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衛國
摘要:現階段,在對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獲得豐厚成果進行慶祝的時候,也需要面對高等職業教育所處在的劣勢位置,所以我國高等職業教育應該不斷的進行改革與發展。本文主要在創新認知、特色專業、雙證書制度以及師資隊伍等方面,對我國高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創新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我國高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創新探究
隨著我國社會的不斷進步與發展,科學技術得到了快速發展,這使得教育逐步進入到社會的中心,變成推動我國經濟發展的主要辦法。現階段,我國正處于不斷轉型的階段,要想有效提升高等職業教育的運轉效率,與社會發展之間相適應,就應該有效增強高等職業教育的創新與變革。
一、創新認知的樹立
我國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辦法的不斷創新與變革,其首要的基礎條件便是樹立創新認知,高職教師只有具備創新認知,才能夠在高等職業教育教學的過程中展現出積極性與主動性。教師對教育的熱愛程度、自我評價以及教學過程的客觀需求等都是教師具備創新認知的源泉。教師是我國對文化知識進行傳承的使者,他們應該具備創新的認知與勇氣,使用創新的教育辦法去那面提升高等職業教育的質量。把高職教育過程中存有的傳統教學觀念進行變革與創新,提倡具備創新認知與新型的現代化教育觀念,教師與學生之間應該在思想觀念方面進行互動與交流,拋棄傳統的灌輸式教學辦法,重視教學過程中的學生主體性位置,展現出學生具備的重心與中心作用。高等職業教育手段的不但創新與教師素養、課程安排以及教學觀念等多方面因素之間無法分離。高等職業院校的管理人員也應該具備相應的創新認知,為教師教學營造一個良好的創新環境,主要包含制定獎勵制度等。例如,在管理過程中使用較為民主且寬松的形式,為教師提供更多的條件,其目的主要是對教師進行創新督促,而在教師進行創新的過程中進行配合與支持。
二、特色專業的設置
在我國高等職業教育之前的發展過程中,其設置專業方面依然被普通高等教育所影響,在其模式方面主要是依照本科學位進行專業的安排,過于重視系統的完整性,造成專業知識的分割比較細,其知識面比較窄,對學生專業能力的提升產生了一定程度上的制約。所以,應該不斷的創新與變革原來的高等職業教育結構,建立與時代相符合的專業體系,這樣的實踐目標已經變成了高等職業教育變革與發展的重要內容,對高等職業教育的專業設置情況進行優化與調整,一方面應該推動學科之間的滲透與依托關系,另一方面也應該推動新型學科的出現。在對高等職業教育專業結構進行調整的過程中,應該盡量讓其與國家勞動力與政策之間維持統一性。整體而言,應該盡可能對人才培養的道路進行維持。與此同時,高等職業教育應該突破專業學科安排的制約,依照實際的崗位對專業口徑進行拓寬,重視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讓他們具備創新精神。高等職業院校在等專業安排情況進行調整的時候應該與實際情況進行結合,對其進行考量,并且有效加強其針對性。安排專業一方面應該加強學校與企業之間的合作,另一方面也應該對市場需求進行滿足,進而形成具備自身特色的專業。
三、雙證書制度的推進
職業資格證書主要是能夠順利就業的通行證,也就是說,在面對著非常多就業的機會。就高等職業教育而言,只有擁有職業資格證書,才可以順利上崗。對于高等職業教育來說,其所重視的是學生的專業技能與綜合能力,這是其教育的主要特征,與此同時,學生在校進行實踐活動的時間比較長,學生獲得職業資格證書也非常容易,并且大部分院校也表明學生只有獲得雙證書,才可以順利的畢業。但是,某些高等職業院校的實踐活動條件與師資隊伍建設方面都沒有取得證書的資格,并且現階段依然還有很多專業沒有和高職水平之間進行匹配的資格證書。因此,高等職業院校應該不但的創造條件,全面提升學生就業的能力。
四、加強師資隊伍的建設
高等職業教育與普通高等教育之間并不相同,優秀的師資隊伍應該是“雙師型”的,也就是說,高等職業院校的教師一方面應該全面的掌握本專業的理論知識,另一方面也應該具備專業的技能。我國大部分中等專業院校已經升格變成了高等職業技術學院,其師資隊伍建設方面較為薄弱,教師隊伍多數都是高等院校調入的教師或者是留校畢業生等。在其評價機制上,大部分高等職業院校依然使用傳統的普通高等教育的相應標準,對兩者之間存在的關系進行劃清,造成大部分教師出現重視理論知識忽視實踐活動等情況。就其職業培訓方面而言,大多數培訓基地都是在高等職業院校的內部,很少是在企業進行的。教師的“雙師”資格主要是經過考證或者是在企業中進行兼職而得到的。總而言之,高等職業院校缺少實踐技能與專業技能都十分熟練的教師團隊,使得高等職業教育與社會之間出現了脫節的情況。所以,我國高等職業教育應該加強師資隊伍的建設,進而為社會提供更多高素養的專業人才,最終推動高等職業教育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結束語:
總而言之,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與發展,高等職業院校要想為社會培養更多的專業素養比較高的人才,就應該對自身的教學辦法進行創新與變革,不斷的與時俱進。而教師是高等職業教育的主要工作人員,他們應該將教學辦法的創新與變革當做是自身的職責,在教學的過程中能夠面向企業與社會,把學生當做是中心,把實踐活動當做是基礎條件,全面提升學生問題解決的能力,讓高等職業院校的學生養成良好的職業素養,與社會發展之間相適應,推動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唐亞厲.改革與創新——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的必由之路[J].學術論壇,2016(10):22-23.
[2]李邁強,方鳳玲.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現狀與改革走向[J].職業技術教育,2016(12):55-56.
[3]安博.淺談高等職業教育發展改革的思路與對策創新[J].社會科學論壇(學術研究卷),2017(01):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