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清華
(吉林省松原市前郭縣蒙古族實驗小學 吉林 松原 138000)
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基本環節,既是識字的重要途徑,又是寫作的必備前提。然而,在具體的教學中仍然存在著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影響著閱讀教學的效果,制約了學生的閱讀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閱讀興趣才會有閱讀的欲望。然而,教師一言堂的傳統教學都不是讓學生主動接受知識,都是強迫性地讓學生接受,不會在加強對文章情感的培養方面下氣力,所以在情感共鳴方面就會脫節,閱讀教學就顯得枯燥乏味,學生絲毫感覺不到興趣。同時,在關鍵字詞等方面,教師不重視,不給以引導,不重點讓學生去理解,學生對這些不了解,在閱讀中對文章的情感的把握就無從談起,讀起來無激情,無張力,沒有抑揚頓挫,長久以來,閱讀的興趣在學生的心目中毫無吸引力。
語文課程評價的目的一是考察學生學習目標的達成程度,二是檢驗學生的語文學習,三是改進教師的教學,同時對課程設計進行改善。在閱讀教學中,閱讀評價作為一種教學手段占了很大的比重。然而,就閱讀教學的現狀來看,閱讀評價的應付現象甚為嚴重。對于學生的閱讀,無論有激情的也好,無激情的也罷,教師的評價過于籠統,就是“很好”,沒有給予客觀認真的評價,好的不會表揚,差的也不指出毛病,讓學生既得不到肯定也得不到建議,這也直接導致了學生閱讀興趣的喪失。
1.語文教學的理論正處于新舊更替時期。在新課程改革實驗中,指導語文教學改革的大都是一些抽象的上位概念和理論,如認知主義、建構主義、人本主義、綜合實踐、創新學習等等。所有這么多理論都是各門學科普適的共性理論,有的切合小學語文學科的特點,有的真就不切合。雖然不切合,但是卻不成文地變成直接指導語文教學的主流觀點,導致語文課堂教學偏離了語文課程的母語教學本位目標,陷入了新的誤區。
2.語文教學本身的復雜性和教學規律尚未得到充分的揭示。上世紀的語文教學尚有許多問題并未得到有效解決,新課程改革后又產生了一系列新的問題。新時期的語文教學既要把這些老問題解決掉,又要對新問題進行探索,這無形中就造成一些暫時的混亂現象。
3.語文學科固有的思想性、人文性等形象易感的外顯特征,使語文教學正在演變成一般性閱讀行為方式。教學內容和教學過程并不能深入觸動學生的生活積累和情感世界,同時,多媒體技術的泛濫應用,以外在的禮堂畫面刺激替代了文本閱讀,使閱讀教學變得內涵空泛,華而不實。
此外,在思想認識上未能將語文教學的過程視作一個發展的過程體系,傳統的閱讀教學觀等方面影響也不容忽視。如傳統的閱讀教學觀,對在考試的的閱讀試題中所折射出的閱讀教學觀形態是直接指揮中小學平時的閱讀教學的。
(1)給學生創設自主學習的環境,構建一個平等的、民主的、和諧的教學環境,使學生放飛心靈,投身于閱讀實踐。這樣,才能張揚學生的個性,讓學生以樂觀積極的心態去讀書、去思考、去感悟。感悟文辭之美,感悟意境之幽,從而打造高效的閱讀教學。
(2)給學生提供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在自主選擇方面享有充分的權利。教師的分析不能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學生是閱讀教學中的主角,學生在知識和能力、方法和過程、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念等方面的體驗都是要通過學生的讀一讀、畫一畫、唱一唱、演一演而達到的。還讀書的時間給學生,把問的權利給學生,把實踐的機會給學生。讓學生通過這些,明了文章的故事情節,體味文章的哲理人生,從而受到教育和啟迪。
(1)與教師合作,是閱讀教學中對話的重要形式。閱讀教學是師生共同的活動,教師不但要積極投身到與學生的合作之中,而且還要發動學生與老師進行合作。在閱讀教學的每個環節中,教師都要認真關注,對學生成績及時給以肯定,對不足之處要委婉地指出,讓學生及時糾正。
(2)與學生合作,是閱讀教學中對話的主要形式。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有目的地安排學生合作交流的過程。通過傾聽、交流、協作、分享,來實現問題的解決,實現“人人教我,我教人人”,讓學生的思維更加廣闊,情感交流更加充分,知識的建構更加充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