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現杰 李澤
【摘 要】 黨的十九大提出的“做強做優做大國有資本”作為一個全新的概念,已經受到學術界和實務界的重視。文章基于當前國有資本評價的基本理論框架,利用DSR模型和AHP方法構建了做強做優做大國有資本評價指標體系,鑒于經濟新常態下東北地區國有企業面臨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嚴峻任務,特以2016年東北地區國有上市公司相關數據為樣本,對構建的評價體系進行實際檢驗。根據實地調查走訪國企了解的實際運營情況,結合評價結果,有針對性地提出解決對策,旨在為東北地區深化國企改革提供建議。
【關鍵詞】 國企改革; 國有資本評價; DSR-AHP模型
【中圖分類號】 F12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5937(2018)17-0013-06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國國有企業改革已經由管資產轉為管資本模式。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要推動國有資本做強做優做大,更是為國有資本管理指明了新的方向。建立以管資本為導向的國有資本授權經營體系三級架構是國資改革的重點[1],推進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的組建,完善出資與監管職能為一體的國資監管體系,有利于國有資本的保值增值、做強做大,實現國有資本的戰略布局優化與結構調整[2]。構建科學、規范、合理的國有資本評價體系,對于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國有資本的理論研究以及推動國有資本評估實踐的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應用價值。
一、研究綜述
國有企業經營狀況評價是國有資本監管的重要內容,通過評價結果比較和評價內容的構成,能夠分析出國有企業運營出現的問題及原因。我國不同學者對國有企業經營狀況的評價從不同角度做了大量的研究,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一)運營績效的評價
我國學者從多角度、多方面入手構建了多種切實有效的國有資本運營績效評價體系:劉亭立等[3]基于終極出資人、中間出資人、資產運營方三級視角重構國有資本運營評價體系。羅振[4]從微觀和宏觀兩個層面設計,對金融性國有資本運營效率進行評價。李軍等[5]通過收益來源占比、盈利退出項目占比等六項指標對國有資本運營公司的績效進行評價。申志東[6]認為層次分析法在評價體系中具有比較優勢,并詳細闡述層次分析法在構建企業績效評價體系的實際應用,并通過實例列舉方式,對國有企業績效評價體系進行了全面的分析。孫瑞華等[7]針對現有國有企業績效評價指標體系財務指標過重、忽視其他利益相關者和缺乏國際化指標等問題,依據平衡計分卡、經濟增加值、利益相關者及國際對標等理論,對原有評價體系加以改進,以建立科學有效的國有企業績效綜合評價體系。史琪等[8]以地方國有企業為研究對象,在前人建立的國有企業評價體系基礎上,引入企業共生戰略,以財務績效、經營績效和社會績效三維度為框架,重新構建一套符合各地方國有企業的負責人經營業績評價體系,為地方國資委的考核提供可靠而又先進的方案。王濟民等[9]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將國有企業分為公益類、競爭類和特殊功能類的指導思想,依靠現行國企績效評價所使用的功效系數法,采用聚類分析法和層次分析法,構建了以不同國有企業分類的績效評價體系。
(二)公司治理的評價
周娜等[10]針對國有集團公司核心業務集中在子公司、母公司多數為投資形式的殼公司的特征,提出集團子公司治理和單個公司有著密切的聯系,國有集團公司的評價重點是具有核心業務的子公司,而集團子公司的治理評價指標體系(SGSGI)研究的重點是集團子公司治理評價占集團的權重。杜運潮等[11]基于混合所有制改革背景,在眾多學者研究成果基礎上構建評價指標體系,包含董事會、股東大會、風險管控等10個體系的86個指標,評價國有控股上市公司治理能力并以100家國有控股上市公司為樣本進行實證檢驗。其研究結果表明,優化股權結構,發揮經理層作用,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努力提升治理績效才能有效提升國有控股上市公司治理能力。
(三)非上市國有企業透明度的評價
綦好東等[12]充分考慮了國企的產權特性與功能定位,構建了以“完整性、及時性、真實性”為基本構件的非上市國企透明度評價體系,并分析評價2012—2014三個年度國資委直屬央企的透明度指數。對建立適合我國非上市國企特征的評價標準產生了積極作用。綦好東等[13]設計了非上市國企信息透明度評價指標體系,并應用于省級及計劃單列市等直管企業信息透明度進行評價。通過分析發現,我國地方非上市國企信息透明度很低,地區和企業間的差異顯著,須通過建章立法增強透明度,實現地方國企治理效率的提高。
國有企業改革工作進展多年,已有諸多成效,現有文獻從多個角度對國企評價體系的建立進行了探討。通過梳理文獻發現,學者們主要集中在國企經營績效評價和國資管理定性分析這一領域,并且主要闡釋國家方針政策,對國有資本運行效率和制度進行評價,針對國有資本管理評估指標的整體設計、各指標權重確定的研究不多。基于現有的研究成果,本文主要針對國有資本評價展開研究,運用DSR模型構建做強做優做大國有資本指標體系,運用層次分析法(AHP)進行指標權重量化,力爭為國企改革和相關研究提供借鑒。
二、做強做優做大國有資本綜合評價指標的構建
(一)做強做優做大國有資本評價指標體系理論分析
做強做優做大國有資本,是新時代深化國有資本管理改革的目標。以國家和東北地區深化國有資本管理改革各項政策為指導,本文認為:做強國有資本是增強東北地區國有資本綜合實力的基礎,發展活力是評價做強國有資本的核心指標;做優國有資本是增強東北地區國有資本綜合實力的支撐,價值創造力是評價國有資本是否做優的關鍵;做大國有資本主要體現為擴大國有資本的影響力、控制力、帶動力和國際競爭力。
本文構建基于DSR模型的做強做優做大國有資本多維度綜合性評價指標體系,從以下三個角度展開分析。(1)國有資本的驅動因素:保值增值情況、技術水平、市場占有率水平、成長能力、發展能力、盈利能力等因素,對其進行綜合度量,能夠界定國有資本活力在某一時期所處的水平。(2)國有資本的狀態:良好的宏觀經濟環境、國有企業的改革階段、企業自身的技術水平、科研和核心人才的數量及水平、良好的公司治理、積極向上的企業文化和凝聚力等。(3)國有企業的行為效應:社會影響力、中國500強企業的排名、企業控制力、國際競爭力等,用以表現狀態良好的國有資本帶動效應和對驅動因素的促進作用。
構建的評價系統形成了一個良性循環,具有引導性和實用性。依其可以分析出影響國有資本管理與運營水平的關鍵因素,能夠清晰地闡釋增強東北地區國有資本綜合實力的目標,使得區域內各國企運營有明確的方向,政府相關部門工作有抓手。政府可以結合指標體系進行對比分析,發現不足,及時糾正,引導企業進行改革,讓做強做優做大國有資本的要求及目標能夠真正落到實處。
(二)做強做優做大國有資本評價指標體系的設計
1.企業活力評價指標的選取
企業活力是企業在市場競爭中能夠保持良性循環的發展狀態,是整個國有資本評價體系的基礎。在影響企業活力的因素中,生存能力是企業保持活力的根本。企業想要具有生存能力,首先要保證能夠持續經營、現金流量充足、保持利潤大于零并且持續增長。權益乘數、現金總負債比率能夠反映企業的償債能力,后者數值越高表示企業資不抵債的可能性越小;銷售現金比率、全部資產現金回收率和總資產周轉率反映企業現金和資產周轉能力;權益凈利率和三年利潤平均增長率反映股東投入的回報和利潤水平,是衡量企業生存能力的指標。
2.企業價值創造力評價指標的選取
價值創造能力從產品角度來看是指企業創造差異化產品、增加產品價值的能力;從企業整體角度來看是反映資本的積累和增值的能力。價值創造能力能夠優化國有資本的質量,是衡量企業整合研究開發能力、產品生產能力以及員工能力等要素的核心能力。指標體系中分別使用國有資本保值增值率、人均凈利增長率、營業收入增長率、固定資產更新率來體現國有資本積累和產品生產能力水平,相關指標數值越高,代表企業整體價值創造力越強;高學歷人才比率是指員工研究生以上學歷的占比,員工創造力是指營業收入與應付職工薪酬的比值,反映了單位職工創造收入的水平。高學歷人才比率、員工創造力和研發投入比指標數值越高,代表企業研究開發能力、員工能力越強,具有較高的價值創造能力。
3.企業影響力評價指標的選取
與非國有資本相比,國有資本具有履行社會責任、代表政府履行職責等使命。國有資本的流動反映政府的政策導向和國家宏觀調控,在社會上的影響力越高,說明國有資本的導向性越強。社會貢獻率是國有企業社會貢獻總額和平均總資產的比值,反映了企業對稅收、工資、勞保、公益的貢獻,該指標能夠較系統完整地反映企業對社會貢獻的水平,社會貢獻水平越高,影響力越大。另外,企業審計報告類型、從業人員增長率能夠從非財務指標的角度反映國有資本的影響力。同時資本總量增長率也反映了國有資本規模的影響力。
本文構建的做強做優做大國有資本評價指標體系分為以下三個層次,具體層次如表1。
(三)做強做優做大國有資本評價指標體系權重的確定
根據做強做優做大國有資本評價指標層次結構表,采用專家打分法,運用Yaahp 11.0、Excel 2010計算出各個準則層和指標層因素的權重。A目標層與其對應的B層指標的Wi和CR如表2所示;B1國有企業活力及其對應的C層指標的權重和一致性系數如表3所示;B2國有企業價值創造力及其對應的C層指標的權重和一致性系數如表4所示;B3國有企業影響力及其對應的C層指標的權重和一致性系數如表5所示。
由以上的判斷矩陣,根據整體結構順序,進行目標層的一致性檢驗,CR=0.0144<0.1,具有滿意一致性,得到做強做優做大國有資本評價指標體系權重,如表6所示。
三、做強做優做大國有資本評價指標體系的檢驗
(一)樣本的選取
當前國有資本運營效率較民營資本低下的問題已然成為制約國有企業改革的瓶頸。作為老工業基地,東北地區國企包袱沉重,省屬國企在運行機制和管理體制等方面還存在不足之處,此外東北地區國企面臨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任務也十分嚴峻。本文以東北地區三個省份的67家國有上市公司為樣本,選取2016年的相關數據,原始數據均來自于Wind資訊,運用本文構建的國有資本評價指標體系對東北地區國有資本進行評價。
(二)評價結果分析
由于篇幅所限,本文僅列舉了東北地區67家國有上市公司評價結果的前5名和后5名,以示本評價體系的適用性。為了增強指標體系應用的代表性,將定性和定量相結合對設計的做強做優做大國有資本綜合評價指標體系進行驗證,發現該指標體系具有較強的適用性,能較好地對做強做優做大東北地區國有資本進行評價。關于指標體系指標的選取和權重的確定及實際應用的問題將是需要繼續研究和探討的,本文提出的評價指標體系,運用權重確定的方法期望對我國國企改革提供一定的借鑒。
根據表7可知,東北地區國有企業做強做優做大排在前五名的是中廣核技、航天科技、哈投股份、吉林化纖、長春高新。通過查閱上述上市公司的年度財務報告和企業信息,這五家上市公司的績效優良,償債、盈利、營運、發展能力均較強,市場占有率和技術研發及領先程度較高,2017年股價均穩中有升,在資本市場的聲譽、企業形象較好,這些客觀存在的經濟現象能較好地驗證該指標體系的實用性,即這五家上市公司具有較高的評分。
根據表8可知,東北地區國有企業做強做優做大評價排在后五名的是*ST新城、*ST大化B、*ST沈機、*ST吉恩、*ST一重。通過查閱這五家上市公司的年度財務報告和企業信息,這五家上市公司財務績效較差,面臨退市風險,市場占有率和技術研發及領先程度沒有提升跡象,2017年股價保持在較低水平,成交量較小,市場認可度不強,在資本市場的聲譽、企業形象遠不如從前,這些客觀存在的經濟現象能較好地驗證該指標體系的實用性,即這五家上市公司具有較低的評分。
四、結語
根據本文構建的“做強做優做大”國有資本評價體系對東北地區國有企業進行評價后發現,東北地區國有企業存在一定的問題,其資本總量不足,嚴重制約了當地的經濟社會發展。究其原因,從外部來看經濟新常態下外需放緩;從企業自身來看,主要是現代企業制度不健全,歷史形成的負擔重,設備老化、僵尸企業出清困難,人才缺乏等,致使混合所有制改革推進速度緩慢。基于國家相關政策和企業實際,建議政府建立公平開放的市場競爭環境,健全分類監管和考核指標,理清監管清單,積極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同時探索僵尸企業出清的財政稅務政策,如對于已經實際停產5年以上的企業加快辦理破產清算,對于無力清償的稅負請示有關主管部門后免除,盡快盤活國有存量資本。企業應按照黨的十九大提出的要求,完善現代企業制度,積極發展職業經理人市場,高度重視引進人才和人才培育,切實改善目前企業活力、價值創造力和影響力不足的現狀。
【參考文獻】
[1] 馬忠,張冰石,夏子航.以管資本為導向的國有資本授權經營體系優化研究[J].經濟縱橫,2017(5):20-25.
[2] 楊鵬,趙連章.“大國資”視野下國有資產監管體制的改革與創新[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 (3):58-61.
[3] 劉亭立,楊松令,李景輝.科學分類基礎上的國有資本運行評價體系重構[J].財會月刊,2016(10):3-5.
[4] 羅振.金融性國有資本運營效率評價研究[D].北京: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博士學位論文,2014.
[5] 李軍,肖金成.國有資本運營公司的績效評價[J].中國經貿導刊,2014(34):64-66.
[6] 申志東.運用層次分析法構建國有企業績效評價體系[J].審計研究,2013(2):106-112.
[7] 孫瑞華,周鵬.中國國有企業績效評價體系改進及應用[J].中國石油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29(5):76-81.
[8] 史琪,徐光華.地方國有企業負責人經營業績評價體系構建[J].會計之友,2014(1):34-38.
[9] 王濟民,邵應倩.國有企業分類績效評價體系的構建[J].財會月刊,2016(25):21-25.
[10] 周娜,季從留,喬敏攀,等.國有集團公司與其子公司治理評價的關系[J].會計之友,2013(23):113-116.
[11] 杜運潮,王任祥,徐鳳菊.國有控股上市公司的治理能力評價體系——混合所有制改革背景下的研究[J].經濟管理,2016,38(11):11-25.
[12] 綦好東,王金磊.非上市國有企業透明度評價體系設計與應用:以中央企業為例[J].會計研究,2016(2):3-13,95.
[13] 綦好東,王瑜,王金磊.地方非上市國有企業信息透明度評價研究——基于委托代理關系視角[J].經濟管理,2016,38(3):156-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