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艷梅
(江蘇省海門市龍信幼兒園,江蘇海門 226100)
《3—6歲兒童發展指南》指出:幼兒科學學習的核心是激發探究的興趣,體驗探究過程,發展初步的探究能力。通常我們讓幼兒通過“動手做”來進行科學探究活動,并以此構建幼兒的科學知識框架,但在實際的教學中我們不難發現,僅僅動手做并不能滿足幼兒對科學的渴望:“為什么我們要睡覺”“為什么沒有黑色的花朵”……幼兒的問題層出不窮。因此,科學繪本閱讀是幼兒園進行科學教育必不可少的一種形式。本文將結合筆者的教學實際,就怎樣利用科學繪本閱讀開展幼兒科學探究活動進行闡述。
科學繪本的內容很廣泛,自然變化、人體奧秘、動物特性……涵蓋了幼兒科學活動的各個方面。但是由于幼兒年齡的限制,科學繪本的選擇應該從幼兒的身邊取材,必須符合幼兒的發展規律、認知特點、興趣需要等。這樣才能充分調動幼兒探索的積極性,使幼兒在活動中充分發揮主動性。
陶行知先生說過:“生活即教育。”這句話充分指出了生活與教育的關系,幼兒的科學應該是生活科學,幼兒的科學繪本也應該是貼近幼兒生活的繪本,讓幼兒在閱讀過程中獲得共鳴,在共鳴中解答疑惑,使幼兒真正體驗閱讀的樂趣,從而激發其內在的學習動機,促使他們進一步去閱讀,在閱讀中感受世界的神奇和科學的奇妙,同時促使他們保持持久的閱讀興趣和對科學的好奇心與探索欲。
例如,《健康精靈村》系列繪本,“我們”和其中的“小主人”到食物王國去“旅游”,分別拜訪了紅、黃、綠、白四大精靈家族:紅色精靈代表肉、蛋;黃色精靈代表米飯、面條;綠色精靈代表水果、蔬菜;白色精靈代表鹽和味精等,幼兒在閱讀的過程中認識了許多食物,了解了人體對各種食物的需要,而且幼兒常常被書中充滿童趣的擬人化造型逗得哈哈直笑,如紅色精靈村餐廳里,大廚是戴著高高的廚師帽的大火腿;黃色精靈家族的“大紅薯”一邊撥拉樹葉準備烤紅薯一邊“噗”(多吃紅薯會放屁)……這樣豐富獨特的畫面常使幼兒主動地翻開繪本,愛不釋手,同時在反復的閱讀中豐富了生活經驗,獲得了一定的科學知識,激發了幼兒進一步閱讀的興趣,又幫助其養成了良好的生活習慣。
教師要善于發現、利用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想探索的問題及喜歡的活動,選擇相應的科學繪本,才能保證幼兒對閱讀有內在的動機和探索的興趣。
痂能揭掉嗎? 肚臍能不能摳?放屁是怎么回事?……這些人體的秘密極大地激發了幼兒的探索興趣。于是,我們抓住幼兒的這一需求,一起閱讀了《神奇的痂》《每個人都會“噗”》《我們身體的“洞洞”》《腳掌的故事》等,這些繪本用簡潔而富有童趣的語言,配以色彩強烈的圖畫,將那些看似繁難艱深、枯燥乏味的科學知識,化為生動有趣又富啟發性的圖畫故事。
科學繪本閱讀的主體是幼兒,幼兒的閱讀通常是從觀察、猜測畫面入手,以口語表述為主要形式。筆者主張在活動前讓幼兒進行自主閱讀,用他們自己的方式去理解繪本所傳遞的含義。例如,繪本《海馬先生》講述的是海底各種魚爸爸與魚寶寶的故事。當幼兒自主閱讀后積極表述的是:有的魚像樹葉(葉魚),有的魚像石頭(石頭魚)……幼兒對魚的外形特征很感興趣,把各種魚爸爸照顧魚寶寶的事情忽略了。于是,我們就從幼兒的這一閱讀經驗出發,先請幼兒介紹自己最喜歡的魚,并根據自己的猜測給這些魚取名,再由海馬爸爸“生”寶寶出發,請幼兒去尋找其他魚寶寶。幼兒不斷地去閱讀、去思考,去和同伴商量、辯論,在這一過程中,幼兒是主動的閱讀者、信息的收集者、虔誠的求知者、善言的辯論者……他們像小小科學家一樣,沉浸在自主的探究中,沉浸在尋求答案的快樂中。
問題與疑問對幼兒保持持久的探究熱情至關重要,幼兒的主動學習在本質上就是以“問題”為引導的,經驗主動建構的過程。通過巧妙的設疑,不斷激發幼兒的探究欲望,促使他們把自己的興奮點,不斷地轉移到解決矛盾和尋找答案的過程中。這樣,幼兒的思維就會更為活躍,探索也會不斷深入。在科學閱讀的過程中,合理的設疑通常會使幼兒更加細致地觀察畫面,通過分析、思考,尋求最佳的答案[1]。
例如,在閱讀繪本《動物絕對不能穿衣服》時,我們相繼提出了:“動物該不該穿衣服?”“動物為什么不能穿衣服?”“如果給動物穿衣服,那么要穿什么樣的衣服?”……讓幼兒通過閱讀、交流、討論、辯論,表述自己在探索過程中的領悟,增強了幼兒探索的積極性,促使幼兒的探索層層遞進,逐步深入。
“紙上得來終覺淺”,如果能在閱讀的過程中加上適宜的實踐內容,讓幼兒通過自己的思考、實驗、操作等方式解決一些實際的問題,或者使之聯系生活,在生活中進行運用,那么幼兒將會獲得更為積極的探索經驗,積累起更為深刻的科學認知。例如,在閱讀繪本《麻麻酥酥》時進行了摩擦起電的實驗操作;在閱讀《睡覺》時成立探究小組分別進行睡覺時“姿勢”“地方”“眼睛開閉”的調查;在開展《便便》閱讀的時候,用人體消化圖請幼兒“走迷宮”;在學習《垃圾到哪里去了》時,我們更是一起嘗試埋垃圾,并做好了記號,約定過一個月后再觀察……
繪本通常都蘊含著認知、情感等豐富的教育元素,科學繪本也不例外。我們在探索其中的科學知識后,還應根據幼兒的閱讀情況和興趣點繼續開展繪本的延伸活動,讓幼兒通過多種活動擴展探究的范圍,提高繼續閱讀的積極性。
主題式探究就是從一個繪本出發開展一系列相關的探索活動,可以用說一說、畫一畫、做一做等形式多方面地展現繪本或進行繪本的延伸,還可以進行相關繪本的再閱讀和再探究,以豐富幼兒的科學認知。例如,在進行繪本《螞蟻螞蟻排排走》的閱讀時,我們還開展了尋找螞蟻、飼養螞蟻、排排走游戲、繪畫螞蟻、歌唱螞蟻搬豆等多個活動,而在進行了《我們身體里的“洞”》的閱讀后,我們又擴展閱讀了《便便》《每個人都會“噗”》《這是誰的肚臍眼》等人體科學繪本。
“失敗是成功之母?!背晒Φ目鞓敷w驗會驅使幼兒想重復這一經驗,一次次的成功會讓幼兒信心百倍,動力十足地向下一個更高的目標邁進。針對科學繪本的閱讀,我們開展了“我是科學故事大王”“科學知識大競猜”等競賽類活動,還固定時間邀請幼兒進行“科學新聞發布會”,讓幼兒說說自己的新發現……在此過程中,教師要用贊賞的語言去激勵幼兒,用愛心和耐心去呵護每個幼兒的進步。這些多樣的活動既展示了幼兒的精彩瞬間,也更加激起了他們閱讀科學繪本的熱情。
閱讀是幼兒科學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科學繪本是幼兒最感興趣的科學閱讀材料。積極探索,努力尋找最適宜的方式讓“閱讀科學”和“動手科學”相輔相成,使幼兒的科學活動更豐富,讓幼兒的探究能力獲得更優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