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楠
(云南經濟管理學院 云南 昆明 650300)
在信息時代下,我國科學技術日新月異,大數據、云計算以及移動通信等信息技術不斷應用于各個領域中,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應用效果,而在教育領域中引入信息技術,也促進了教育事業的快速發展。高校作為知識密集、思想活躍的育人場所,其是我國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信息技術在高校中的應用也更加頻繁和深入,其中大數據技術的應用,可以提升高校教育管理的效率和質量,克服傳統教育管理中存在的種種弊端,促使教育管理實現智能化、精細化、個性化、科學化以及現代化方向發展。因此,在大數據背景下,高校要積極引入大數據技術,將其作為促進教育管理轉型的重要手段,推動高校穩定以及有序的發展。
利用大數據技術,可以促使教育決策實現科學化、靈活化以及民主化,改變以往憑借經驗制定決策的現狀。首先,大數據具有聚合性以及開放性的特點,其可以完成對海量數據的快速分析和處理,為決策者提供參考依據,防止決策者出現決策失誤;其次,大數據所具有的平等、共享以及開放的價值理念,會促使教育決策趨于扁平化方向轉變,有助于決策者了解學生和教師的心聲,進而促進教育決策更加民主化和透明化;最后,相比較以往的教育決策而言,以大數據為基礎的教育決策,可以對決策信息進行準確而全面的把控,提升決策的前瞻性和及時性。
物聯網和量化技術,可以促使教育管理形成物、機和人的三者互動,在大數據技術下,數據可以自動的完成儲存和采集,然后利用處理軟件對數據進行智能化和可視化分析,促使教育管理實現精細化、簡單化以及透明化。首先,在教學器材管理方面,通過安裝傳感芯片,可以對器材的使用數據進行及時采集和分析,防止器材出現故障;其次,通過視頻監控還可以保證校園安全,防止出現盜竊以及人為破壞等事件發生。
在信息時代下,網絡具有開放性、匿名性等特點,雖然更加便于信息的交流和共享,但是也為輿情導向增加了隱患。通過對大數據技術的應用,可以通過其關聯性、敏捷性以及前瞻性等特點,促使輿情監控實現提前預防,便于高校控制輿情導向,為校園網絡環境健康奠定基礎。
想要充分發揮大數據在教育管理中的優勢,需要切實提升管理人員的信息素養,這不僅是教育管理與大數據深度融合的需求,更是高校現代化發展的必然要求。在大數據背景下,只有擁有能力較強的分析人才,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占據主動,因此,高校要通過各種途徑提升管理人員的信息素養,在內部創設“用數據分析、管理以及決策”的新型管理氛圍。首先,高校要引導管理人員樹立科學的大數據意識和思維,以謹慎而客觀的態度審視大數據的應用優勢,從心理層面和技術層面加強對管理人員的引導和教育,幫助管理人員擺脫對新型管理模式的排斥心理,樹立主動運用大數據開展管理的意識;其次,高校要注重培養管理人員數據解讀、數據挖掘、數據篩選、數據清洗、數據采集以及數據定位的能力,促使管理人員可以在海量的數據中,獲取滿足管理需要以及有價值的信息資源,通過去粗求精、去偽求真的方式,在海量的數據中把握管理重點;最后,高校要對大數據在教育管理中的應用,進行倫理審視和主動反思,辯證的看待大數據應用,特別是涉及學生教育領域,大數據也存在限制學生思維發展以及泄漏學生個人隱私等威脅,針對這一問題,高校要遵循自主原則、橡皮原則、無害原則以及公正原則,正確審視大數據應用中的不當行為。
大數據應用于教育領域已經成為我國教育事業發展的必然趨勢,同時也是實現教育管理信息化以及數據化的重要舉措,在此背景下,構建功能強大的、集數據分析、挖掘、共享、儲存以及采集為一體的智能系統,可以幫助高校更好的挖掘不同類型、不同用途的數據,進而更好的完成數據分析和整合工作。同時,通過構建大數據智能系統,還可以采集顆粒度更細、連續性更強以及覆蓋面更廣的教育數據,切實滿足管理需求,提升教育管理的水平和效率。因此,對現有的高校管理系統進行優化和升級,并且開發智能性更高的大數據智能系統,是促進教育管理實現現代化和信息化的前提和基礎。
首先,高校組建大數據智能系統開發小組,由高校主要領導作為小組負責人,針對高校各個教學院系以及機關部門的數據進行采集和整合,形成資源客觀的數據系統和平臺,該平臺不僅包括資產管理、科研管理、學生管理以及教務管理等多種數據資源,同時還有數據挖掘、數據處理、數據清洗、數據儲存以及數據收集等功能;其次,高校要積極建立以及完善數據更新機制和動態采集機制,利用GPS、攝像頭、RFID以及微型傳感器等技術,對教師教學、學生生活和學習、設備儀器運行以及校園環境進行全面感知,為實現教育管理的個性化以及前瞻化提供便利條件;再次,高校內部的各個機關部門要實現統籌合作,對所有部門和結構的數據進行整合,發揮休眠數據的價值與活力;最后,高校要以自身的科研優勢為依托,結合教育管理的需求,與當地知名的信息企業開展業務合作,研發出可以滿足教育管理需求的數據管理智能系統。
關聯預測和分析,是大數據技術的集中優勢以及核心價值,同時也是教育管理實現即時化和前瞻化的重要途徑,而發揮這一功能的基礎是,高校內部數據平臺和數據庫,需要實現無障礙的共享和流通。阻礙數據高度融合的主要因素包括:數據孤島和數據豎井,其中數據孤島主要是指各個部門為了自身利益不愿意共享數據,數據豎井主要是指因為數據口徑不一致以及各式不兼容而導致的技術問題。當前,隨著科學技術的蓬勃發展,數據豎井問題已經得到了有效解決,數據孤島成為阻礙數據深度融合的罪魁禍首,因此,高校要突破部門主義的限制,打通數據融合渠道。
首先,高校要突破傳統管理體制的束縛,改變條塊分割的局面,促使高校在數據層面實行統一的協調和監控,建立統一高效、互通共享的數據平臺,跨越部門之間的自成體系和彼此割裂局面,實現資源高度共享、數據互通有無,促使管理數據實現充分利用、規范管理、及時交換以及快速匯集;其次,高校還要積極與企業和政府開展業務合作和數據共享,將政府公開數據和高校管理數據進行對比分析和交叉驗證,可以為教育管理和教育決策提供證據支撐;最后,高校可以利用外包的形式,利用專業公司的技術優勢,為高校研發出安全系數高、使用性能好的數據服務平臺和管理軟件。
在大數據背景下,確保教師和學生的隱私不被泄漏的侵犯,是促進大數據技術長遠以及安全應用的前提和基礎,同時也是高校必須承擔的管理責任。因此,高校要積極構建大數據安全防護體系,切實保證學生隱私和數據的安全。
首先,高校要尊重和承認學生享有的隱私權利和數據權利,不能通過違背倫理和非法手段,使用、分享以及采集學生數據,要在履行安保、許可以及告知義務的前提下,使用和傳播學生數據;其次,高校要積極構建教育數據的儲存和管理體制,規定數據使用年限和使用周期,并且成立專門機構,對數據的應用過程開展監督,保證數據應用透明化以及公開化;再次,高校要升級數據防護設施,引入模糊化處理、匿名化處理、設置訪問門檻、病毒檢測、防火墻、信息加密以及身份驗證等技術,為數據安全保護奠定基礎;最后,高校要加大信息泄露和數據盜用的懲罰力度,對于非法倒賣和出售數據的教職員工,要移交司法部門處理。
總而言之,在大數據背景下,高校教育管理也面臨著升級和轉型,因此,高校領導要充分認識到大數據技術對促進教育管理轉型的積極作用,并且采取有效途徑,提升教育管理的數據化、信息化、科學化以及現代化程度,保證教育決策準確性以及教育管理的方向性,提升高校辦學質量,為我國輸送更多的高素質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