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鏡宇
(江蘇省如東縣掘港小學,江蘇如東 226400)
培養學生敏銳的思維感知能力,讓他們在研讀和交流中開闊視野,深化對所學英語知識的理解,是英語課堂教學的重要目標之一。因此,在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應豐富學生的視野,讓他們在整合資源和活化理解方法的基礎上,找到更多行之有效的運用方法。在學生英語精讀中,突出其認知思維的發散性,一方面,便于他們在主動閱讀感知的過程中,發現豐富的表達素材,形成敏銳的語感;另一方面,能夠強化運用,豐富靈感,在發展、創新的過程中,獲得深度感知和廣度理解,增強他們英語閱讀的自覺性和主動性。
根據文本閱讀題目,引導學生進行交流和猜想,幫助他們在研讀和交流中,獲得真切認知。在英語課堂中,教師結合文章的題目,讓學生發揮自己的想象,引導他們根據猜想,感知文本的主旨,調動他們閱讀理解的激情和主動性。所以,教師應圍繞語篇題目深入構思,培養學生的語境感知度。
遵循語篇題目,多給學生相應的指點,豐富學生感知。比如,在小學英語五年級上冊Unit 3 Our animal friends的Story time的閱讀教學中,教師可結合語篇的題目,設置如下思考題目:Do you like animals? Which animal do you like best?What did you get from your favorite animal? 這些問題的引導,能給學生更多的啟發,幫助他們從相應的語篇素材中找到更多的運用表達基點。教師結合學生的這些感知,可引導他們就“What should we do for wild animals?”問題進行思考,鼓勵他們從野生動物變得越來越少的角度,深入剖析其中的內容;根據“Wild animals become less and less”的主題,引導他們針對自己的理解,深入挖掘其中的相關內容;就“How to make good friends with animals”提出自己的意見與構想,幫助他們在聚焦題目和拓展中,生成靈感。教師還應結合學生的理解,鼓勵他們針對各自的閱讀發現,梳理認知體系,引導他們在交流中豐富思維,提升英語能力。
結合題目的不同,給學生相應的提示,幫助他們在實踐中開闊眼界,在整理運用中發展思維。教師應根據學生的理解不同,引導他們在聚焦核心要點的基礎上,有針對性地提出相應的觀點,幫助他們在運用中獲得感悟,在研讀中找到更多的運用切入點。
英語精讀的核心是聚焦要點,讓學生在深入閱讀的基礎上,找到更多實踐運用的機會[1]。圈畫要點,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在厘清脈絡的基礎上,收獲更多的知識,找到更多運用的策略與方法,還能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認知結構。
閱讀中圈畫要點,有助于學生從中發現不一樣。比如,在小學英語六年級下冊的Unit 1 The lion and the mouse的Story time教學中,圍繞“Why do the lion and the mouse become good friends?”的表達主題,教師可引導學生從文本中圈畫出相應的要點,幫助他們形成整體的理解感知。教師應結合學生的不同理解,引導他們從“What are characters about the lion and the mouse?”問題中圈畫出相應的詞匯,引導他們在深入研讀和主動圈畫中發現更多的要點。很多學生就strong, weak, sharp, small等單詞寫出了自己的感思,比如,寸有所長,尺有所短;需要多運用好自己的優點;不要瞧不起任何人,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一個真正的朋友就是在自己需要幫助的時候,能夠挺身而出,等等。這些圈畫的內容,能幫助學生在深入研讀的基礎上,找到更多的運用基點,幫助他們在識記和靈活運用中,開闊眼界和提升思維能力。
學生圈出自己的發現,在整理相關閱讀素材中,獲得更多真切的認知,豐盈學生的學習體驗。在這樣的過程中,教師應結合學生的不同理解,讓他們在主動發現問題和深入查找的過程中,進一步提升語用的準確性。教師還應該關注學生的認知思維,幫助他們在整理運用的過程中,形成明辨思維,在靈活交流運用中,深化理解,提高他們的綜合運用能力。
在合作中發現不同,在不同中探尋方法,有助于學生深化理解。在英語課堂中,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為學生提供自我研讀的機會,幫助他們在主動探尋中獲取知識。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教師應鼓勵他們暢所欲言,讓思維更加靈活,在不拘一格的交流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運用合作交流,能讓學生的思維更加靈活、多樣。比如,在小學英語五年級上冊Unit 8 At Christmas的Story time教學中,圍繞“The interesting festival—Christmas”的表達主題,教師引導學生針對“What do the people usually do on Christmas?”進行互動交流,幫助他們從中發現更多有價值的信息。在此基礎上,教師可鼓勵學生結合圣誕相關的傳說、相關故事等,提出自己的理解,引導學生就“What are you going to introduce Christmas?”等問題,主動梳理相應的知識體系,使他們的學習更加主動、更加積極。
多樣化合作交流,能讓學生在主動探索的基礎上,獲得獨特的認知感受。借助學生不同的認知表達,鼓勵他們多提出自己的意見,更利于在深入嘗試的過程中形成多樣化思維。這些多樣化思維能夠給學生提供發散性思維想象,幫助他們深化理解感知。
在英語課堂中,教師應突出歸納提煉,幫助學生在自我總結和深度反思的過程中,獲得深刻認知,提高學生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和交際的能力[2]。學生在歸納提煉中,潛心研究,定會更有新意。
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獲取積極、主動、活潑的學習過程。比如,在小學英語四年級上冊Unit 1 I like dogs的Story time教學中,結合每個人喜歡的不同動物,教師引導學生就“Which animal do you like best?”和“What did you get from your favorite animal?”等問題,提出自己的想法,幫助他們在交流中強化理解。很多學生在歸納提煉中能夠針對“The animals are our good friends”提出自己的觀點,比如,創建生態文明圈,讓動物能夠有更多的生存和發展空間;回歸大自然,給動物們提供良好的休養生息的地方;制定相應的制度,堅決遏制獵殺動物等。
運用好歸納提煉,幫助學生在總結反思的基礎上,形成語感,讓他們在整理運用中強化理解。教師應多給學生搭建展示的平臺,幫助他們在轉變思維和拓展運用中,摘錄有價值的信息,幫助他們開闊視野,達到最好的學習效率。
總之,教師要從閱讀素材中發現更多有價值的信息,幫助學生在整合資源和拓展閱讀的過程中,提升能力,在聚焦核心要點的基礎上,獲得更多感知與真切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