,北歸長安的強烈愿望破滅后,他決計從長謀劃,休養生息,以俟重新受到起用的機會,遷徙冉溪不是隨時光推移的消極觀望,而是借愚溪的優美環境奮發圖強,以重獲起用機會,為以后造福人民奠定基礎。
關鍵詞:柳宗元;冉溪之徙;待成器
唐憲宗元和四年(809)七月,謫居五年的永州司馬柳宗元首次收閱外地寄來的信件。信是其父生前摯友、時任京兆尹的許孟容寫來的慰問信。這使“俟罪非真吏”(《韋使君黃溪祈雨見召從行至祠下口號》),但仍堅持“以興堯、舜、孔孟之道”“利安元元為務”(《寄許京兆孟容書》)的柳宗元既“欣耀恍惚,疑若夢寐”(《寄許京兆孟容書》),又似乎看到了能援引自己北歸,“復起為人”(《寄許京兆孟容書》)的希望。他高興地回信后,又在《與蕭翰林俛書》《與顧十郎書》《與李翰林建書》等書信中敘述了被貶情狀,申訴自己的無辜,表達了“為量移官,差輕罪累”(《與蕭翰林俛書》),北歸長安的強烈愿望。盡管他的愿望像泡沫一樣很快地幻滅了,處境沒有絲毫改變;但他不僅更執著堅定自己“茍一明大道,施與人世,死無遺憾”(《貞符并序》)的頑強信念和“雖萬授擯棄,不更乎其內”(《答周君巢餌藥久壽書》)“愚不能改”的堅強意念,而且決計從長謀劃,休養生息,以俟重新受到起用的機會,“但愿清商復為假,撥去萬累云間翔”(《籠鷹詞》)。為此,他于元和五年(810)毅然遷出法華寺新構西亭,來到城外瀟水西岸的冉溪之旁,更溪名為愚溪,擇風景尤絕處筑室建房,決溪泉,浚溝地,開始了“卻學壽張樊敬侯,種漆南園待成器”(《冉溪》),冀求東山再起的定居生活。當然,柳宗元“待成器”的“待”,不是那種僅僅隨著時光推移的消極觀望,而是以愚溪這一風景優美的有利環境去積極努力的。
首先,柳宗元致力于療治自己心理上的創傷。柳宗元自永貞元年(805)十一月謫貶永州后,開始寄居城內千秋嶺下的龍興寺西廂;元和四年(809)在城內東山之上的法華寺西邊構筑西亭居住。由于水土不服,柳宗元精神上“荒亂耗竭……每聞人言,則蹶氣震肺,撫心接膽,不能自止”(《與楊京兆憑書》)。“行則膝顫,坐澤髀痹”(《與李翰林建書》),“百病成集,痞結伏積”(《寄許京兆孟容書》)。南方住房多竹木結構,容易引起火災,柳宗元“五年之間,四為大火所迫”(《與楊京兆憑書》),墻窗燒壞,書籍焚毀。這樣的生活環境,不僅不能使已經心力交瘁的柳宗元的病得到緩解,而且日益加劇。移居冉溪后,其地林木參天,花草繽紛,異石叢立,藤蘿蔓繞,溪水清瑩秀澈,風景十分優美。近有鈷鉧潭、西小丘、小石潭等使柳宗元游而忘返之勝景,柳宗元就得以“行歌坐釣,望青天白云,以此為適”(《與楊誨之第二書》),還可向田夫野老請教,收集民間草藥驗方,“晨起自采曝,杵臼通夜喧”(《種仙靈毗》)地自行泡制藥物,供自己服用;同時還于讀書寫作之余,“但當把鋤荷鍤,決溪泉為圃以給茹”(《與楊誨之第二書》),進行一些力所能及的勞動,種植多種草藥,栽培各種花卉、樹木,使自己心理上、生活上的病疾逐漸康復。
其次,柳宗元盼娶老農女,得子嗣,了卻夙愿。柳宗元24歲時,于長安娶楊憑之女為妻,三年后其妻楊氏去世,柳宗元從此沒有正式婚娶。在長安曾與一女子發生關系,生女和娘(生于長安善合里柳氏舊宅);后來永州,元和五年,和娘病死,年十歲。所以《寄許京兆孟容書》中有“煢煢孤立,未有子息”之嘆。由于“荒隅中少士人女子,無與為婚”(《寄許京兆孟容書》),“世亦不肯與罪大者親昵”(《寄許京兆孟容書》),終未正式婚娶。柳宗元移居愚溪后,已有一女子與他同居生活,其人當為馬室女雷五之姨。據《馬室女雷五葬志》載:“馬室女雷五……年十五,病死……以其姨母為妓于余也。將死,曰:吾聞柳公嘗巧我慧死,今不幸死矣,安得公之文志我于墓?”又,柳宗元與劉禹錫就書法唱和時,劉詩《酬柳柳州家雞之贈》有“日日臨池弄小雛,還思寫論付官奴”之句,其《答前篇》又有“聞彼夢熊猶未兆,女中唯是衛夫人”之句,柳宗元《疊前》詩,有“左家弄玉唯嬌女,空覺庭前鳥跡多”的答復。如作詩時間在元和十年前后,則該女孩已五、六歲矣。雷五之姨,未隨柳宗元至柳州,后事如何,已不得其詳。
第三,柳宗元接近勞動人民,了解民間疾苦。他遷居愚溪后,穿池而漁,種黍為酒,完全生活在田夫農婦之中,與老百姓感情日益濃厚,往來日益親密,語言上有了更多的共同之處。因而出現了“俚兒供苦筍,傖父饋酸楂”“勸策扶危杖,邀持當酒菜”(《同劉二十八院長述舊言懷感時書事奉寄澧州張員外使君五十二韻增囂八十通贈二君子》)的情形。正是在這個基礎上,柳宗元對勞動人民的疾苦更有了解,對當時黑暗現實察知更深入,故他后期的作品更具有人民性和現實主義精神,更具有戰斗力和感染力。如《捕蛇者說》《田家三首》等,就深刻揭露了中唐統治階級黑暗苛政,反映了勞動人民的悲慘境遇,充滿了對下層人民的同情和關心。
綜上所述,柳宗元“種漆南園待成器”(《冉溪》)的冉溪之徙,對其生活、思考與創作,都有顯著的影響,為他以后任柳州刺史,執政一方,造福于民,奠定了堅實的思想基礎。
參考文獻:
[1]《柳河東集》.中華書局1958年11月版
[2]何皛 種漆南園待成器---柳宗元在永州的人才培養.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06年03期
[3]杜方智、林克屏主編《柳宗元在永州》.中州古籍出版社
[4]翟滿桂著《一代宗師柳宗元》.岳麓書社出版,1994年12月
[5]呂國康著《柳宗元評說》.廣西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