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艷
(江蘇省泰興市曲霞鎮中心幼兒園,江蘇泰興 225454)
民間游戲是一種在民間廣為流傳的游戲形式,它們經過了漫長時間的洗禮,不論其形式還是內容,都非常適合幼兒開展游戲活動。現今流傳下來的民間游戲大都簡單、有趣,契合了幼兒的生理和心理特點。幼兒在游戲的過程中,不但收獲了樂趣,還學會了寬容與互助、理解與合作等優秀品質,有助于培養幼兒良好的性格。因此,幼兒教師要在全面把握當前幼兒教育的前提下,將民間游戲融入幼兒的現代教育,根據不同的狀況予以調整,對幼兒游戲進行開發和創新,使民間游戲在幼兒教育中的運用,能夠更好地起到輔助教學的作用。筆者結合自身經驗,談談民間游戲在幼兒教育中的運用。
隨著新課改的逐步推進,素質教育的呼聲越來越高,并且其范圍早已不再局限于義務教育階段和高等教育階段,而是向著更廣的范圍推進,幼兒教育便是其中重要的一個環節。在當前教學環境多元價值觀的沖擊下,幼兒教師要根據實際情況,采取適當的教學方法。在教學觀念的選擇上,要懂得變通,既要能夠學習吸收先進的外來觀念,又要能夠將傳統的教學觀念中的優秀部分傳承下去。在具體的民間游戲的教學中,幼兒教師要通過不斷的學習來提升自身的游戲教學水平[1]。
例如,隨著社會的迅速發展,在多元價值觀念的沖擊下,教師教學觀念的正確性和靈活性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幼兒教育教學工作的走向,在民間游戲教學中尤是如此。幼兒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不能故步自封,也不能死守某一種教學方法,而是需要在學習中不斷地進步,提高自身的游戲教學水平。民間游戲連接著傳統文化,因此更加需要教師具備相應的素質,才能在民間游戲活動中挖掘出有用的部分,對幼兒進行教育和指導。
幼兒的年齡特點決定了其活潑好動的特征,其在很多方面限制了幼兒參與游戲活動。因此,對幼兒游戲活動環境的創建就顯得尤為重要。具體的環境創建分為兩個方面,一是幼兒參與游戲的心理環境的建設,具體的要求是,教師在幼兒游戲的過程中對幼兒心理狀態的關注,對幼兒的游戲行為進行正確的指導,及時有效地解決幼兒在游戲過程中出現的不良情緒和不好的行為,使幼兒能夠以積極向上的心態參與到游戲活動中去。二是幼兒在參與游戲活動時硬件條件的建設,包括設計合理的游戲場所,保障人身安全的游戲材料,合理的游戲時間安排等。心理環境和硬件環境的建設,不僅可以保障幼兒順利地參與到民間游戲中,也能夠有效激發幼兒參與民間游戲的興趣[2]。
例如,空間環境的合理設計不但可以有效提升園內空間的利用效率,還可以豐富民間游戲的存在形式。根據操場空地的布局,可以在空白處繪制生動、有趣的方格、彩點等,方便幼兒在空閑時間開展“跳圈”“跳房子”等游戲。在戶外幼兒經常活動的區域,放置毽子、陀螺、鐵環等,幼兒在好奇心的指引下,會自發自覺地參與到民間游戲的活動中。教師還可以根據民間游戲中某一典型的角色,引導幼兒利用廢舊物品進行制作和繪畫,使幼兒在獲得游戲樂趣的同時,能夠學到更多關于傳統文化的知識。由此可見,設計合理的空間環境不僅可以有效激發幼兒的好奇心,還可以讓幼兒在參與民間游戲的過程中去體驗、去感受、去發現更多未知的自己。
在幼兒園中開展民間游戲,需要幼兒教師結合當前課程的開展情況來合理地設計和編排幼兒民間游戲活動,做到在教學時間上不沖突,在教學內容上要內在契合,將民間游戲與幼兒園課程巧妙地結合到一起,強化民間游戲在幼兒教育教學中的效果。幼兒課程相對來說較為固定,而民間游戲活動的選擇相對來說很靈活,在大多數情況下,民間游戲的選擇要與幼兒課程的內在相契合,或是課程的補充,或是課程的延展。在幼兒收獲游戲樂趣的同時,使民間游戲實現教學意義上的實用價值。
例如,教師在對幼兒開展民間游戲時,首先可以對幼兒的課程進行分類,根據不同類別的課程,組織不同的民間游戲,使民間游戲與幼兒課程形成良性互動,使幼兒在民間游戲活動的過程中可以更多地領悟課程學習中的知識點,二者相得益彰,互為補充。為使民間游戲能夠更好地融入幼兒的課程學習,教師可以在園內既定的區域,增加民間游戲的教學道具。例如,在美工區可以增加剪紙、編織等材料;在表演區可以增加漢服、傳統頭飾、傳統面具等材料,使幼兒在進行民間游戲的過程中,可以更多地接觸和了解傳統文化。民間游戲與幼兒課程的有機結合,凸顯了民間游戲促進幼兒教育的現實意義。
民間游戲來自民間,是經過時間洗禮和選擇的游戲形式。從幼兒教育的角度來說,其所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較小,這也就為民間游戲的推廣和施行奠定了有利條件。幼兒教師在指導幼兒參與民間游戲的過程中,要對這一特征有一個明確的認識,并根據這一特征采取有效的教學策略。民間游戲與幼兒日常生活的相融合,既能豐富教師的教學資源,又能培養幼兒熱愛生活的優良品質。
例如,幼兒在幼兒時期的生活分為學校生活和家庭生活,幼兒在園內的時間和在家中的時間相差不多,由此可見,民間游戲的順利施行離不開幼兒家長的支持與理解。教師可以與家長在民間游戲的推行上達成一致,通過分享幼兒在家中與園內的日常,分析幼兒的興趣所在,并根據幼兒的興趣,設計安排相應的民間游戲。例如,有的幼兒喜歡手工制作,就可以組織有相同興趣的幼兒開展“編花籃”的游戲,并根據幼兒的表現予以激勵,激發幼兒參與的熱情。又如,有的幼兒活潑好動,教師和家長管理起來很困難,這個時候就可以將這一部分幼兒組織起來,開展“彈玻璃珠”“拉大鋸”“滾鐵環”等游戲,教師和家長參與到游戲中去,在游戲中與幼兒建立更加緊密的聯系。可在拓展民間游戲教學范圍的同時,優化幼兒的管理工作。
綜上所述,幼兒教師要將繼承和發揚的精神貫徹到底,從轉變自身教學觀念做起,引導幼兒以更加主動的姿態投入民間游戲的活動,并結合幼兒的現狀,創建良好的心理環境和硬件環境,為民間游戲的順利推行打下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