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志軍
(江蘇省南京市棲霞區龍潭中心小學,江蘇南京 210000)
因材施教是我國歷來推崇的教學理念,那么差異化的教學形式正是對這一理念的很好的詮釋。在差異化教學中,教師需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有針對性地制定教學的內容和選擇授課的方式。隨著信息技術的持續發展,它已成為一種教學方式并被各個學科的教師普遍應用。這種教學方式恰恰能夠滿足差異化教學的需求,那么具體是如何實施的呢?
在我們以往的數學教學中,缺少必要的教學資源,這就導致很多學生認為數學學習枯燥無味,難以提起學習興趣,在課堂中不能夠集中注意力。同時,一些知識的學習需要學生通過死記硬背來實現。但是就數學本身的學科特點和學習規律來講,我們需要將數學知識和生活實際進行結合,這樣既能夠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也能夠幫助學生真正地將數學知識進行理解、消化、吸收,讓學生在之后的學習和生活中真正地運用所學知識去解決一些實際的問題。
因為學生在學校的時間是有限的,在有限的時間內往往不能更好地將一些知識進行完全的內化、吸收,但在傳統教學中,學生的數學學習又多半是在校內完成的。此外,在學生學習方面,家長和學校之間缺少互動、溝通,無法實現更加良好的教學效果,這也是傳統小學數學教學中存在的一大問題。
對小學生來講,他們接受知識的方式更多依靠的是形象思維。但是在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中,嚴重缺乏直觀的教學形式,這樣使學生對數學學習的積極性無法得到提升。對于數學的學習,小學生需要借助圖片或者是視頻影像來實現直觀的學習,幫助其對知識的理解,遺憾的是,在傳統教學模式下,缺少的正是這樣的直觀教學法,這些都是不利于學生的思維培養的。比如,在學習圓柱、圓錐這些立體幾何知識時,如果教師只是拿著一個教具去講解這些立體幾何的面積或者是體積的求解公式,往往會降低課堂的互動性和趣味性,無法更好地實現教學效率的提升。
為了確保分層的合理和科學,教師還需要注意以下幾點問題。
(1)在對學生進行分層之前需要確定分層的依據是什么。學習的基礎、學習的能力和對待學習的態度都可以成為我們對學生進行分層的依據。在所有的學生中,有些學生學習能力強就容易接受新知識,有些學生的學習能力不強,就需要教師進行重點的指導,這些都是需要教師考慮的問題。
(2)教師可以按照學生不同的層次對學生進行分組。根據學生層次的不同,我們可以把學生分成若干小組,這樣能夠讓學生之間實現更順暢的溝通,幫助學生共同進步。試想如果我們在進行分組前沒有對學生進行分析,可能會導致成員彼此之間的矛盾和隔閡的產生,這樣也不利于差異化教學的順利實施。
(3)學生的分層不是一成不變的。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習狀態和態度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因此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變化對學生的層次進行合理的調整。在這種差異化的教學模式下,很多學生都取得了明顯的進步。如果教師沒有發現學生的變化,還是將學生停留在原來的層次中,很有可能對他們產生一些不好的影響,認為自己的努力沒有得到教師的關注,勢必影響他們后續學習的積極性。為此,在教學中,教師要積極地采取信息技術手段協助分析學生的實際情況,了解他們的差異,提高教學的效率[1]。
為了鞏固學生所學的知識,我們需要給學生布置相應的作業并進行有效的評價。而在布置作業時,我們就需要根據學生不同的學習水平進行差異性的作業安排。這時教師就可以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找出更多的題目供學生選擇。比如,對于學習基礎較好的學生我們可以讓其完成一些綜合性較強的練習;而對于學習基礎較弱的學生只需選擇一些基礎性的題目完成就可以了。總之,在選擇作業時,要盡量選擇一些學生能力范圍內的題目,這樣也能幫助學生提高學習的自信心。另外,為了能夠更好地幫助學生樹立學習數學的信心,教師要善于在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和作業方面對學生展開有效評價。通過評價讓學生看到自己的價值,從而激發他們學習的主動性。同樣在進行評價時也要采取分層次的評價方式,對于學習好的學生要采用競爭方式的評價,讓這些學生養成良好的競爭意識,而對于學困生則要給予更多的鼓勵。
差異化教學就是要求我們根據學生學習能力的不同,選擇不同的教學內容。在傳統教學中,教師的教學主要是通過粉筆和黑板來完成的,它一方面降低了課堂的效率,另一方面不利于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那么信息技術的出現很好地解決了這一個問題,它將一些比較新穎的教學方式在課堂中進行充分的施展,讓學生更好地融入課堂。同時,教師在進行備課時,能夠根據學生不同的層次并結合教學內容制作課件,在課堂中進行分層次展示,給學生留下了更多自主思考和學習的時間。
比如,在學習蘇教版六年級上冊《長方體和正方體》這一章節的知識時,我們就可以通過課件制作出不同的題目,并將這些題目根據難易程度的不同分別向不同的學生進行展示。比如,第一類題目是知道長方體的長、寬、高(長、寬、高各不相同),來求得表面積;第二類題目則是知道長方體的長、寬、高(寬和高相同),求表面積;而第三類題目條件和第二類一樣,但是要求用三種方法求表面積,那么這就是對于差異化教學的一種很好的詮釋,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完成不同的習題練習。
多媒體教學的優勢在于它的直觀性和形象性,它通過圖片或者音頻等形式能夠充分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學效果。因為只有學生的注意力和興趣提升了,他們才能更加主動地參與課堂的學習。
例如,在學習蘇教版六年級下冊《圓柱和圓錐》時,我們就可以通過幻燈片給學生展示生活中具有這些立體幾何特征的物品,讓一些學習困難的學生很好地投入課堂學習。除此以外,多媒體教學也能夠幫助一些學習成績一般的學生把一些復雜的知識變得簡單化;而對于學習成績好的學生,教師則可以利用多媒體對他們進行知識拓展。
總之,隨著社會的進步,我們當前的信息化教學已成為主要的教育趨勢,為此,教師需要調整自己的教學模式,在信息技術的輔助下,照顧學生之間的差異,對教學目標、內容、作業、評價、課件、方法策略等全方位實施差異化的教學,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