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子紅
(湖北三峽職業技術學院 湖北 宜昌 443003)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燦爛輝煌。在5000多年文明發展中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豐厚滋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植根的文化沃土。在習近平總書記的系列重要講話中,大量引用傳統文化經典,深刻體現了現代治國理念與傳統思想文化的內在統一。如何在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了科學合理地嵌入中國傳統文化素材,把馬克思主義的經典原理與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內在精神結合起來,已成為創新思政教育的重要方向。筆者結合高職思政教育的實踐,擬對思政課教學中傳統文化要素的嵌入策略進行一些探索。
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內涵豐富,可以為現代大學的思政教育提供豐富而且寶貴的育人素材。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類:一是詩詞歌賦類。傳統文化中的詩詞歌賦是一個龐大的資源庫,其中有大量的優秀的文學作品成為流傳至今的經典;二是寓言故事類。這類故事往往有生動的情節和深刻的哲理,對于不同年齡階段的人都具有生活的啟迪作用;三是格言諺語類。經典的傳統名言警句往往發人深省,大量傳統生活凝煉成的諺語更是包括了中國傳統的生活智慧;四是傳統藝術類。琴棋書畫等傳統的藝術都是修身養性、陶冶品行的手段和工具;五是經典技藝類。中國傳統九匠十八佬的傳統技藝凝聚著中國傳統的獨到匠心,也是充滿人生哲理的育人素材。
將豐富的優秀傳統文化元素有機嵌入教學過程,是一門教學的藝術。如果能恰當應用這些傳統的文化元素,不僅能提升思政課教學的文化內涵,提高思政課的親和力,還能改變思政教學內容理論性太強,太過抽象枯燥的狀態,大大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升課堂教學效果。下面,結合《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的教學實踐,談談以下幾種具體的嵌入策略。
在學習某個教學內容之前,提前把某一傳統文化元素布置給學生,讓學生預先對教學內容有一些知識上的準備。例如在講“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之前,讓學生提前重溫岳飛的《滿江紅》,去感受其中的愛情激情。
把某一傳統文化元素作為課堂引導新課的引語,為學生的課堂學習起到一個輕松自然的導入作用。例如,在講“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時,先給學生講講“紙是怎么造出來的”,造紙術的發明對世界的意義學生是比較認同的,但是對于紙最初是怎么造出來的并不一定知道,學生對此也一定好奇,所以,造紙術的故事可以很自然地認識到創新對一個時代的重要意義。
思政教育重在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而傳統文化里具有很多類似的素材。例如在講到“鄰里關系要和睦”時,給學生講講《六尺巷》的故事可能比講很多抽象道理更有教育作用;在講到“人與自然的和諧”時,引用孟子的“數罟不入洿池,魚鱉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笨梢宰寣W生深深折服于幾千年前的中國先民的生態意識,進而提高學生對生態文明重要意義的認識。
為了讓思政課更加生動有趣,有時需要增添一些素材來營造氛圍、烘托氣氛,這樣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起到更好的教學效果。例如,在講到國家與個人的關系時,講一講杜甫的“三吏三別”中的重點句子,讓生在和平年代的青年人感受國破家滅的凄楚;在講到“人生面對困境”的時候,給學生講一首蘇軾的《定風波》,讓學生感受“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的人生體驗,進而增添“一蓑煙雨任平生”的自信和豪情。
在總結一段教學過程時,人們往往對教學結論進行強化,增強學生的理解和記憶。如果能結合傳統文化元素的應用,可以進一步增強其教學效果。例如,在講到“家庭美德”時,可以向學生諸葛亮的《誡子書》、顏之推的《顏氏家訓》中的名言警句,傳達中國自古以來的“家和萬事興”的思想。
文化育人重要潛移默化,課前和課間的空閑時間里,如果能適當應用元素,也可以發揮育人功效。例如,在課間休息時,播放一些古詩詞的朗讀作品,可以讓學生浸染詩詞的優雅文化氣息;還可以播放一些古代名曲,感受古代曲藝的韻味,有些傳統文化元素還可以與教學內容相結合。例如在講中國傳統美德的時候,可以播放一些諸如《負荊請罪》之類的成語故事視頻;在講到誠信與法制的時候可以播放《移木建信》的小故事視頻材料。
將傳統文化元素應用于思政教學是一門藝術,不僅需要教師具有良好的傳統文化素養,還要求教師對傳統文化元素“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的能力,能在浩如煙海的傳統文化元素中去搜尋用于思政教育的優秀素材,并能找到最優的嵌入策略實現最佳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