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鑫平
【摘 要】鑒于管樂團在組成上的復雜與其體系的完整,在其排練以及日常訓練中自有一番要求與注意事項。本文就管樂團的基礎訓練與團隊訓練與排練進行簡單分析。
【關鍵詞】管樂團;排練;訓練方式
中圖分類號:J6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1007-0125(2018)23-0057-01
管樂團起源于傳統軍樂。在17世紀至18世紀,管樂團的前身——軍樂隊,主要為傳遞軍隊行進信息以及鼓舞士氣而存在著。隨著管樂器的不斷演進與演奏體系的逐步完善,正統音樂家于十九世紀漸漸開始重視并承認軍樂隊在傳統音樂中的地位,管樂團便由此而生。而現代,人們對藝術需求的日益增加與對藝術要求的日益升高,管樂團的訓練日趨嚴格與專業。
一、基礎訓練
管樂演奏屬于音樂藝術的一種。其訓練仍應注重對音樂基本要素的掌握與練習。這里,針對音的形式要素,將管樂團的基礎訓練主要分為以下幾點。
(一)樂器。這里的樂器指的不是樂器的品質,而是指團隊中各種樂器的分配協調。音樂的基本要素有音的高低、強弱與長短。而一個樂團中高、中、低音是否協調,決定了樂團演出時的成功與否。當然,讓每個成員自行處理好所負責的高、中、低音部分并不難,難的是在樂團中達到總體的協調與契合。這便要求組織者能對聲部結構進行合理規劃與分配。這里應當注意,一場合格的管樂團演奏,是可以讓觀眾們清晰地感受到高、中、低三個聲部層次的變化與融合的,而充分體現厚重低音聲部,溫和的中音聲部以及飄渺的高音聲部且不至于讓整首樂曲太過輕浮的最佳方法,便是增加低音部的樂器組成,縮減高聲部的樂器數量。如此看來,雖在各聲部的樂器數量上出現了不平衡,卻較為完美地中和了高低音的不平衡,提升樂隊整體層次。因此,樂器組成的詳細規劃是整個管樂團訓練的前提,不可草率決定。
(二)音準。完成了對樂器組成的規劃與分配,接下來便是對音準的訓練與矯正。對于擁有一定演奏基礎的管樂團組成人員來說,音準訓練可以說是最為基本的訓練內容,因此許多成員容易產生懈怠情緒。值得注意的是,管樂團樂器構造的不同注定了樂團成員在演奏水平上差別。因此,教師應對成員進行定音式音準訓練以及樂器延長音訓練。前者可幫助成員更好地了解自己的音準從而成功協調演奏,后者則是訓練成員對演奏力度的控制程度以及對自己樂器的熟悉度。兩者結合,既可避免出現大紕漏、和聲失敗的情況,又能提升成員基本功,增加成員對自己樂器的了解與認可。
(三)節拍。音樂演奏的核心要素便是演奏節奏。在日常訓練中,教師應當注重對成員節奏感的培養與提升。音不準,可以通過多加練習來糾正,如果節奏出現差錯,對音準把控得再好,也只能被分離出團隊。因此,成員演奏過程中必須保持嚴謹認真的態度,切忌散漫分心以至于漏拍、錯拍。針對節拍的訓練,教師切忌急于求成,應帶領成員從對拍點的反應開始,逐步對其速度和難點進行調整與攻克,以此來加強成員對音樂的理解與欣賞并為提升演奏能力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團隊訓練及排練
(一)團隊精神的培養。管樂團演奏歸根到底注重的是一個“團”字。其對整體的需求顯然比對個體的需求要大得多。因此,在日常訓練以及排練過程中,除領奏外的樂團成員切忌表現出不符合管樂團集體性性質的個人色彩。成員的付出、協調與交替,歸根到底是為了團隊的順利演出。在此精神的引導下,成員可通過長期的訓練最終具備良好的整體感知能力以及對樂團的強烈歸屬感。這對其世界觀與價值觀的樹立有著不可估量的積極作用。且強烈的集體榮譽感以及音樂的亢奮性可間接影響成員積極向上的性格的養成,最終達到增強成員管樂器演奏興趣、提升成員綜合素質的目的。
(二)紀律的制定與維持。作為一項集體性的藝術活動,管樂團訓練以及排練中較為復雜的組成結構以及較大的成員數量決定了其紀律制定的必要性。由于訓練內容以及訓練時間的不同,再加上成員訓練態度的差異,表面上訓練持續了數小時,可實際的有效訓練時間遠不達課程要求。這便體現了無紀律的弊端,訓練效率極低。因此,紀律的制定既是訓練效果的客觀保障,又是間接督促成員對自己負責的手段。
三、結語
管樂團作為對成員集體配合意識以及個人演奏水平雙方面都要求極高的團體性音樂形式,其對演奏人員綜合素質的考驗與體現是極具參考價值的。考慮到管樂團集體性的特點,教師在對管樂團進行相關訓練與排練時,應注意因材施教且注重成員基本功與團隊意識的養成。這些針對性的訓練與排練方案,提升了成員對管樂演奏的興趣的同時,增強了成員的集體榮譽感。這對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與價值觀是大有裨益的,最終可促進成員綜合素質的提升,滿足基本訓練要求。
參考文獻:
[1]陳凡.管樂團排練及訓練方式的分析與研究[J].黃河之聲,2017(19).
[2]]馮健.管樂團排練的幾點思考[J].四川戲劇,201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