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 帆 王麗芳(通訊作者)
(昆明醫科大學海源學院 云南 昆明 650000)
在互聯網+思政教育的背景下,提高認識,創新教育理念,整合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線上和線下教育資源,充分發揮互聯網教育的優勢,努力探索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的途徑和方法。在實踐教學中不斷增強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的實效性和吸引力,引導學生成為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習的積極響應者,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積極踐行者,為思政課實踐教學改革提供先進可行的教育理念、途徑與方法,不斷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質量。
2015年3月5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會議上,李克強總理在做政府報告中提出,“制定·互聯網+·行動計劃”。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從全局上推進互聯網的發展,強調“發展好、利用好、管理好互聯網”是全面看待和正確處理互聯網各方關系的基石。2017年12月,教育部發布《高校思政工作質量提升工程實施綱要》,頒布十大育人體系,指出創新推動網絡育人扎實推動實踐育人。由此可見,推動網絡育人是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課題和主要抓手。
改革原有的教育理念,牢固樹立“互聯網+”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理念,充分發揮互聯網容量大、快捷、及時、可選擇性多等優勢,整合高校教育資源,實現線上教學與線下教育的有機結合,拓展實踐平臺,努力探索互聯網思維下的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的有效途徑和方法,不斷增強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吸引力和時代感。
改變過去以教師為中心,單項式、灌輸式、記憶式的教學方式,發揮互聯網的教育優勢,以學生們喜聞樂見的形式,教師引導、學生主導,實現師生間的交流和互動,幫助大學生做到知行統一。也有利于教師創新教學方式,豐富教學內容以及師生關系的改善,激發學生對思政課的興趣,不斷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的教學質量。
互網絡能夠提供大量的學習資源,改變了過去大學生思想政治理論課受制于教學資源和時間地點的限制,使得實踐教學可以延伸至校外的生活中。通過學生獲取信息和交流互動的手段和途徑,調動和啟發學生基于網絡環境下的自主學習和協作學習,通過各種搜索引擎就自己關注的問題進行學習、研究和探討,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研究能力、創新能力、協作能力和實踐能力。
網絡生活已成為大學生的重要學習生活方式,給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帶來了巨大的挑戰,直接影響著大學生的學習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從而影響著他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也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臨著巨大的挑戰。但互聯網的開放性、便捷性、生動性也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創造了重大機遇。只有在互聯網思維下,把實踐教學作為思想政治理論課課堂教學的重要補充和生動課堂,充分利用互聯網的開放性和生動性,主動從學生的興趣入手,更大程度地實現資源的獲取,加強師生的互動和增加實踐的效果,讓互聯網成為激發思想政治教育正能量的堅強實踐陣地,不斷推進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的改革,進一步增強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實效性。
在互聯網視角下,打破各自為政的工作體系和課程體系,圍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總目標,充分整合和發揮資源優勢和人才優勢,構建黨、團、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學主管部門、網絡開發管理部門綜合育人的管理機制,不斷推進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的組織機構建設、課程體系建設,全方位聯享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和網絡平臺,充分發揮微信、微博、團學網站的主陣地、主平臺、主渠道作用,從而進行全媒體教育互動。
加強對翻轉課堂、虛擬實踐等教學手段在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中的應用,實現線上和線下交流互動,注重知識的內化,進一步激發大學生發揮主觀能動性。通過創建大學生網絡聊天室、網上論壇、網絡博客,占領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新陣地,使課堂教學和實踐教學有機結合、相得益彰,共同成為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有效載體,使實踐教學更生動、更具吸引力。通過開展深度互動的網絡實踐教學,還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和創新能力。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是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徑,是思想政治理論課課堂教學的延伸和補充,對立德樹人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互聯網+”日益成為社會發展新常態的背景下,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也必須拓展新的平臺和載體,進一步增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和時代感,發揮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引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