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東旭
(江蘇省張家港市崇真中學,江蘇張家港 215638)
最新頒布的《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修訂稿)指出:“普通高中英語課程強調對學生語言技能、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的綜合培養,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融合統一的特點。思維品質體現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心智特征,思維品質的發展有助于提升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在常態英語閱讀教學,特別是農村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不少教師在設計任務時忽視了《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的要求,缺乏有效的思維品質訓練。一些教師設計的任務局限于文本淺層信息的處理,缺乏深層理解的訓練,導致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缺乏思維的深度和廣度。
英語閱讀教學是高中英語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就閱讀理解的本質來說,閱讀理解是讀者與文本、讀者與作者的交流,它不是對文本內容簡單表面的通讀,而是對文本內涵的一種再創造,是讀者通過閱讀構建自己知識、人格、精神的過程。因此,要讓學生具備較強的閱讀理解能力,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是必然要求。
思維品質主要包括思維的廣闊性、深刻性、靈活性、敏捷性和批判性。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不僅要向學生傳授語言知識和加工處理文字表層信息的方法,同時要開展文本深層閱讀活動[1],把思維品質的培養與閱讀能力的訓練有機地結合起來。
拓展是指在原有的基礎上,增加新的東西,是質量的變化,而不是數量的變化。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必須打破傳統教學中“滿堂灌”的狀態,積極營造問題情景和氣氛,既要善于抓住各個方面的問題,又不忽視其重要細節的思維品質,引發學生對人生的感悟和思考,開辟更為廣闊的思維空間。
例如,在教授完牛津英語模塊八“Project”部分的一首英文小詩A Red Red Rose以后,筆者設計了一個拓展聯想練習:“From the poem, we see the love between the two lovers is great.Which kind of love is also great in your daily life, why?”
經過幾分鐘的熱烈討論,不少學生取得了可喜的收獲。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設計分析文本結構、概括文本主題等分析概括類任務,或猜測詞義和作者意圖等推理性任務,幫助學生理解文本的深層內涵。
例如,在教授牛津高中英語(譯林版)模塊四第一單元閱讀材料Advertisements 時,筆者設計了問題:“What is the structure of an essay of the expository writing?”啟發學生思考“事物類”說明文的基本結構通常包括Introduction of the subject,Examples and facts that develop or support the idea,Conclusion三個部分,就此閱讀文本具體而言,包括The def i nition of an advertisement,Information about commercial advertisements and public service advertisements,Something you are supposed to learn from the passage三個部分,通過設問引導,幫助學生深刻認識文本的結構。
一個問題可能不只有一條解決途徑,思考問題時也不應受限于一種解決方式。多角度閱讀是建立在豐富的閱歷以及敏捷的思維上的思維方式。教師可以從閱讀材料的特點出發,引導學生閱讀,并思考、想象、變換角度從不同側面進行設想。例如,在設計牛津高中英語模塊三第三單元閱讀材料Lost civilizations任務型閱讀訓練時,原文中的表達是“This morning we attended a lecture about Pompeii. The city was founded in the 8th century BC. There was an ancient water system that ran through the middle of the city. I saw several houses which were decorated with wall paintings.”筆者設計為“This morning we attended a lecture about Pompeii ____ was founded in the 8th century BC. There was an ancient water system through _____ran the middle of the city. I saw several houses _____ with wall paintings.”此時,句子表達結構和語境發生了變化,因此空白處不能再運用原文中的“the city”“that”和“which were decorated”,而應該填寫“that”“which”和“decorated”。經常引導學生變換角度思考問題,可以促進學生將思維迅速地從一個系統、一種事物的類別,轉向另一個系統、一種事物的類別。教師應該要求學生在思考問題時從多角度去設想,培養學生的應變能力,實際上就是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在閱讀過程中,速度與理解程度是相輔相成的。閱讀教學的主要障礙是學生的讀速慢,不少學生習慣用筆或手指對著材料逐詞默讀,不僅讀速慢,而且理解效果差。因此,教師在課堂提問或練習時,一般要給學生留出閱讀、思考的時間,用限時閱讀訓練法,增強學生的緊迫感,提高閱讀效率,培養學生思維的敏捷性。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進行大膽質疑,讓學生養成自己尋找反饋資源的習慣,通過查閱教科書和更多的資料,在比較中發現自己探究的不足,在思辨中獲取新的信息。例如,在教授牛津高中英語模塊五第二單元閱讀材料The Economy or the Environment—must we choose?之前,大部分學生選擇經濟發展,筆者并未直接否定,而是引導學生查找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方面的辯論資料,討論辨析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孰輕孰重。最后在課堂上,將學生進行分組,以模擬辯論賽的形式讓學生發現自己認識的不足,從而增強了學生思維的批判性。
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對英語教師來說是一項艱巨的任務。教師首先要樹立這種意識,在課堂教學中適時地將思維品質的各個元素滲透到英語閱讀教學中,一點一滴地去影響學生。英語教師要善于利用教材,不斷地鉆研、挖掘和整合教材,將閱讀教學活動與思維品質的培養結合起來,彰顯英語閱讀教學的生成性、多元性和開放性,促進學生英語綜合素養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