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婕瑜
(江蘇省南通市市級機關第一幼兒園,江蘇南通 226001)
游戲是幼兒期最典型的活動形式,區域游戲就是要在幼兒活動時根據區域的特點設置契合幼兒活動能力的參與性活動。往往區域游戲的活動開展效果直接影響著幼兒在區域游戲中提高技能的效果。本文從如何落實區域游戲,激活小班幼兒生命發展的內驅動力展開分析。
在區域游戲中,結構性游戲是較為常見的一種,其專門利用積塑、積木、沙土等玩具進行物體的構造。教師建構幼兒游戲的基本目標就是要調動小班幼兒的外顯感官,讓幼兒去感受美與體驗美。教師要富有目的性地進行情境的創設,需要提供一些輔助性的材料,引導幼兒運用自己的雙手建構出各種契合幼兒認知規律的物體,喚醒他們內在的構建動力和參與游戲的興趣。
例如,進行區域性游戲《魔幻城堡》,在組織活動之前,教師就制作出形態各異的物件,然后借助充滿魔幻元素的活動導入游戲,借此來激發幼兒的參與熱情:“孩子們,你們看過魔術嗎?老師這里有很多寶貝,它們都有神奇的魔法呢。”教師用PPT進行逐一展示,各種斗篷、魔法棒、皇冠等物品出現在幼兒們的視野中,然后,教師引導幼兒說出這些物品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分別從材料的形狀、顏色和大小等不同的維度來探討這些材料的外部特征。所有的幼兒都被這些造型奇特且充滿誘惑力的材料所吸引,大大激發了幼兒們的參與欲望。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明確指出:要指導幼兒學會利用身邊的廢舊物品和材料來制作玩具以及手工藝品,達成美化自己生活的效果。這需要教師在組織區域性游戲時,積極響應國家勤儉節約的號召,積極培養幼兒的動手意識,充分整合和利用身邊的一些廢舊物品,嘗試和運用建構性的材料。同時,教師還要充分發揮自身的創造性潛能,在對廢舊物品進行創造的過程中,完成對物品的制作與運用,借以吸引幼兒。此外,教師還要主動參與幼兒的區域性游戲,在游戲過程中觀察幼兒、指導幼兒,讓他們從教師提供和自己轉化的廢舊材料中進行自由選擇和自主組合,拼搭出自己喜歡的玩具模型,為區域性游戲的高效實施奠定基礎[1]。
比如,有些幼兒喜歡將薯片罐堆高圍在一起,有的說像一座房子,有的說像一輛坦克;有的幼兒還喜歡將廢舊的罐子拼接在一起,拼成各種生活中的圖案……這些自由的自主拼搭和連接,激活了每個幼兒內在的創新意識,讓他們在這些看似毫無價值和意義的嘗試中發展動手能力和探究能力。
有人曾經有這樣的認知誤區:區域性游戲的設置和材料的提供都必須要由教師完成。事實上,幼兒是教學的主體,教師可以喚醒他們的創造性意識,為豐富區域性游戲的形式和材料奠定堅實的基礎。
善于模仿是每個幼兒的天性,尤其是小班幼兒本身經驗就不足,需要有榜樣性的范例參與其中,讓幼兒更好地參與模仿。教師就可以順應幼兒的這一天性特點,先行制作一些成品或者是半成品以及建構圖片,為幼兒的積極模仿提供榜樣性的范例,從而有效地激發幼兒參與的積極性與主動性,讓每個幼兒都能在集體性的活動中發揮自身的優勢和作用,為團隊的精誠合作貢獻自己的一分力量。
例如,在區域性游戲中,有一個幼兒們非常喜歡的項目——“建造公園”。在組織實施這一游戲時,如果教師只是將單個幼兒作為游戲的參與者,就會使幼兒在每次嘗試設計和建造時,陷入一種機械性的固有思維中。為此,教師就需要改變游戲的實施類型,激活每個幼兒的參與意識。首先,教師對班級中所有幼兒的認知能力、興趣愛好、個性特點進行調查與收集,并依照異質組合的原則,將幼兒分成若干個合作小組;其次,由于很多幼兒之前就已經玩過這一類型的游戲,積累了一定的經驗,教師可以留給幼兒充足的時間,讓他們彼此交流并分享一下自己之前是怎么設計并建造“公園”的,甚至可以將自己的設計演示一遍,從而打開幼兒們的認知思路;再次,教師幫助幼兒們在小組內進行合理的分工,根據每個人的特長,分別承擔不同的任務和職責,讓他們在活動過程中各司其職;最后,在活動完成之后,可以組織他們對自己和小組內的其他成員進行評價,提出自己的意見,讓區域性游戲變得更加多元而豐富。
區域性游戲離不開具體的材料實物,幼兒的思維運轉和實踐操作都必須要借助具體的實物材料來進行。教師要從幼兒發展的內在規律入手,在活動參與一段時間之后,及時調整區域性游戲的材料,讓幼兒們在常換常新的環境中,既保障了參與游戲的熱情和動力,同時也豐富了他們的體悟和認知,有效地促進了幼兒創新意識的培養[2]。
首先,更換的材料可以朝著更深層次邁進。更換游戲材料絕不是一下子就將游戲的類型和形式全部更換,而需要在逐層深入的過程中不斷調整,將幼兒的思維滲入其中,更好地引領他們參與游戲的實踐活動,促進幼兒認知能力的發展。例如,在操作性區域游戲中,教師專門為幼兒開辟了“搭積木”的游戲,但這種游戲的類型多、形式多,如果一下子將所有的材料全部投放進去,會讓不少幼兒望而卻步,久而久之就嚴重影響了幼兒們的參與熱情。為此,教師要先投放一些較為簡單的材料,讓他們在實踐操作的過程中慢慢摸索,了解搭積木的一般方法,形成一定的實踐操作經驗;隨著幼兒們認知渠道的不斷豐富和經驗的不斷累積,教師就可以幫助幼兒做好相應的準備,以促進幼兒核心能力的不斷發展,讓幼兒在及時性的調整過程中不斷發展。
其次,教師作為游戲互動活動的參與者和點撥者,應該對幼兒暴露出來的問題作出相應的調整,對幼兒參與游戲時表現出來的狀態進行及時關注。在他們表現精彩時,及時給予鼓勵與認可,激發他們參與游戲的熱情;在出現問題時,就需要及時指出并修正。對于游戲材料的投放與調整,可以根據幼兒在游戲過程中暴露出來的問題進行及時調整。還以區域性游戲“形象設計屋”為例,在剛組織這一游戲時,幼兒們的熱情高漲,但后來教師發現很多幼兒總一味地關注形象設計的色彩,忽略了圖案的形式,這對形象的把握是相對片面的。如果教師只是在言語上進行強調,幼兒就會充耳不聞。為此,教師就需要對區域性游戲的內容進行調整,尤其是要增設一些圖案鮮明的材料,讓幼兒在游戲的過程中能夠自主體悟與思考,吸引幼兒們內在的關注力,讓幼兒能夠自主從顏色和圖案的雙重形式入手,真正為創造性游戲的發展奠基。
游戲是幼兒認識世界、與人交往和溝通的重要方式。只有真正落實區域性游戲,將幼兒的主體意識在參與游戲的過程中充分地落實,就能為幼兒的生命成長服務,為幼兒的認知能力發展奠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