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峰老師從1995年8月踏上三尺講臺,就立下了“當園丁培育百花,做黃牛無私奉獻”的誓言,20多年來,他用全部的深情和愛心“澆灌”著稚嫩的幼苗,用滿腔的熱血譜寫著自己人生的樂章,實踐著當初的諾言。
在20多年的教壇耕犁中,先后擔任校長辦公室主任、教導主任、副校長,變換的是崗位,不變的是自己“勤”而“思”的工作態度和敬業精神。他帶領教研團隊砥礪奮進,勵志前行,堅持走“科研引路,教改助教”的路子,努力探索素質教育的新途徑,在充分了解教材、了解學生、了解課堂、了解自己的基礎上,探索出了“愉快數學”的課堂教學模式,形成了“趣導—活學—精練—實評”的基本課堂流程,使教師教得省心,學生學得開心,家長覺得放心。
“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間時見子初成。”苗峰老師的“愉快教學法”使學生在輕松愉悅的環境下增長智力,激發創新的熱情和動力,改變了以往的學習方式,形成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新的學習方式,增加了師生之間的互動與交流。在優化課堂教學情境中,使學生各種素質得到了較好的發展。他所任教的班級年年在學校乃至區里學業水平檢測中均為優秀等次,所帶的學生在省市數學小論文、科技創新、小發明創造比賽中多次取得佳績。而他本人也被譽為“合肥小學數學教壇上的一顆明星”。苗峰老師在教學上,不但開啟了學生的心扉,更培育了學生的勵志行為,使學生們受到人格、情感、智力等多方面的熏陶與感染。
苗峰老師結合該校為安徽省第一批智慧校園實驗校、合肥市STEAM實驗校、合肥市校本示范校、合肥市教育科研基地校等項目建設或實驗基地校,把智慧校園的核心——智慧課堂建設與學校教育科研、校本培訓、科技創新有機結合,實施具有該校特色的智慧課堂建設模式。利用學校數字化校園建設平臺,結合學校OA辦公教研軟件,智慧課堂等新媒體技術等,創新教研形式,拓展教研空間,開展網絡教研實踐活動,搭建了信息溝通、思想碰撞、智慧分享的平臺。實現了學校教育管理、教學資源、家校互動等多方面的互聯互通,讓智慧校園不斷促進傳統教學與智慧課堂的深度融合,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
“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智慧課堂的開展給課堂帶來了根本性的變化,該校先后迎來蚌埠、淮北、肥東長臨河等兄弟學校代表團來校參觀學習,而他本人也先后到宣城市、寧國市、合肥經開區等地分享智慧課堂經驗,使該校的智慧課堂教學模式輻射到更廣闊的區域。在他的帶領下,該校課堂教學中,教師角色也在發生著變化,理念的更新,真實的實踐,使教師們收獲頗豐。先后有60多位教師的微課、課件在市級以上評比中獲獎,有40多位教師的電教作品榮獲省市一、二等獎。
一人課改不是課改,一人提高不算提高。如何提高工作室、掛牌學校、新站區乃至更大范圍內的小學數學的教研質量,作為合肥市小學數學名師工作室領銜名師,新站區名師工作室主持人,他一直在思考、在行動——帶領團隊剖析教材、深入課堂、對話學生,洞悉小學數學教研現狀,破解教學教研之困,促進教師專業成長,助力區域教研有效提升。工作室有5位教師參加合肥市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評比,從課題的選擇到教材的解讀、教案的撰寫、課件的制作、學情的把握等,他全程參與、全心投入,每次試講、每次磨課、每次辯課、每次研討,他一次不落,始終不厭其煩地去聽、去想、去記,提出自己的建議和想法。終于,5位教師均榜上有名,其中,耿晨老師喜獲第一名,被推薦參加省級比賽,并榮獲安徽省優質課一等獎。在他的引領和精心指導下,還有韓勇、徐詠等8位教師在部級“一師一優課”、全國新媒體技術互動課堂大賽等活動中取得了優異成績。
教師成長的同時,也促進了該校教研、科研能力的提升。該校被評為安徽省語言文字示范校、合肥市教科研基地校、合肥市校本示范校;他所帶領的教研團隊先后榮獲合肥市語文先進教研組、合肥市數學先進教研組,而語文教研組又被評為新站區工人先鋒號,是該區教育部門以學科組為單位獲此殊榮的第一例。取得優異成績的人很多,難能可貴的是能帶領團隊一起成長,他是團隊成長的動力和依靠。
羅曼·羅蘭曾說:“老師要想散布陽光,自己心中必須先有陽光。”只要教師心中有愛,就可照亮一片天地。
學生凌某,父母離異后各自成立家庭,失去父愛母愛的孩子確實令人心疼,對一個十來歲的孩子來說,心靈上的打擊是巨大的。他得知情況后,經常找她談心,在學習上、生活上、精神上給予其幫助和鼓勵。發現她情緒有波動,苗峰老師立即對她進行了家訪,找她談心并發動全班學生幫助她,使她遠離煩惱,健康、快樂地成長。面對班內的留守兒童、單親家庭子女、身殘志堅的學生,他更是傾注了滿腔的愛與情,給予他們更多的關注,補缺輔差,悉心教育,深受學生和家長的愛戴與尊敬。
他立足課改,勤研善教。在教中研、研中改,孜孜不倦的好學精神,豐富的教學經驗,精湛的教學藝術,獨特而扎實的教學風格使他收獲頗豐。他先后被評為“安徽省特級教師”“合肥市優秀教師”“合肥市學科帶頭人”“合肥市小學數學名師工作室領銜名師”;多次榮獲國家級信息技術整合大賽一等獎,全國錄像課大賽一等獎;撰寫的30多篇文章發表在《小學教學設計(數學)》《山西教育》等國家級CN刊物上;主持5項省、市級課題研究,并在一定范圍內得到推廣應用;多次受到《新安晚報》《合肥市日報》《市場星報》《合肥教育網》等多家媒體的宣傳報道。
在成績和榮譽面前,他又是一位不稱職的兒子,父親患鼻竇癌在蚌埠住院手術、化療、放療期間,他卻沒有時間在床邊盡責,只能利用周末時間去陪伴父親,看到父親理解的眼神,聽到父親善解的言語,他的內心更是五味雜陳。
教書育人,無悔教育。他始終堅守著一腔熱忱、一腔愛心,無怨無悔地耕耘在這片土地上,繼續行走在陽光教育的道路上,做一個堅定的探路者,用青春譜寫著輝煌的篇章,讓嬌嫩的生命之花永遠綻放在這希望的田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