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 青
(江蘇省蘇州市吳江中學,江蘇蘇州 215000)
導學案是一種教學手段,其實質是教師用來幫助學生掌握教學內容,加強師生互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建構知識能力的一種重要媒介。在這一過程中,要突出學生主體,借助“導讀、導聽、導思、導做”活動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讓其在任務引領下扎實掌握基礎知識,在認知過程中形成基本技能,以此推進師生互動,高標準完成學習目標。
高中生物教學旨在貫徹全面發展的方針,提高學生素質,為國家培養合格的公民。導學案的產生與時俱進,符合新課改與素質教育理念,面向每一位學生,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索、合作學習的平臺,讓學生會學、會問,充分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其在不斷認知的過程中發展思維、完善人格。
在以往的教學中,教師是課堂的中心,一切教學活動聽從教師指揮,很大程度上弱化了學生的地位。導學案的運用能改善這一問題,改變傳統的角色定位,建立新的教學模式,靈活調節“學”與“教”的關系,讓學生由被動接受變為主動學習,打破師生交流的單向模式,建立多元互動模式。
導學案是一種新興的教學模式,其在課堂上的運用能夠將“教”與“學”緊緊結合在一起,充分展示學生的思維。一方面有效釋放教師力量,另一方面提供學生探究動力,逐步增強其學習的緊迫感、責任感,以充分發揮主體作用,充分學習[1]。
為了提高導學案運用效果,教師在開展教學前,要做好準備,充分考慮學生實際,結合教學內容精心設計。
生物是一門自然學科,以實驗為基礎,重在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因此,在課堂上免不了實踐操作。為了加強導學案的運用,配合教學過程,首先要成立生物學習小組,讓學生根據興趣、能力自由結合,并適當調整,做到優勢互補、共同促進。之后,要注意小組分工,選出組長、記錄員、發言員以及監督員,各司其職,確保小組活動的順利進行。在這一過程中,要特別注意培養骨干。以組長為例,他們既是學習標兵,又是實驗能手,不僅能幫助我們完成一些教學活動,還能帶領小組及時答疑解惑。此外,在小組合作的過程中要密切關注學生,監控學生行為,及時掌握活動情況,對有困難的學生和小組提供幫助。
導學案的設計是運用這一模式的關鍵環節,直接影響學生的興趣、思維,因此,要格外重視在傳統基礎上轉變理念,樹立新課程理念。首先,要面向全體,充分考慮學生實際,緊扣其“最近發展區”,在夯實基礎的同時注重提升,適應每個層次學生的發展,做到因材施教。其次,要注重學生學科素養的提升,借助導學案提供學生參加社會活動、經濟活動、生產實踐以及個人決策的機會,充分培養其科學探究能力。最后,要積極倡導探究式學習,借助學案激發學生,鼓勵其主動參與,積極探究,在一系列的學科活動中培養探究、交流的能力,進一步感受學科與生活的關系,最終實現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培養。
導學案的運用是整個教學模式的核心環節,涉及課堂多個活動,對于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有重要影響。對此,要加強重視,積極引導。
教學初,可借助導學案創設問題情境,幫助學生明確學習內容,讓其在良好的氛圍中進入學習,充分感受解決問題的過程。如在教學《生命活動的承擔者——蛋白質》內容時,我就借助時事熱點“大頭娃娃”切入,提問引導:“大頭娃娃從何而來?形成的原因是什么?”由此,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我進一步引導: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蛋白質是如何形成的?它有什么作用?為什么食品中要添加氨基酸?這些問題充分激發了學生興趣,讓其將注意力由學案轉向核心問題的思考,充分發揮其學習能動性。
建構主義理論認為,學習是學生自己進行知識建構的過程[2]。因此,借助導學案,根據教學目標的要求和學生實際,我會引導其自主探究重難點,充分運用已有知識經驗選擇學法,進入問題情境,主動閱讀材料,自主查閱工具書,并根據自身需要動手操作,在實踐中培養學生觀察、探究的能力,以此促進問題解決。由此,學生便能在實驗過程中思考、探究,圍繞重難點開展有效的探究活動。如在講授《群落演替》的內容時,我就明確目標,提供學生自主探究的平臺,讓其根據導學案任務自主學習,并仔細觀察演替過程,在完成自學內容的同時提出問題,為后續小組交流做好準備。
這一環節是啟發誘導、探求新知的關鍵環節。針對教學重難點,我會開展合作學習,組織學生分組討論。具體實施時,我會先讓學生獨立思考,再在小組內交流,讓每個人都有表達的機會,最后幾名代表進行全班匯報。在此過程中,我會巡視,及時掌握各小組的活動情況,鼓勵學生各抒己見,在發生意見不一的情況時讓記錄員記下問題,之后在班級交流。比如,在講《群落演替》時,學生出現這樣一個問題:在群落演替到森林階段時,還存在地衣、苔蘚、灌木嗎?對此,我開展班級交流,并啟發點撥,鼓勵有想法的學生上臺講解。這樣一來,充分發揮了合作學習的作用,讓學生在相互啟發、交流中解決問題,以此達到預期目標。
評價、展示是導學模式不可或缺的環節,旨在處理小組討論無法解決的問題,開展全班交流,發揮集體作用,給學生做好解答、補充的工作。在這一過程中,要做好引導、評價,針對學生認知與問題難度之間的矛盾迅速二次備課,在導學案的基礎上明確重點,抓住問題,對癥下藥,以此破解問題,幫助學生突破認知,使其思維發展獲得質的提升。仍以上述教學為例,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我就會突出“演替”與“代替”之間的區別,明確“演替”是“優勢取代”的意思。與此同時,評價學生學習過程,并帶領其總結兩種演替的過程,以此促進知識遷移,加深學生對重點的理解。最后,鼓勵學生質疑,針對導學案內容回顧,及時發現問題,充分思考,有效提升課堂效率。
總之,導學案的運用是促進高中生物教學的有效模式,結合學生認知,抓住其主心骨,及時調整,不僅能突破傳統,激發學生興趣,還能促進其知識掌握,不斷完善知識體系,在原有基礎上進一步提升,以此落實課堂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