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雪
【摘要】統計是企業實行管理和監督的重要方式,也是企業管理不可或缺的基礎工作,能夠準確無誤的反映企業的現狀以及反映非物質勞務服務投入的增長與發展等,因此,企業統計在企業管理當中是很重要的。可是即便如此也依然有部分領導對其不重視、統計工作不明確、統計數據質量也達不到標準、統計基礎不扎實等問題出現。所以本文根據當前所出現的這些問題,對企業統計在企業管理中的作用進行探討,提出創建完整企業統計管理體制、強化其信息網絡、科學的完善統計體系等建議,使企業統計能夠在管理中得到充分的發揮。
【關鍵詞】企業統計 企業管理 作用探討
在市場經濟發展如此快速的情況下,如果想要企業能夠在市場當中占有一定優勢,就必須要對市場進行一個全方面的了解,在對市場做出一個正確評估的基礎上,對企業內部的管理情況進行詳細分析,并且通過這種方法明確自身在市場競爭當中的優勢。根據當下企業管理來說,統計其實是實現企業了解市場與自身的重要途徑,只有讓企業充分了解統計對于自身的重要性,在施展推廣工作,才能夠有效的提高企業管理水平。
一、企業統計在管理當中的作用
從發展角度出發,統計在企業管理當中有著十分明顯的作用,主要表現有以下幾個右面。
(一)統計能夠有效涵蓋企業的方方面面滿足日常的管理需求
根據目前的情況來說,統計在企業的管理當中已經很常見,通過對相關數據的收集制作成表格,在表格之中會涵蓋運行成本、營業收入、財務指標等當期與同期數據。除了這些之外,其他指標在統計當中也都會得以體現,比如:能源指標、勞動系統指標等,都可以通過數據的形式進行統計。
與此同時,統計人員還會對內、對外的工作進行報道,其中包括企業財務情況、從業員工數量和工資報表等,這些報道都是相關部門為了統計當地經濟發展狀況的重點指標,對于經濟社會的發展評估有著重大意義。
大多數情況下,企業正常調查工作都是統計人員進行完成的。比如政府有關經濟問題的調查問卷,都是統計人員根據工作經驗來寫的,這樣可以很大程度確保問卷調查的準確性[1]。
(二)統計可以為企業決策提供依據
從管理角度來講,科學化,合理的開展統計工作可以為企業管理提供良好基礎。并且,如果想要確保管理層所制定的管理條例可以滿足企業發展的需求,就必須要對企業的當前環境進行全方面評估,再通過系統收集對企業管理工作進行分析,在根據統計分析企業的管理工作,統計各個部門的數據,讓管理層能夠深刻的認識到企業統計工作的現狀,并在全方面的數據下完成決策,確保其決策的科學性。
與此同時,完成整體數據收集是企業統計的核心職能,從管理的角度來說,良好的完成統計工作,可以對企業當中的各個崗位進行量化處理,通過數據量的形式來表達各個崗位產出的效益、成本等,通過這樣的方式能夠讓領導層從數據角度更加明確各個崗位的職能特征,并且及時做出崗位調整,迸而提升企業效益[2]。
通過利用統計工作,管理人員可以很好的對企業日常運行情況進行監督,因為在統計工作的運行下,管理工作大多是以數據的方式表現的,在這樣的情況下,各個崗位的數據變化都能夠引起其管理層人員的注意,管理層人員在通過對以往的數據進行對比,就能對崗位情況有一個深入了解[3]。
二、企業統計在管理當中問題
隨著企業的不斷發展,統計工作在經營活動當中有著相當重要的地位,但是其內部卻仍然存在很多問題,因此在企業領導決策時無法發揮其應有的作用,長時間處于這種狀態當中就造成了“作用越小越不被重視,越不被重視作用京移瞳小”的惡性循環。
(一)高層重視不夠并且職能不明確
當前,很多的企業領導都沒能很好的重視起統計工作,其職能也無法明確,都覺得統計工作的內容就是對數據報表進行收集簡單的加減匯總,所以將統計工作簡單化,重會計輕統計的問題很嚴重,只覺得會計才是核算以及收入支出的關鍵。所以,才導致了統計人員專職少兼職多的情況。與此同時,企業面臨調整、改革、重組、統計崗位和統計機構的合并及撤銷或人員精簡等問題都較為嚴重[4]。
(二)統計信息的質量無法滿足企業制度的需求
統計信息質量還包括信息的時效性與準確性。因為很多的統計數據都是來源與基層,可是企業處于對員工成本的考慮,幾乎不會有專職的統計人員,一般都是辦公室人員或者會計兼職,并且由于兼職人員沒有受到過專業的崗位培訓,對于統計工作沒有很好的了解,重視程度不夠,統計法規意識不足,只是一味的覺得“三分統、七分估”另外企業對于統計的各項指標計算方法以及口徑不是很了解,這些都會造成數據的主觀差別,并且影響其信息的準確性。在因為統計人員大多都是兼職,在日常提交報表的時候經常容易出現因為別的工作而耽誤數據上傳,進行影響統計信息的時效性。
(三)統計能力低數據質量不高
當前企業的所有制有很多都是個體、外商投資、私營、股份制等形式,其經營的方式也是多種多樣,各類企業也是應運而生。在這些企業當中,有部分公司的臺賬和原始記錄不全,統訓基礎相對薄弱,還沒有創建完善的企業統計制度,甚至是還沒有明確建立統計職能以及工作崗位,其統計工作則是會計人員或者其他相關部門代報代填,隨意性較大,并且有部分統計指標沒有能夠準確的按照統計制度的要求進行填報,造成統計數據質量不過關。
(四)統計職員普遍素質不高
當前很多企業的統計員素質較低,在現實工作中無法準確的、恰當的運用統計辦法進行數據收集、加工、整理、匯總、預測、分析、統計分析等工作,造成統計監督工作無法得到進展,導致不能適時的為公司提供經營所需的內部詳細資料[5]。
三、企業統計在管理當中的應用分析
(一)企業管理的現狀
企業管理已經逐漸對統計工作重視起來,并且企業也在理論的支持下展開了統計的優化工作,可是根據企業現實情況來說,統計在企業管理當中依然會出現一定的問題,主要問題存在于以下幾個與面。
1 有關數據的質量問題
統計報表的數據大多都是統計人員所提供的,所以在進行統計時,就會因為個人因素而無法做到保證數據質量。與此同時,統計下作大多都是很多部門進行配合完成的,即便這些部門上報的數據都是相通的,但是常常因為報表的思路以及方法之間的差別,造成綜合統計部和專業部門出現大數據不相通等問題,為統計數據增加了不小的難度[6]。
2 統計人員在數據分析里沒有得到相應的體現
在現在企業數據統計的過程中,統計員在進行下作時就是收集相關數據資料,在對數據進行梳理后,上交到上級單位。在整個過程中,統計人員對數據的處理作用沒有得到很好的體現,在很多情況下,都是因為統計人員收集資料以后,按照上級需求填寫相應的報表,并沒有進行深入的分析,造成統計員得不到良好的發揮州。
(二)讓企業統計在管理當中充分發揮作用
為了能夠有效確保企業內部的管理工作水平可以達到預期效果,企業應創建完善的統計管理標準,進而使企業統計能夠很好的服務于管理工作。按照企業目前的管理需求,統計的主要工作內容有銷售統計、固定資產統計、科技活動統計、財務狀況統計等,在統計工作中,工作人員承擔著不同的專業工作,并且向管理部門提供了相應的統計資料。為了能夠創建良好的統計管理體系,就需要創建完善的責任管理體系,在根據現在所擁有的崗位情況,對統計的具體工作做出明確要求,讓相應部門可以隨著統計工作進行合理協調,確保各個統計工作都能夠得到有效落實。與此同時還要加大力度積極轉換統計工作人員的思想意識,不可以將“能否按時完成管理層要求”作為衡量工作質量的標注,而是要通過各個與面體現統計工作給企業管理所帶來的作用。因此在以后的企業管理當中,要根據企業目前的需求對內部統計資料進行整合,在兼顧相關資料的基礎上,明確管理層要求的統計資料之后,補充企業管理的指標,最后達到滿足企業管理的目標[8]。
結束語:
綜上所述,企業統計工作在企業管理當中是相當重要的內容之一,對于企業的發展也有著十分明顯的影響,所以為了能夠很好的將統計工作發揮出應有的作用,相關工作人員就要對統計工作的特點進行細致研究,在明確認識到企業對統計相關工作的需求之后,應及時采取有效措施對統計工作進行合理的處理,最后讓統計工作能夠有效的服務與企業各部門工作,進而達到滿足企業未來的快速發展需求,也為促進企業良好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張瑤.統計在企業管理中的作用探討[J].管理觀察,2018,11(2):40-41.
[2]婁志玲.污水處理廠統計在企業管理中作用探討[J].財經界,2017,21(12):70.
[3]焦旭,沈成,柳向梁.淺談統計在經濟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J].時代金融(中旬),2017,24(12):24.
[4]王艷晉.人事統計在國有煤礦企業工作中的地位[J].知識經濟,2018,29(2):91,93.
[5]蒙紅霞.關于統計工作在企業管理中作用的探討[J].中國經貿,2016,14(24):164.
[6]單文慧.柔性管理在茶葉企業經濟管理中的作用分析[J].福建茶葉,2018,19(1):392.
[7]潘小松.探討高效管理統計對企業管理的作用[J].科技展望,2015,11(35):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