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嫻
摘要:改革開放后,經過近40年以勞動密集型與資源密集型產業為基礎的高度經濟發展,中國很多城市先后完成了原始資本積累,伴隨著城市化的發展,城市更新再一次出現。文章結合當下一些城市通過設立行業性博物館企圖達到城市更新的行為,結合城市更新理論,通過具體案例分析研究的方式,以青島啤酒博物館為例,探索其在青島城市更新中發揮的作用。從而得出結論:在中國現階段的發展中,行業博物館對于城市更新的確具有促進作用,表現在其能夠促進城市產業結構調整、區域角色定位、經濟發展及文化打造等方面,因此利用行業性博物館促進城市更新不失為一種方法。
關鍵詞:行業博物館;城市更新;經濟發展;文化打造
一、引言
中國初期的城市經濟建設,是從大規模的工業生產中發展起來的,而產業結構調整轉向之后,遺留了大量的工業建筑和工業產品,因此在大多數的城市更新中,老工業園區的改造一直為人矚目。近年來對于創意園區和公共文化事業的持續關注,因此在老工業園區的改造中,傾向于將其改造為博物館或是創意園區,從而達到保護工業遺產與促進該區域轉型的目的。
創意園區的改造案例較多,譬如北京798,上海紅坊等;博物館的建造上分兩種,一是將老廠房改造為展出文物資料、藝術作品的展廳,如沈陽剛落成的劉鴻典建筑博物館;二是專注于該行業的歷史介紹的博物館,即將原廠區改造為展示整個這個行業歷史文化建設的博物館,即是行業博物館。對于后者的改造例子較少,實屬探索之路。通過城市更新的理論,行業博物館需要達到哪些指標才能算促進城市更新呢?為解決該問題,下文將以城市更新的理論,對城市更新中的必要指標進行簡單的說明,后以較為成功的青島啤酒博物館為例,討論行業博物館對于其所在區域城市更新的作用,并反思其中存在的問題及不足,從而進一步促進整體發展。
二、青島啤酒博物館與青島城市更新
1.城市更新
現代城市更新的概念起源于西方國家在二戰之后對于破敗城市的重建問題。較有代表性的學者是Peter Roberts,他對于城市更新的定義是:“用一種綜合的、整體性的觀念和行為來解決各種各樣的城市問題;應該致力于在經濟、社會、物質環境等各方面對處于變換中的城市地區作出長遠的、持續性的改善和提高”(1);中國學者認為“城市更新表面上是城市物質環境與功能的調整,但實質上是社會經濟與空間的重組過程,在空間再生產的同時,也導致了社會經濟文化的再生產,從而對城市的發展帶來重大的影響。”(2)
那么,城市更新中有哪些核心的指標呢?長期以來存在兩種主流的學派:一種注重對城市結構的研究,關注資本、階層、生產和供應關系的力量,強調城市更新中的經濟發展和產業結構的調整;另一種更多的強調文化、消費以及新需求、選擇的角色在城市轉型中的重要性,認為“新中產階級的生活方式與審美需求推動了城市從生產的空間向消費的空間的轉變,新經濟和高新技術的引導,引發了城市經濟、產業和就業結構的重構”(3)。
綜上,城市更新至少涉及以下三方面:1、城市角色定位的調整;2、社會經濟的發展;3、城市的文化培養和再生。
2.行業博物館
與傳統博物館不同,行業性博物館展示的是一個行業的發展脈絡,歷史文化。經過大規模的產業結構調整和技術革新,許多傳統行業逐步退出歷史舞臺,留下了一大批淘汰報廢的設備,其中一部分是具有重要歷史價值的實物標本、城市發展的記憶。中國的許多近代工商業城市,行業文化發達且具有濃郁的地方和時代特色,因此,各地紛紛建起行業博物館,希望通過行業博物館推動城市的綜合化、多元化的更新和發展。
3.青島啤酒博物館在青島市城市更新中的作用
青島啤酒博物館屬行業性國有博物館,其建設和開放時間正是青島市城市建設更新的階段,因此,對此進行詳細分析,以此探究青島啤酒博物館是否在青島整個城市更新中發揮了作用。
1)城市角色定位
青島啤酒博物館坐落于市北區。改革開放前的市北區,曾經被人們稱作青島的“大雜院”“棚戶區”“雜貨鋪”,“連綿的廠房,高聳的煙囪,藍色制服的工人”這是人們當時對該區域的印象。在政府的整個城區規劃上,青島啤酒博物館成為了區域建設的中心,分別表現在2004-2005年啤酒文化街的建設及近年來,青島市北區RBD的角色定位打造兩方面。
2003年,青島啤酒博物館在青島市北區落成開放,參觀人次絡繹不絕,帶動了周邊啤酒產業的發展;2004年,市北區大力實施“文化興區”戰略,確立了“文化引領,特色市北”的發展理念,不斷刷新著青島市北老城區的樣貌。(4)2005年青島市政府決定將其所在街道登州路,正式命名為“啤酒文化街”,整條街以啤酒博物館為中心輻散開來,街上的建筑進行了重新改造,道路兩邊的門店裝飾與整條街融為一體。博物館的建設初期推進了登州路的整條街的規劃和建設,市北的城區功能從老工業區向啤酒旅游區逐漸傾斜。
而今天,整個市北區被確定為青島市RBD(旅游商務區),突出歷史工業遺存區的統領地位,圍繞青啤一廠形成“品”字結構,寓意“一杯青啤‘品世界”。其整個RBD的定位規劃,根基圍繞著最初的“啤酒街”的建設而來,市北區用將近二十年的時間,完成了城區功能的調整和角色的定位。與此同時,青島整個城市也完成了城市功能布局的調整。
2)城市經濟發展
青島啤酒博物館作為營利性的行業博物館,在開館十多年的時間里,營利狀況良好,同時與其周邊的啤酒街一起促進了青島市的旅游經濟的發展。
數據統計顯示:青島啤酒博物館開館以來,每月的平均客流量可到10,000人次,在啤酒節期間則可以達到20,000人次;開館前三年,共接待海內外游客46萬人次。開館十年,累積接待游客數量達300萬人次(5);其圍繞青島啤酒設計開發的大大小小的旅游紀念品就多達230個品種,價格從5元到上千元不等。近年來,發展情況較為良好和平穩,2013-2016年每年平均穩定接待游客數量80萬人次,2016年實現營業收入5244.32萬元。從客流量和營利額來看,青島啤酒博物館基本運營狀況良好。
除了自身收益以外,其品牌價值歷年來逐漸攀升。據青島市旅游局發布的消息:2015年青島啤酒博物館榮獲33.25億元品牌價值,2016年其以超過40億元的品牌價值入選“中國500最具價值品牌”,2017年“世界品牌大會”上又以60.18億元的品牌價值位列品牌價值榜421名。截至2017年11月,大眾點評上關于青島啤酒博物館的點評累積到了2105條真實評論。(6)2017年5月18日是第41個國際博物館日,驢媽媽旅游網根據預訂平臺大數據評選出國內“游客喜愛的十大博物館”,青島啤酒博物館成為山東省唯一上榜的博物館類。
青島啤酒博物館極高的品牌價值指向了其本身極高的市場收益,這與其客流量和營利額息息相關;其次,極高的品牌價值將意味著在未來的市場競爭中具備優勢。
3)社會文化發展
行業性博物館的特殊性決定了它成為展示某一行業發展歷史的窗口,成為繼承和保護行業文化,普及行業知識的重要手段。
青島啤酒博物館中的百年歷史和文化展廳展現了許多從歐洲和全國收集的文物、圖片、資料以及青島啤酒各個階段的實物,共有展品三萬件,擁有世界上現存最早的仍可以運轉的西口子電機、手工打制的紫銅"奶奶糖化鍋"、中國現存最早的商標注冊證以及中國最早的電影膠片廣告,皆為鎮館之寶。除此之外,還包括有一些祖輩曾在青啤工作過的德國、日本友人專門捐獻的文物史料,使得整個區域詳細地展示了整個行業的發展脈絡和文化;而生產工藝流程展廳中,則包括了老建筑物、老設備及車間環境與生產場景,在生產流程中每一個代表性部位放置的放像設備,可形象介紹青島啤酒的生產流程及歷史沿革。
因此,青島啤酒博物館成為了展示青島啤酒行業發展脈絡的窗口,憑借自身的影響力,對于提升青島市的城市知名度具有重大的貢獻。2004年春節期間,青島市友好伙伴城市德國曼海姆市市長諾伯特·埃格爾博士一行參觀完畢,對青啤博物館贊不絕口,這為青島市在歐洲打響國際知名度做出了貢獻。
綜上所述,青島啤酒博物館在青島市城市更新的過程中,首先促進城市功能區域的規劃和角色定位的調整,使得整個市北區從原老工業區逐漸轉型升級成為青島市旅游商務區;其次其本身經營狀況良好,品牌價值極高,卓越的“吸金”能力促進了青島入境旅游業的發展;最后在社會文化建設方面,成為展示青島啤酒行業的窗口,更成功地打造了“百年青島 百年青啤”的城市文化名片。
因此,青島啤酒博物館在青島城市更新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三、行業博物館的“排頭兵”意義
青島啤酒博物館的案例證明了行業博物館在城市更新建設中的推動作用,作為博物館行業的分支,行業博物館的存在對于日后“文化導向”的城市更新具有重要的意義。
近年來的城市更新,除了空間結構上的重組調整之外,更加地注意城市文化的建設。根據Zukin S的理論,他認為新中產階級的消費需求和生活方式推動了城市轉型和城市更新的文化轉向,新中產階級的藝術性(aesthetic)審美情趣與消費需求激發了眾多城市以形象塑造(image production)和符號經濟(symbolic economy)為目標的城市更新項目的廣泛流行(7)。我國在城市更新的問題上,依舊存在著以經濟建設為導向,大量拆除再建設的事件,導致了社會歷史文化的破壞及人自身歸屬感難尋等問題。因此,如何去展現不同城市的特殊性,如何讓居住在城市里面的居民因為城市的獨特意義產生心靈的歸屬感,是現代城市更新的目標的共識。
筆者認為,在初期探索階段,將行業博物館作為城市更新中的“排頭兵”或許是個不錯的選擇。原因總結前文有三,首先,在現代城市的建設意義上,行業發展是城市發展的基石,展示某一行業的發展歷史和發展脈絡對于展示該城市的歷史文化、打造城市名片是具有重要的文化意義;其次,在新中國的建設始于工業建設,今天面臨產業升級,城市功能改造中,面臨著大量遺留的工業遺產改造問題,在知曉其重要的文化和經濟價值后,已然不能像21世紀初期大規模推到;最后,我國在博物館行業的經驗較為缺乏,存在很多資金鏈不足、不知如何走向市場等問題,而行業博物館由于專注與某一行業,其建設和發展可與該行業領先企業合作,在文化事業發展資金上有所助益,也比一般博物館在推向市場、進行市場運作上更容易些。
我國存在著許多像青島這樣的近代工業歷史豐富,傳統文化資源較弱的城市,譬如沈陽、哈爾濱等老工業城市,甚至包括上海這樣的近代工業下發展起來的大都市,尚且可以借鑒該發展經驗,發展行業博物館推動城市更新,從而更好地帶動其余文化行業,豐富城市更新中的內容。
注釋:
轉引自:翟斌慶,伍美琴.城市更新理念與中國城市現實[J].城市規劃學刊,2009(02):75-82.
謝滌湘,朱雪梅.社會沖突、利益博弈與歷史街區更新改造[J].城市發展研究,2014(3):86-92.
嚴若谷,周素紅,閆小培.西方城市更新研究的知識圖譜演化[J].人文地理,2011,26(06):83-88.
王海濱.青島市市北區:特色文化街區刷新老城風貌[N].中國文化報,2010-07-22(007).
數據來源:全景山東. http://sd.sdnews.com.cn/yw/ 201309/t20130927_1370667.htm
數據來源:大眾點評網. http://www.dianping.com/shop/ 1693345/review_more
Zukin S.Cultural strategie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 hege-mony of a vision[C]//Merrifield A Swyngedouw E.The Urbanizationof Injustice.New York:New York University Press,1996:223-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