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 潔
(江蘇省蘇州市吳中區吳中實驗小學附屬幼兒園,江蘇蘇州 215100)
剪紙活動包括折、畫、剪等過程,如果只是依葫蘆畫瓢,只會讓活動變得乏味,幼兒也會對剪紙活動失去興趣,這樣孩子的能力也得不到提升。示意圖在剪紙活動中起到了穿針引線的作用,使活動變得靈活、有趣,從而提高了幼兒的學習興趣。
結合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以及《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精神,筆者將圖示法運用到剪紙活動中,以尊重幼兒需要為重點,巧妙地解決了剪紙活動的重難點,使幼兒在活動中通過眼、手、腦的協調動作,獲得了極大的滿足感,不僅對促進他們的智力發展,提高審美能力,豐富思維想象力和激發創造力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也使整個活動變得輕松而簡單。下面筆者根據手工活動《剪春字》來談談具體的做法。
俗話說得好:“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幼兒的藝術興趣是指幼兒積極參與藝術欣賞與藝術表現的態度。它是開展藝術活動的內在動力,是形成藝術感受能力與表現能力的前提與保證[1]。在美術感受與欣賞中,幼兒的主要感知通道是視覺。由于幼兒受生活經驗的限制,當被提問到“這樣的春字你在哪里見過?”有的幼兒說不上來。為了激起幼兒的興趣,我帶領他們欣賞了元宵節燈會上的春字花燈,以及商場里掛的立體春字掛飾,孩子們通過視覺直觀的感受,立馬活躍起來,“我見過”“我和爸爸媽媽去燈會的時候也看到過”“我還看到了不一樣的春字”,幼兒的話題一下子打開了,這樣就喚起了幼兒們對立體春字的記憶,并為下面的活動奠定了基礎。
接著直接出示實物春字,引導幼兒觀察它是什么樣的,和我們平時看到的有什么不一樣。幼兒通過在觀察和比較中判斷、分析,知道這個春字是由四個小春字組成,而且還能站立起來,從而了解到它是立體的。并且對折一下,會發現它是對稱的,為下面畫春字和剪春字做好了鋪墊,大大激發了幼兒學習創造的欲望。
我在課件中出示步驟圖,在每步的下面都標示好數字。如(1)折,(2)畫,(3)剪,分別在每個文字后面畫上簡單的簡筆畫,如在“折”后面畫上手,在“畫”后面畫上筆,在“剪”后面畫上剪刀,雖然很多幼兒能看懂文字,但圖文結合的方法更容易為幼兒接受和理解。這樣做可以一目了然,孩子們一下子就發現了剪立體春字有三大環節。
在幼兒園集體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教師的提問非常重要。一個好的問題能夠有效地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能夠引起幼兒的思考和探索。有效的提問能充分發揮幼兒學習的主體性,能更好地為活動助力。
第一步折疊。由于幼兒在課前已經有了折疊雙三角形的經驗,所以在此基礎上,我采用虛線箭頭的方式,引導幼兒看懂。我并沒有直接告訴他們方法,而是提問:“怎么從第一小步到第二小步?”引導幼兒主動觀察和探索,并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另外,為了讓幼兒更好地了解折紙與春字的關系,我運用演示法打開了折好的雙三角形,并帶領幼兒數了四個面的紙,可以讓幼兒更加直觀清晰地理解它們之間的關系。幼兒們在這樣輕松的談話中充分地了解了示意圖的意義并掌握了折疊方法,為他們下一步的學習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在藝術領域指出:幼兒對失誤的感受和理解不同于成人,他們表達自己認識和情感的方式也有別于成人。所以在活動中我們需要尊重幼兒發展的年齡特點,寬容地對待幼兒的任何一個表現性行為。如在重難點部分:如何畫半個春字?為了讓幼兒了解畫半個春字的順序,雖然我之前已經標上了數字,以作提醒,在成人看來一目了然,但由于幼兒受思維能力的限制,一邊畫一邊看很容易混淆,有的甚至還會出現多畫一個長方形,少畫一個三角形等情況,教學效果不佳。我經過針對幼兒出現的問題的不斷思考和摸索,根據幼兒對顏色較敏感的特點,我將畫有半個春字的步驟圖再分為三個小圖示,第一張小圖示以幼兒最容易找到的中心為出發點,將閉口和開口邊中間的三角形用紅色標示;第二張則保留第一張的畫法,在此基礎上增加了上面的圖案,以藍色來區分;第三張小圖示在保留第一張圖示的基礎上增加了下面的圖案,以綠色來區分。有了第一步中間的兩個圖形作為參考物,幼兒們在觀察第二張小圖示和第三張小圖示時就更有針對性和目的性,理解起來更容易,掌握起來也就更快。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在藝術領域中指出:“要萌發幼兒對美的感受和體驗,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學會用心靈去感受和發現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現和創造美。”創作前引導幼兒們觀察了一個運用不一樣的線條畫出的半個春字,幼兒們頓覺眼前一亮,發現展示出來的作品這么美麗,在驚嘆中他們發揮了想象力,在操作中不斷創新和創造,使他們的思維力、想象力、動手能力等都得到了大大的提高。
有效的評價可以激發幼兒更多的靈感和創作,可以增強幼兒的自信并可以幫助他們獲得成功。在此活動中我營造了寬松愉快的氛圍,引導幼兒相互欣賞和評價,人們常說:“教師要有一雙會發現的眼睛。”其實幼兒也需要一雙會發現的眼睛,只有創造更多的機會,促進幼兒之間的交流,才能真正調動幼兒的自主和自覺,才能讓他們有一雙慧眼去發現、去創造[2]。
活動的時間是有限的,可學習和創造的方式是多樣化的,幼兒們的創造是無止境的。在區域活動中可以提供多樣顏色的紙張,可以是體現春天的顏色,如粉色、黃色、綠色彩紙;為了進一步激發幼兒的探索欲望,增加游戲的趣味性,我還提供了多種材質的線,如棉線、麻線、金絲線等,鼓勵幼兒探索制作立體春字的掛飾,如流蘇等。有了豐富的材料,幼兒們便會更加主動地探索,積極性會更高,同時也會有更多的創作想法。一個個色彩鮮艷、稚嫩和富有童趣的“春”字,激發了他們剪紙的興趣,也提高了他們的剪紙技能。
總之,“小剪刀大創造”讓幼兒在藝術的熏陶中不斷大膽想象、創造,既發揮了我們傳統民間文化藝術在幼兒教育領域中獨有的藝術魅力,又使其在幼兒素質教學中常開不敗,也進一步提升了幼兒在藝術領域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