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成祥
《信息技術新課程標準》中提出:“必須重視信息技術與其他基礎學科的結合,特別是在實施案例上多與其他學科結合,讓學生在解決案例的過程中養成使用信息技術解決基礎學科問題的習慣,最終使學生在現實生活中不自覺地運用信息技術來解決其他學科的學習問題。把信息技術作為學生學習其他基礎學科和解決問題的強有力的工具,致力于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使學生樂意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信息技術的學習當中。”
隨著互聯網絡時代的到來,在學校的教育中,我們必然會在學科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來檢索、收集、分析、處理所學學科的有關資料,促進該學科的教與學。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融合,不僅有利于提高教學效率,也有助于提高學生信息素養和文化水平。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得到廣泛應用。現代信息技術的運用既繼承了傳統的學科教學的優勢,又可以輔助學科教學,創造生動的情境,具有相對獨立的特點和優勢,有利于提高教學效率和學生的整體素質。
一、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是引導小學生積極探究的學習的良好方法。一個對學科知識無興趣也無需要的學生是不能持久努力學習這門學科的。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想方設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熱情,形成良好的學習動機。我在教學《食物鏈》時,將學習內容運用現代信息技術適時地將聲音、圖像、視頻、動畫及文字等信息進行處理,進行巧妙恰當地呈現,制成微課創設良好的問題情境,補充學習的知識背景,使學習內容形象化,學生對所要學習的課題產生深厚的興趣,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欲望,使學生保持高昂的學習情緒,很快地、效果顯著地進入教師創設的學習情境之中。
二、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發揮學生主體作用。
現代教育觀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只有學生主動地參與教育活動,教育才有效。如何在教學中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是擺在教師面前的一個關鍵問題。“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現代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使這一問題的研究有了新的突破。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一切都是由教師決定,學生只是接受者,是被動地參與整個過程,處于被灌輸的狀態。在教學《光和影》《摩擦力》等課時,我巧妙地將實驗過程、要點及注意事項,運用信息技術教育手段,轉化成學生喜歡的課件形式,展示給學生。創造了學生自主探究的學習情境,給學生更多的時間與空間去探索、去發現、去研究,從而發揮學生主體作用。
三、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培養學生綜合能力。
現代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給我們的教學帶來了良好的契機,為我們的教學增添了新的活力。在課堂教學中,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積極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發揮其新穎勝、趣味性、直視性、多維性、刺激性和藝術性的特點,實現“師生互動、資源共享、學生互助、信息共用”的信息流多向交互傳遞,把原本寫在黑板上的定義、概念、圖像、例題等反映在投影上,將信息技術真正的為教學服務,學生通過深入淺出地學習,并將所學方法轉化為能力與習慣,突破了傳統教育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從而有效地啟迪了學生思維,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以期最終實現學生學習能力的根本提高。
四、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形成良好學習習慣。
教師要從應試教學的桎梏中解放出來,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著眼于學生的思維發展。而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呈現知識內容,形成清晰具體的映像,有助于學生準確地理解。這樣,學生就能依據已掌握、理解的知識去探索解決問題的新途徑或新方法,使理性的抽象知識延伸到解決具體問題中,促進知識遷移,使知識得到深化、鞏固和擴充。所以對學生的學法指導,不是進行抽象的講解,而是應結合具體內容的學習利用現代信息技術輔助教學,可以使面向學生的畫面生動活潑,色彩鮮艷,聲情并茂。這就改變了以往課堂上學生只能看黑板、聽老師講的單調的模式,創造機會鍛煉學生“自主探索”的能力。學生初步感知了一種學習方法,并不等于就已經掌握了這種學習方法,就會在實踐中運用這種方法。所以,為了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我在教學的全過程——從課題的引入到小結,讓學生來進行自主探索交流。至于教師的主導作用,則是在學生想講而講不清,想挖而挖不深,想結而結不了的時候,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呈現學習內容,指導學習方向,讓學生的眼睛、耳朵、大腦等多種器官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使聽覺能力、視覺能力、注意力、聯想力等得到強化。使得課堂變得絢麗多彩、富有趣味,大大優化了教學氛圍,使師生之間的信息交流變得豐富而生動,學生置身于這樣一個合諧的教學情境,極大的提高了他們自主學習的能力,形成良好學習習慣。
總之,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可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的學習情感,激發學生主動參與課堂學習的積極性,同時可以改革傳統的教學模式,創設良好的課堂教學氣氛,豐富課堂教學內容,改進課堂教學方法,提高教師備課質量和學生網絡學習的積極性。堅持科學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在一定程度上對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起積極的作用。把以計算機及網絡為核心的信息技術,作為教學環境的創設工具和促進學生學習的認知工具,應用到各學科教學過程中。將各種教學資源、各個教學要素和教學環節,經過組合、重構的方法,相互融合,提高教學質量,促進傳統教學方法的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