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金法
(浙江省杭州市桐廬縣舊縣中心學校,浙江杭州 311500)
當前的教育已經進入了核心素養的時代,教育工作者需要全面地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情況,充分、合理地改進教學模式來開展教學工作。本文首先闡釋了核心素養的相關概念,研究分析了如何在小學的體育教學中結合核心素養展開教學工作和教學評價,通過改進教學方式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所謂的核心素養指的是學生在相應的學習階段,逐漸形成的能夠進行終身學習和適應社會發展的能力。而體育學科的核心素養指的是學生形成的一種穩定的和終身的能力和素養。這其中包含學生強健的體魄、健康的心理,對自己正確的認識,能夠有效地對自己進行約束,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良好的思想品德等方面[1]。
伴隨著教育的不斷改革,體育教學在整個學生的教育過程中也開始占據著越來越重要的地位。一方面因為體育鍛煉能夠有效地幫助學生運轉大腦,促進大腦功能的發展,使學生具備更高的注意力;另一方面體育還能夠培養學生的交際能力。例如,增強學生的團隊協作的能力,讓學生能夠參與公平的競爭,在體育比賽中能夠懂得尊重比賽的規則,等等。因此,在我國的教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體育能力顯得尤為重要。對于學生體育核心素養的培養,能夠更好地促進學生的能力和品格的養成。
為了更好地貫徹立德樹人的根本要求,我們需要通過學科下的核心素養的培養來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那么在體育學科的核心素養的要求中,提出了在培養體育核心素養時應該從運動的能力、健康的行為以及體育方面的品德三個方面展開訓練。體育學科的核心素養是學生通過體育和健康課程的學習體現出來的,是學生在接受體育和健康課程的教學中逐漸形成的一種能夠適應終身的健康發展所應該具備的能力。而這種能力的建立對于學生長久的學習體育知識和掌握體育技能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健康行為能夠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和更好地適應外界的環境;能夠更好地改善身體健康狀態,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通過健康行為的養成學生能夠主動參加學校和校外組織的體育鍛煉活動,掌握科學的鍛煉方法,逐漸形成愛鍛煉的良好習慣,掌握必要的技能,還能養成樂觀開朗的性格,善于和他人進行交流和合作,提高自身的生存能力[2]。
體育品德要求學生在進行體育運動的過程中遵守一定的行為規范,形成良好的價值觀。學生在進行體育學科的學習中能夠主動克服一些外在的困難,變得更加勇敢、積極向上;能夠突破自我,能夠正確面對比賽的結果,遵守比賽的規則,具備公平競爭的意識。
在體育教學中,在一些較小的場地中進行教學時,我們首先要在課前對教學的場地進行合理的規劃和安排,充分地利用場地的每個部分。為了避免因為器材沖突而產生困擾,教師一定要多備幾次課。例如,在陽光比較強烈的天氣時,我們要盡量將樹蔭地讓給低年級的學生使用;在涉及籃球比賽訓練時,我們需要騰出籃球場。那么針對場地小的情況,教師之間需要做好有效的協調,安排好不同的項目活動并分開進行。在活動中要告知學生自己的活動區域,通過這種方式確保體育鍛煉安全進行。在體育教學中,教師需要充分地了解其他班級的活動狀況,做到活動協調進行,增加學生活動的有效空間,加強學生練習的強度,提高體育訓練的效果。
由于小學階段的學生年齡較低,還沒有完全建立起來學習的習慣和規矩,因此一堂課下來,并不能保證是完完全全按照課堂中的要求進行的。那么這時候體育教師需要充分了解每個學生的性格特點和實際情況,做到因材施教。在課堂中教師要對學生的行為進行充分評價和鼓勵,讓學生感受到自己的價值,獲得成就感,這樣學生才能夠在課堂中更好地參與教學活動并充分發揮自己的學習水平。對于班級中一些體育能力欠缺的學生我們還可以適當地分配他們一些職務,讓他們看到自己的潛力,更加主動地參與體育學習中,養成健康向上的人格。
為了能夠更好地開展體育教學,體育教師不僅要注意體育場地的合理利用,同時還要在教學中善于通過多種教學方式進行教學。教師可以在備課時多備出幾節課的內容,如果發現自己本堂課所需要的場地其他教師占用時,可以隨時更改教學內容。除此之外,教師還要善于革新教學模式,通過一些新穎的教學手段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創新的教學模式的引領下營造良好的體育課堂氛圍,讓學生在一個相對有趣和輕松的氛圍下開展體育學習,從而更好地提升其自身的體育核心素養。
在體育教學中教師還需要注意加強學生的安全意識。在教學中學生沒有章法的奔跑都會引發一定的安全隱患。體育教學培養的是學生健康的身心,因此我們需要盡可能地降低這些安全隱患。在教學中教師不僅要整體梳理清楚教學內容,還要對場地進行有效的布置,讓學生與學生、教師與學生互相促進與學習。
當今時代要求人們能夠更好地適應社會的不斷發展,而核心素養的建立恰恰能夠滿足這一要求,因此教育界也越來越關注核心素養的培養,并且在各個學科中開展核心素養的教學工作。關于體育學科的核心素養教學評價也越來越成為了教學中不可忽視的一部分內容。那么在教學中我們需要立足“立德樹人”和“健康第一”兩個根本點,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為根本目的,在教學中要充分重視學生的學習需求,逐漸建立起學生對于體育的熱愛之情,建立起一套相對多元化的評價體系,激勵學生更好地進行體育的學習,通過有效的教學評價推動體育核心素養的培養[3]。
當前小學生的整體身體素質水平直接影響了我國未來人群的身體素質狀況。因此在小學的體育教學中加強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具有重要的意義。一方面能夠很好地提升學生的體育成績;另一方面還能夠更好地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樹立起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所以教師在教學時需要站在更高的角度,為了幫助學生能更好地適應未來的社會、具備終身的發展能力而踐行教學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