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興杰
(江蘇省啟東市南苑小學,江蘇啟東 226200)
目前,我國小學家校合作中存在諸多問題,從而導致家校合作效率低,甚至出現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效果相互削弱的現象。由于班主任是聯系學校與家庭的橋梁和紐帶,需要分析總結出小學班主任和學生家長分別在家校合作中存在的問題,又通過對諸問題的整理和分析,探究出有針對性和有效性的策略[1]。
班主任既是家校合作教學中家庭和學校溝通的橋梁,也是家校合作模式開展的基礎,所以班主任工作直接影響著家校合作的效率。結合本人擔任班主任開展工作的情況,以及當前家校合作中部分班主任總體工作情況來看還存在很多的欠缺。以下是對家校合作中存在的問題的分析。
作為學校與家長的溝通紐帶,班主任的溝通能力及綜合素質決定著其工作質量和效率。如果班主任自身素質不全面,就會影響到學校與家長的順暢溝通,不僅無益于家長全面了解孩子在校學習及同學關系等綜合情況,還有可能因溝通能力欠缺導致與家長間出現矛盾,并在與學校的溝通中不能清晰傳達家長訴求,制約了家校合作效果。
家校合作教學從理論上講是一種較好的管理模式,但在實施過程中受主、客觀因素的影響,有時并沒有較好地達到預期目的。主要原因在于部分班主任雖然有家校合作的意識,但對于家校合作及其實施技巧不夠重視,造成其在與家長、學校雙方的溝通中未能正確發揮積極作用,使家校合作效果不夠理想。有時甚至因班主任對家校合作不重視,造成家校溝通不暢,制約了家校合作的有效實施。這一點是班主任在工作中尤其要加以規避的。
班主任作為班級管理的主要負責人,在工作中面臨著較大的工作負荷和壓力。作為班主任,不僅要負責本班學生學習成績,還要關注班內學生生活、身心發展等各方面情況。在這種情況下其身體狀況、綜合能力大小都直接影響到其工作態度和工作開展的質量及效率。加之素質教育的內容考核,種種原因導致不少班主任在工作時會出現疲于應付的情況,甚至逐步喪失工作熱情。長此以往,難免會造成其工作失誤,以及忽略與家長的有效溝通或減少對相關活動的參與,影響家校合作工作的有效開展。
家校合作能否保持順暢,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班主任的內在綜合素質。教師在工作中有意識地培養自己良好的家校溝通意識和能力,這是有效促進家校合作教學管理的基礎。因此在教師的選聘上,學校要給予高度重視并嚴把聘用關,確保每位班主任都具備符合家校溝通要求的良好溝通能力、性格特點及很強的家校合作意識,使班主任在家校合作中真正發揮出良好的紐帶作用。
推行家校合作管理模式是一項增進家校關系的重要工作,但要確保雙方合作的順利進行,班主任需要做好前期大量基礎性工作,這樣相應工作量會明顯增加。這一點也導致不少班主任對家校合作持有消極態度。我認為,學校需要高度重視,對班主任進行有效的思想教育,同時也要制定相關制度提高班主任工作的積極性,以輔助家校合作工作有效開展。一是在思想教育中,學校要讓班主任意識到家校合作對促進家校溝通、全面提升學生教育的重要性,并準備家校工作案例使教師看到家校合作下的管理及教學成果,增強班主任積極推進家校合作的責任心和自信心;二是建立良好、有效的班主任和家長溝通的渠道,使班主任在與家長的溝通中體驗到責任、樂趣并探索對學生有效的幫助,使其真正主動展開與家長的有效溝通;三是設置激勵制度,促進班主任提升自身溝通能力,并通過積極、真誠的溝通推進家校合作順利進行。
家校合作中班主任發揮著連接家長與學校雙向溝通的紐帶作用。為保持雙方優質、高效的溝通,需要班主任靜下心來,認真思考并做好前期的準備工作,包括對學校相關政策、學生在校各方面情況及家庭情況等的詳細了解,以便在推進、開展家校溝通活動中準確把握工作尺度。如,在與家長溝通過程中,要先認真聽取家長相關意見和建議,在此基礎上清晰表達自己的建議,以便和家長在學生教育方面達成一致意見。對于一些在學生教育方面存在不足的家長,在與之溝通時也要注意從有助于學生健康成長的角度進行,讓家長主動意識到什么教育方式才是真正對孩子好,避免直接指出家長或孩子不恰當的做法,要采用更易為家長接受的方式,這樣才會使家長認同并主動配合班主任的管理工作[2]。
要確保家校合作能夠持續、順利進行并達到溝通目的,需要班主任與家長保持良好溝通:一方面,讓家長認識到家校合作對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的重要性,并就如何增進雙方良好合作的想法向家長進行清晰表達,引導家長積極主動配合班主任工作。班主任在和家長溝通時,要注重圍繞教育理念以及教育方法來進行,引導家長認識到,在孩子的健康成長過程中,不能僅關心學習成績,還要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及綜合素養,建議家長在關注孩子學習的同時,有意識地保護孩子的自尊心和培養他們的自信心,并注重培養和挖掘學生的綜合潛能,確保孩子品學兼優、健康成長。另一方面,一些家長在孩子的學習管理中,方法有失妥當。班主任要利用溝通的機會適時提出建議,如教育孩子時摒棄虛榮攀比的心理,養成正確的消費理念和行為。面對學生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家長要及時對學生給予鼓勵,并提供有效的幫助,增強孩子學習的自信心。通過家校雙方的密切溝通為學生健康成長創造良好的環境[3]。
家校合作教學及管理模式目前已普遍運用到了小學日常教育管理中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班主任需要發揮好促進家校合作的紐帶作用,并持續做好家校合作的基礎工作,總結家校合作經驗,不斷探索和創造新的合作方法,為家校合作順利開展提供良好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