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無疑問,網絡是一把雙刃劍,在大學生思政教育教學開展的過程中,網絡媒體帶來了好的影響,也帶來了不利影響。在這樣的背景基礎下,高校應當積極參與到網絡時代的變革中,放大網絡媒體在思政教育方面的優勢,減小網絡媒體給思政教育帶來的阻礙,提升大學生思政教育的有效教學效果。
崔家生編撰的《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6年12月山東畫報出版社出版)是在網絡傳播的語境下,探討思政教育的革新路徑和創新發展。編者強調,網絡媒體的傳播加速了信息傳播的效率,開闊了教師和學生獲取信息的渠道和視野,反映在思政教育上,網絡媒體也正在成為新的思政教學手段和媒介,給思政教育帶來了極具時代標志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模式。在本書的理論架構體系和案例分析解說中,編者反復重申大學生思政教育應當緊跟時代的發展,運用網絡媒體的優勢來為思政教育教學服務,促進大學生思政教育教學的可持續發展。筆者認為,基于網絡媒體的時代背景,大學生思政教育改革應當著重以下三個方面:
一、加快高校思政教育網絡平臺的建立和思政教育資源的整合分享
高校思政教育網絡平臺的建立是網絡媒體傳播時代中,高校思政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平臺建設任務,它的建立和健全意味著高校在網絡話語權上的積極態度,避免出現網絡思想領域的巨大空白和缺位。對當代大學生來說,線上生活的比重與線下生活的比重逐漸呈現持平的狀態,甚至隱隱有了反超的趨勢,也就是說,大學生獲取信息的窗口被遷移到了網絡上,受網絡信息和思想輿論的影響越來越深刻,在這樣的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要加快網絡信息交流平臺的建設,積極參與到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當中,密切關注大學生在網絡媒體傳播語境中的思想變化。除此以外,高校思政教育網絡平臺也可以作為一個思政理論和實踐成果的集中分享平臺,充分借助網絡媒體的便捷性、大數據、互動性來提高思想政治理論教育和實踐經驗分享的有效性和普遍性。
二、加強校園新媒體建設,推動網絡思政教育的媒體化
傳統的思政教育主要是通過課程教學、理論傳播和實踐活動的方式來進行,在指導學生的日常生活和促進教師與學生的多邊互動上有著較大的不足。在網絡媒體的發展中,新媒體是一種深入大學生日常生活的有效媒介方式,對大學生的思想成長有著顯著的影響。因此,高校思政教學工作者可以推動大學生思政教育的媒介化發展,豐富大學生思政教育的教學渠道和教學方法,順應大學生的信息交互新需求,通過新媒體的方式,將思政教育的理論知識和實踐指導通過更具有時代氣息的媒介內容形式進行傳播和擴散。
三、重視大學生網絡思政教育的專門人才培養工作
網絡媒體和大學生思政教育的合作與發展在思政教育改革中不是簡單的累加關系,而是需要優秀的專門人才將兩者進行有效整合,做到兼顧兩者的優勢,共同為提高大學生思政教育的效率和質量服務。在大學生思政教育改革的過程中,網絡思政教育資源的整合、網絡平臺的建設,網絡思政教學新模式的探索、網絡信息平臺與學生的思想互動、網絡思政教育的互動指導等,都需要專業性的人才,以專業的思政理論基礎、豐富的思政教學經驗、與時俱進的網絡媒體技術能力等,來共同推動大學生思政教育在網絡改革過程中的順利開展。網絡信息的規模大、信息雜,學生的思想動態掌握難度高,專業的網絡思政教育人才要善于借助各種數據分析工具和模型來對高校思想輿情信息進行高效的收集、整理和判斷,以提高思政教育活動的針對性和有效性。也就是說,在網絡媒體語境下,大學生思政教育改革必須著力培養一支負責任的、專業知識扎實、有創新意識和網絡意識的優秀思政教育教學隊伍,為大學生思政教育改革奠定良好的人才基礎。
總的來說,大學生思政教育改革要想真正地在大學生思想指導和人生成長中起到良好的引導作用,就應當緊跟信息科技時代的發展,充分認識網絡媒體在大學生思政教育中的時代價值,充分利用網絡媒體的信息傳播優勢來創新變革大學生思政教育的傳播渠道、傳播內容和傳播方式,以更具有時代氣息、更接地氣的形式深入到大學生的網絡生活當中,堅定大學生的在網絡媒體時代洪流中的理想信念,有效推進大學生的健康成長。
(余娜/碩士,三峽大學科技學院思想政治課部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