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秀鳳
(福建省浦城縣永興中學,福建蒲城 353400)
初中英語(仁愛版)教材相對于其他教材而言內容更加豐富,并且為學生語言能力的提高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表現在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能力以及學習主動性等諸多方面[1]。但由于此版本教材使用實施時間較短,加之傳統教學觀念固化等多種因素,致使當前英語教學效果并不理想。
每位中學生的成長與學習經歷都是不同的,從接觸英語到學習英語再到有一定的英語基礎,每位學生對英語的接受程度及學習過程都存在很大的差異性,這也是造成班級中學生間英語水平高低不等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教師在實際教學中也是“進退兩難”。如果以英語水平較好的學生為標準來進行授課就會導致英語水平較差的學生學習越發困難,不利于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反之,則不利于教學的進度。所以,如何解決這一問題成了教學的關鍵。
初中英語(仁愛版)教材的每個章節中都包含趣味性極強的話題課程,然而,這也成了學生詞匯掌握方面的阻礙因素。通過實際考察,很多學生認為學習中遇到的生詞較多,學習難度較大。在生詞量加大的同時,也增加了學生的背誦時間,這樣無疑就帶來了一定的壓力及難度,不僅降低了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也為教師的教學增加了難度系數。
初中生在英語學習中除了必須掌握語言應用能力,還要對英語語法、語言結構等方面進行深入的理解。學生的英語寫作是否流暢,與英語語法的學習有著直接聯系,但是在具體教學中,仁愛版教材的教學內容多側重于對學生語言應用能力的培養,在語法方面缺乏較為系統的講解與總結,這樣就從很大程度上加大了學生的語法學習難度。因此,教師只能運用自身的語法知識來進行教學,這樣,教師語法講解的難易以及語法總結是否合理就會直接影響到學生的語法學習情況。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中學生活潑好動,思維活躍,好奇心較重,對新事物的接受速度較快。在我們的生活學習中,悅耳動聽的音樂、光鮮亮麗的顏色、形式豐富的畫卷都能夠很快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他們的語言能力得到開發。現代化多媒體時代的到來,為學生帶來了更多形象、直觀的學習素材,并且對學生有著非常強烈的感染力。雖然仁愛版教材本身的趣味性較強,但是依然不能改變英語學習枯燥的事實。所以,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有效地激發起學生對英語的學習興趣[2]。例如,在對話練習中,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播放一段有關英國人就餐禮儀及飲食習慣的視頻,引導學生進行有關內容的分組對話練習,這樣能夠增加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及生動性。教材本身存在很多對話,學生通過對課本中的對話進行模擬,能夠真正地參與到教學中,既可以學好英語知識,還可以提高英語口語表達能力。
仁愛版教材中具有非常豐富的畫面,這些畫面往往能夠很快地吸引住學生的目光,這樣對教學起到了吸引學生注意力的作用。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各種各樣的教學手段來呈現不同的教學資源進行教學,如多媒體技術,通過其網絡功能將課本內容制作成教學視頻課件,更直觀地展現給學生。學生通過動態情境得到更深刻的感官體驗,進而突破教學內容的重難點知識,使較為抽象化的知識變得更加形象,并通過視頻形成完整的印象,這樣有利于學生英語學習能力的發展。例如,在英語九年級下冊Unit 5 Learn about China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制作視頻課件:
遼闊的草原上一望無際,不遠處有一群羊、幾匹馬在低頭吃著青草,還有一位放牧人以及幾條牧羊犬,牧羊犬在周圍幫助放牧人趕回離開羊群的羊,讓它們回到群體中,同時也巡查著遠處的白樺林中是否有狼出現。
當播放至此,教師可以停下來進行提問:“What is the role of the sheepdog?”學生通過回憶課件內容找到了答案。并且,學生通過直觀的視覺感受來認識我國的地大物博,了解我國的土地上那些保護環境、保護動物的“衛士”,進而達成學習的目的。
英語在我們的生活、工作中是一種語言工具,它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初中英語教學的最終目的在于讓學生能夠熟練地運用英語進行交流。因此,在教學中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不僅可以使學生的英語能力得到提升,同時還可以提升學生的英語素養。《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與仁愛版教學提綱有著一致的觀點:“要注重于對學生學習英語的態度、方法、情感、習慣等方面的培養。”所以,仁愛版英語教材中的很多學習內容都是從培養學生的英語學習習慣出發的。要想讓學生養成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教師就要起到一定的榜樣作用,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的不經意的表現都會對學生的成長、學習帶來直接的影響。培養學生的英語學習習慣,首先就要嚴格要求自己努力堅持,逐漸養成好的習慣,如每天在固定的時間進行英語朗讀,每天背誦多少個單詞,或者對句型、字母等書寫進行規范訓練以及在聽讀訓練中注重聽清、讀準的訓練,等等。
例如,看圖寫句子:根據一幅或一組圖畫,以及若干英語提示語,要求學生根據圖畫內容,寫出若干內容符合語境、意思連貫、語法正確的句子。對于這類型的題目,教師往往認為學生將單詞及句型基礎學好就沒有問題了,并沒有對其書寫進行詳細的指導,也沒有對學生提出更為系統、明確的書寫要求,這樣的做法是不可取的。教師要在教學訓練時對學生書寫單詞、字母的格式、順序、間隔距離等方面進行指導糾正,同時也要嚴格要求自己起到表率作用,這樣就能從細節中影響學生對英語學習的態度,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有利于他們今后的學習發展。
初中英語(仁愛版)教材教學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教學模式,提升了學生的綜合能力,其多元化、綜合性的特征,可以適用于各個模塊的教學層次,雖然目前也存在一些問題,但是在順應時代需求的同時,也在逐漸完善。英語教學注重于學生能力的訓練,教師也要不斷改善教學方式,讓教材與現實生活有機結合,讓學生掌握的不僅是一門課程,還是一種能力,并讓這種能力慢慢融入學生自身發展的長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