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媛媛 闞先學
摘要:當前大學生學術道德缺失行為得到了廣泛關注。大學生學術道德缺失主要表現為學術意識薄弱以及考試作弊、論文抄襲剽竊、實驗數據造假等行為。本文分析了造成大學生學術道德缺失的根源,并提出通過加強大學生學術道德教育,完善學術道德制度體系,提高大學生自律能力等相關措施來加強大學生學術道德建設。
關鍵詞:大學生 學術道德
中圖分類號:G64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8)16-0130-02
大學生是新技術、新思想的前沿群體,是社會主義事業的接班人。大學生行為準則中提出大學生要努力學習,自強不息;追求真理,崇尚科學;刻苦鉆研,嚴謹求實;積極實踐,勇于創新;誠實守信,嚴于律己;遵守學術規范和學術道德,不作弊。然而,由于學習和生活中各方面消極因素的存在,當前大學生的學術道德存在一定程度的缺失。
一、大學生學術道德現狀
(一)對學術道德的內涵及作用知之甚少
大學生學術道德,是指大學生在求學、治學過程中形成的、與學習研究活動相關聯,依靠社會輿論和內心信念維系并發生作用的有關善與惡、誠實與虛偽等觀念和行為原則、規范的總和。大學生學術道德的缺失,不僅損害大學生自身發展,使其缺乏作為一個學術工作者應具備的學術倫理、學術紀律、學術素養和學術能力;也不利于大學教育、教學和科研活動的發展,給學術研究、教育教學和學校形象造成嚴重的負面影響;甚至可能損害中國學術的長遠發展,影響整個國家的可持續發展。
當今大學生的學術道德意識普遍薄弱,不知道學術道德是什么,也不清楚在學術研究中應該遵守什么道德準則,更不清楚學術道德的缺失會帶來哪些危害,致使各種各樣的道德缺失現象發生。
(二)學術道德缺失現象普遍存在
1.考試作弊普遍,方式多樣
考試作為教學活動的重要一環, 是對大學生一定時期內學習成果的檢驗,可以引導大學生有針對性地復習,改進教師的教學質量。大學生考試作弊,不僅會損害教育公平,拉低高校教育教學質量,也會助長大學生弄虛假、投機取巧心理,影響其健康人格的形成。
2.抄襲、剽竊論文
當今大學生的論文抄襲、剽竊現象十分嚴重,不論是平時作業布置的小論文還是畢業論文、學位論文,都存在著大量的抄襲、剽竊等違規行為。有的學生直接復制他人已發表論文的語句、段落,甚至是整篇文章,或者匯總多篇文章合并為一篇;在引用別人觀點及看法時,不指明引用的來源和出處,剽竊別人的思想和觀點;通篇引用別人的研究成果而不能提出自己的觀點;虛構參考文獻。
3.任意編造、篡改實驗數據
早在2008年,《中國青年報》就曾報道過,我國高校的實驗數據的偽造現象不僅存在,而且在某種程度上比較嚴重。在當今的大學生中,任意編造、篡改實驗數據的現象不僅普遍存在,而且大部分學生對此不以為恥,有的學生依據預期實驗結果隨意篡改實驗數據,甚至不做實驗就偽造實驗數據,竊取別人的研究成果。
二、大學生學術道德缺失的根源
(一)大學生缺乏科學精神和艱苦奮斗精神
科學精神是人們在長期的科學實踐活動中形成的共同信念、價值標準和行為規范的總稱。實事求是科學精神的基礎,科學精神就是要求真、求實,要維護和追求真知、反映客觀實在;不斷創新是科學活動的靈魂,也是科學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當今大學生的學術研究活動中,由于科學精神的缺乏,不能做到實事求是、不斷創新,不根據真實數據進行學術研究,不能提出自己新的觀點和思想,才會導致實驗數據的頻繁造假和論文的抄襲剽竊行為。
(二)社會環境因素的影響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整個社會的方方面面都受到利益的影響和驅動,導致追求利益最大化成為經濟生活主體的唯一目標,不公平和惡意競爭的存在,導致經濟生活領域的誠信缺失。失信現象普遍存在于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逐漸彌漫到大學校園中,削弱了大學生的誠信意識,致使大學生學術道德缺失。
(三)高校學術道德教育相對薄弱
高校肩負著教育、教學和科研的重任,當前我國高校的學術道德教育相對薄弱,缺乏對學術道德的普遍重視。首先,在我國的高校教育中普遍存在著重“智”輕“德”的現象,好多大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遠遠低于其智力水平;其次,在高校的德育中,對于大學生學術道德方面的教育很少涉及,而且不具有針對性,導致大學生學術道德素質偏低和學術道德缺失現象的發生。
三、防治大學生學術道德缺失的措施
(一)開設學術道德教育專門課程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8年4月的博鰲論壇中重點提出了要加強對知識產權的保護和提高侵權代價和違法成本,足以看出強化知識產權意識、抵制侵權行為的重要性。通過對我國學術道德方面的相關法律《知識產權法》以及國家有關部門發布的學術道德建設文件的學習,使大學生認識到培養學術道德的重要意義。
(二)大學生學術規范教育
學術規范,是指學術共同體根據學術發展規律參與制定的有關各方共同遵守而有利于學術積累和創新的各種準則和要求,是整個學術共同體在長期學術活動中的經驗總結和概括。在大學生學術道德規范教育中,通過對學術道德規范技術層面的學習,例如如何正確處理實驗數據,如何引用文獻,如何撰寫參考文獻等等。讓學生了解怎樣正確開展學術創作和研究,使其在論文寫作時有章可循,避免出現抄襲、剽竊論文等現象。
(三)完善學術道德制度體系
要肅清學術道德缺失、學術腐敗的不正之風,就要完善學術道德制度體系,健全學術道德規章制度。首先,建立高校“誠信紅線制度”,完善考核機制。例如,我國高校可以借鑒國外的經驗,在新生入學伊始建立一個誠信檔案袋,誠信檔案袋伴隨大學生整個大學期間,記錄其在校期間內的誠信表現。以考核制度為基準,起到思想上的警醒和行為上的規范作用;其次,完善獎懲制度,即鼓勵創新行為也獎勵創新成果,形成誠信氛圍、培養誠信風氣。同時,也要加大對學術道德缺失行為的懲罰力度,對于在考試中作弊的行為予以通報批評,取消其學位證、畢業證的處罰。
(四)提高自律能力,加強自身學術道德修養
大學生要養成誠信的行為習慣,加強自己的學術道德修養,不僅要依靠教育的引導、法律和各種規章制度的約束,也要依靠大學生自覺地把各種制度規范變成行為守則。提升自律能力是大學生加強自身學術道德修養的起點,首當其沖的就是自重。自重就是謹言慎行,注意自己的行為,珍惜自己的名譽。在大學生的學習生活中要經常做到自省,省察自己的言行,主動開拓創新,自覺修正思想,提高自己的道德修養。再次,要做到自警,自警就是不斷警示和告誡自己,提醒自己不要違背法律和道德規范,保持誠實守信,絕不做有悖誠信和違背學術道德的事。
參考文獻:
[1] 張英麗,程永佳.大學生學術道德失范的現狀、心理歸因及影響因素[J].教育科學,2014(1):69-74.
[2] 王雯妹,杜晶波.當前大學生學術道德缺失現象分析及引導[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06(3):83-89.
[3] 趙穎.大學生學術道德失范的表現、歸因及策略[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3(3):35-37.
[4] 劉明亮.大學生學術道德現狀與教育對策[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2(9):29-33.
[5] 郭薇.大學生學術規范教育初探[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1(S3):196-198.
[6] 劉娟,大學生學術道德缺失現象分析及對策[J].中國市場,2008(40):144-145.
[7] 江新華,大學德育應重視大學生學術道德素質的培養[J].教育探索,2002(6):72-74.
[8] 吳曉春,試論德育在大學生學術道德建設中的作用及對策[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0(11):101-104.
[9] 曹建軍,陳健美.高校學生科學精神培養探析[J].當代教育論壇,2008(36):74-75.
責任編輯:孫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