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彬
摘要:我國農業技術近年來推廣越來越快,農民們的生產方式與之前相比有了很大的改變,而隨之而來的,是農村整個傳統社會文化的變遷,農民們從農業種植方式,到生活方式,到思想,都與之前有了很大的不一樣。
關鍵詞:農業技術推廣;農村傳統文化;變遷
中國作為農業大國,農業一直是關系國計民生的大事,農業現代化是我國當下實現農業健康發展的重要舉措,同時也是實現農民增收,改善農民生活水平的一條必經道路。當前我國農業主要以聯產承包責任制為基本的土地制度,在此基礎上,小規模經營模式是我國農業發展的主要模式,這種經營模式主要問題有:農業作為第一產業,競爭力較工業和服務業較為薄弱、農產品加工技術與發達國家有著明顯的差距。因此,為了可以使農業發展的更快更強,使農民早日過上幸福富足的生活,推動農業發展與創新已經是迫在眉睫。我國從2004年開始,就一直在推動農業的機械化,國家開始對農民的農業機械購買實施財政補貼,更多的大型機械可以被投入普通家庭的農業生產中,我國的農業科技化程度也得以不斷加深。
而伴隨著全國范圍內的農業革命,我國整個國家的第一產業也發生了巨大的改變。在改革開放之前,我國大多數地區農業發展程度較低,發展競爭力相對不強,各個地區的農業信息之間傳導不暢,好的農產品不能夠為外界所熟知,更不能被即時收購,新的農業技術也無法被即時運用到農業之中,而在21世紀以來,從國家到省到市,各級政府對農業重視程度越來越高,農業的推廣和宣傳也變得越來越到位,農民的生產生活,以及思想觀念都有了很大的改變。
1農民的生產方式發生了變化
1.1農業科技含量增大,農民務農所需時間降低
我國自從改革開放以來,一直實施的都是家庭聯產責任承包制,在三十多年的時間內,這一制度基本沒有發生變化,而在我國的一些一線二線城市中,市場化的社會主義經濟已經成為了大趨勢。但隨著近年來國家對農業技術的大力推廣,我國農村的農業機械化程度也越來越高,越來越多的大型機械進入了農村田埂間。從我自身來說,小時候對于農村水稻播種以及摘收的記憶一直停留在人工插秧人工收割,但在這兩年回農村的幾次經歷中,我驚奇的發現,目前我們江南一帶的農田種植,其中的機械化程度早已今非昔比,水稻的種植和收割,都有著統一的大型機械來運作,效率高,省時省力,并且農業生產的品質也得到了提升。
1.2我國農村的組織形式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在改革開放到2000年內的20多年內,我國一直都是以家庭聯產責任承包制為主,而近年來,江浙的很多地區,隨著工業的不斷發展,外出務工已近變得越來越便捷,而這也直接導致了越來越多的農村居民選擇將自家土地承包給外來人員進行統一耕種,自己則收取每年的固定租金,并且通過外出務工來獲得更多的年收入。
2我國農村的生活方式發生了變革
2.1農村陋習越來越少
由于在當下的農村,農作物耕種機械率越來越高,導致了大量的農民賦閑,越來越多的農村居民選擇了外出務工,從第一產業從業者轉變為第二產業第三產業從業者,因此他們的工作環境也由田間地頭轉變成了城市工廠或者店面中。隨著他們工作環境的不斷與城市接軌,他們自身的生活的一些習性也慢慢地與城市居民相靠近了。
2.2農村消費觀念發生改變,消費觀念越來越健康
在以往的農村消費觀念中,勤儉節約是一個很重要的詞。老一輩的農民習慣了苦日子,他們的消費觀念就是盡可能的節儉,平時吃飯時,盡可能的用自家栽種的蔬果做菜,以此節約食物開支;日常生活中盡可能的省水省電,一到晚上甚至連點燈都不愿意開,平時洗澡洗衣服也盡量的省水;平時生活中不舍得買衣服,看病,購買新型電器等等。
2.3農村居民的可選生活娛樂方式越來越多
當下,隨著農業生產中,大型機械的不斷進入,農業勞動占用農民的時間越來越少,與此同時,農民生活中的閑暇時間越來越多。而隨著農村人居年收入的不斷上升,以及國家的政策補助等,農村的一些基礎建設設施不斷的完善了起來。
3農民的思想方式發生了變遷
3.1農民開始主動接受新技術
作為在農村土地上經營了一輩子的農村人,在以前一直相信的都是自己祖祖輩輩傳承下來的對土地的認知以及自己的手藝,但隨著大型機械進入農村的耕作,農業技術推廣在鄉鎮及農村的普及,越來越多的人了解到了新技術的優點,且第一批選擇新技術的農民實打實是的享受到了新技術帶來的收益,在這第一批人的口口相傳中,的老一輩的農民也實實在在的見識到了高科技所帶來的好處,并愿意從心底接受這一技術,而這也又促進了農業機械化推廣的進程。
3.2農民的商品意識增強了很多
農民的商品生產意識增強。只有思想不斷進步的農村居民才能更好的適應當下的社會潮流和社會競爭。隨著農民更多的投入到外出務工的浪潮中,越來越多的農民的生活與工作開始與城市接軌,而城市的這一種商品生產意識也反哺到了這些外來務工人員的心中,隨著他們的回歸農村,這些新潮思想也被帶回了農村。農民們不再單一的把種地作為唯一考慮的事情,開始花更多的時間在農產品產品包裝,產品形象維護等方面,開始思考如何將手中的農產品以一個更加適合的價格銷售出去,而隨著農民通過市場經濟的實踐,他們的競爭意識、效益意識日益增強,農民傳統的思想觀念開始改變,現代化的思想觀念更加的深得人心。農民們逐漸培養起了新的競爭、民主平等、個人獨立自主、開拓創新、開放等現代的思想觀念。
3.3農民的集體意識得到了增強
隨著現代化的科技進駐到農村生活之中,農民們可以通過越來越多的現代化知識思想傳播方式來獲得思想進步,如廣播、電視、網絡等。這也直接提高了農民的思想道德素質,樹立現代化的社會風尚。使農民漸漸確立獨立的現代人格、價值取向、現代意識、科學的生產方式和健康的生活方式。而隨著農業機械化推廣的不斷深入,農村整個大環境的改變與升級也在所難免。只有適應了這股大潮流,我們的農村以及農民生活才能變得越來越好。
參考文獻:
[1]李第兵:《務實推動美麗鄉村建設》[J].《小城鎮建設》,2013年02期
[2]毛彩琴、劉瑞林:《建設美麗鄉村促新農村經濟發展》[J].《特區經濟》2013年11期。
[3]駱敏、李偉娟:《論城鄉一體化背景下的美麗鄉村建設》[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報》,2012年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