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智穎
(云南財經大學,云南 昆明 650000)
《巴塞爾協議Ⅲ》出臺后,我國銀監會也對我國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數量和質量進行實時監控,數額如下表所示:

表1 我國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水平統計表
由上圖可以看出,從2010-2012年,我國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平均水平在穩步上升,但是升高幅度不高,在2013年稍有下降;而核心資本充足率也從2010-2012年一直升高,并于2013年有一絲下降,并于2014年又再一次上升,波動幅度并不算大。無論是資本充足率還是核心資本充足率都滿足《巴塞爾協議Ⅲ》中資本充足率10.5%和核心資本充足率8.5%的最低要求,總體來說我國商業銀行資本監管穩步向前發展。

表2 國有五大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情況統計表
從上面的表格可以看出,在《巴塞爾協議Ⅲ》出臺后,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中國工商銀行、中國農業銀行的資本充足率與核心資本充足率均達到了《巴塞爾協議Ⅲ》的要求,尤其是中國建設銀行資本充足率水平在四大行中排第一名。從變動趨勢上看,四大銀行資本充足率波動不大,都保持在10%以上的水平,平均資本充足率為13%左右低于美國、日本大型銀行15%左右的平均水平,抵御風險的能力和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
《巴塞爾協議Ⅲ》創新性地引入了杠桿率的指標,杠桿率就是指商業銀行一級資本與調整后的表內外資產余額的比率。隨著杠桿率水平的上升,表明商業銀行資本越充足,抵御風險的能力越強。我國五大商業銀行2014年杠桿率如圖:

目前我國商業銀行普遍杠桿率均高于5%,與其他國家例如美國、英國相比,遠遠落后,并有很大差距。2015年2月,由于中國銀監會修訂后的《商業銀行杠桿率管理辦法》的發布,通過一級資本凈額除以調整后表內外資產余額計算,使杠桿率調整后分母降低,提升商業銀行杠桿率,提高抵御風險能力,進而提升商業銀行資本充足水平。
在巴塞爾協議所規定的目標標準比例和風險加權制的框架內。某家銀行的資本規模就決定了該行可能達到的最大的風險加權資產的規模,這也就是不考慮其他制約因素時該行員大的經營空間。如何充分合理地利用這個空間來增加銀行的利潤,的確是當代銀行時刻面臨的一個重大課題。銀行可以用多余資金購買本國央行發行的債券或給予信譽好的客戶一定的信貸額度,在額度內為其融通短期資金。這種短期信貸額度一般都有貿易項目支持(如開立倍用證額度、進出口押匯額度、擔保提貨額度等),融資期限一般為一兩個月,循環使用這種風險小的業務,雖然收益不太高,但不占用資本比率,業務周期又短,確實可以很好利用。
在資產的選擇上,銀行不能單看一筆資產的收益,必須考慮全部資產所需資本的凈資本回報串。因為銀行資產除了現金之外,其他幾乎都有潛在風險,以每項資產都與資本有關,如投資于高風險權重的資產就要占用相應較高的資本領度,或者說對銀行提出更多的資本需求。如何根據各類資產業務的風險和收益的特點,調整銀行的資產組合和資產結構,既有助于銀行收益的不斷增長,又不突破資本充足的標準比率,這是當代銀行面臨的第二個重要課題,應當努力發掘一些風險權重較低,而收益又相對穩定的業務。
在執行巴塞爾協議之后,僅靠追加資本金擴大資產業務是不容易做到的,也是不現實的,那就只有壓縮現有業務規模。這時有遠見的銀行家就會想到轉換經營機制,大力培養專業人才,擴大服務性業務,發展“個人銀行”。為客戶提供投資服務等.服務性業務的特點是;不進入銀行的資產負債,它的經營完全是為客戶提供專業知識性服務、信息服務,充當客戶資金運用的顧問.如為客戶管帳、理財、買賣外匯、服務證券、不動產和黃金等,向客戶提供計算機服務、保險箱服務等等,沒有任何風險,服務費收入在銀行收入來源中的比重越來越大。聯系我國的實際,市場經濟也確實需要“信用評級機構”、“金融信息中心”、“行咨詢中心”、“會計事務所”等服務機構,有遠見的經營者應搶先占領這些“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