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 歌
(江蘇省蘇州工業園區星灣學校,江蘇蘇州 215000 )
學生存在著個體差異,教師在設計作業時要關注到這一點,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確保學生在知識鞏固、學習興趣、預習習慣的培養和能力提升方面取得進步,點燃學生學習英語的熱情,在教師的指導下讓所有學生都得到發展。
小學生好奇心強,對新鮮事物比較敏感,所以教師在作業設計上要把趣味性融入其中,把作業作為切入點,設計出對學生有吸引力的趣味作業,用趣味因子點燃學生完成作業和學習英語的激情。學生對作業產生了興趣,才會有動力以最佳的心態,積極完成教師布置的作業。
如教學小學英語三年級上冊Unit 3 My friends 這一單元后,針對課堂的教學任務:學習He/She is...,教師給學生布置趣味作業:用英語描寫我們的任課老師或者動畫片中的角色作為謎語,供其他同學猜謎底。教師是小學生崇拜的偶像,動畫片是小學生的最愛,設定范圍,學生更容易猜出謎底,作業更具吸引力。這樣的作業深受學生的喜歡,他們愿意出謎語來考其他同學,不管同學能不能猜出謎底,學生都能夠樂在其中。比如,He is very tall and strong. His eyes are big. He can play basketball very well. Guess! What's his name? 這樣的趣味作業既鞏固了課堂所學習的知識,又提升了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
趣味作業的設計可以從作業形式,作業手段、方式,作業的數量,作業的新異性上入手,使作業產生吸引力,學生才會有熱情和激情去完成喜歡的作業。
作業是對課堂的補充。教師在設計課下鞏固性作業時,要有幫助學生整理歸納課堂所學的構思,把分散的知識連成知識體系,鍛煉能力和強化情感。
小學英語四年級上冊Unit 3 How many? 的學習內容之一是復習one-twelve十二個數字,學習thirteenth-nineteenth 。學生要熟悉和掌握這些數字,需要反復再現才能夠達到自然記憶的程度。所以在布置作業時,教師要通過多種形式對這些數字進行練習,如根據數字把圖片涂成自己喜歡的顏色、完成數字與圖片的連線、根據圖片寫出數字的個數,等等。教師也可以采用數學計算的形式,如nine+ten=?nineteen-seven+six=? 或者是按照一定的規律寫出所缺少的數字,如one, ? , five, seven, ?,eleven, thirteen。教師還可以布置用數字“統計”自己的學習用品或者是玩具的作業。作業形式可以五花八門,但是目的只有一個,牢記這些英語“數字”。
課堂教學講究導入、介紹新知、趁熱打鐵的教學步驟,設計課下的鞏固作業也同樣如此,要層層深入,從多個角度、多個方面對新學知識進行復習鞏固,從而夯實基礎。
課下作業既是一節課結束后的鞏固,又是另一節課的開始,所以教師同樣要布置一些預習性的作業。學生通過預習初步尋找知識之間的聯系,明確疑點,提高聽講的效率。預習也能夠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預習性作業有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1]。
如教學小學英語五年級上冊 Unit 3 Our animal friends,在設計課下作業時,教師通過多種手段把I have.../It has... 句式進行了反復練習。當學生夯實了句式的用法后,教師要布置下一節課的預習內容,把下列句子They have big tails. It has four legs.嘗試著改寫成一般疑問句并做肯定和否定回答。學生會根據課本預習相關的內容,樂意嘗試新知識,判斷自己的思考是對還是錯,想證明自己的獨立學習的能力。學生有了這樣的想法,并把它付諸行動,只要認真,幾乎所有的學生都能夠找到答案:Do they have big tails? Yes, they do. /No,they don't.教師根據學生扎實的基礎,提出新的預習內容,為下一節課的語法課節省了時間的同時幫助學生學會了預習。
作業鞏固了重點知識,夯實了基礎,但其還要基于鞏固的基礎,超越基礎,實現知識的跨越,這就需要教師設計一定的挑戰性作業。挑戰性作業的完成需要學生對以往所學的知識達到非常熟練的程度,擁有分析現有知識的能力,尋找解決問題的線索,從而建立知識聯系。
如小學英語五年級下冊 Unit 5 Helping our parents在課堂授課后,教師布置作業,對文中出現的My father is cleaning the car. I am helping him. What is he doing now? 進行了多種形式和多種角度的復習。教師提出有挑戰性的作業:(1)現在進行時的含義;(2)現在進行時的構成;(3)如何把陳述句改為特殊疑問句?學生可以獨立思考,也可以和同學合作共同探究知識奧秘。教師還可以提出更具挑戰性的作業:嘗試著改變主語用現在進行時造句。這些問題對于學生而言具有一定的難度,為學生對現在進行時的用法提出一個思路。只要足夠仔細,合作到位,學生有信心能夠完成作業,鞏固所學。這一挑戰性的作業不但激起學生迎接挑戰的決心,又為下一節課的語法專題學習打開思路。
完成挑戰性作業是提升能力的重要舉措,挑戰性作業要求學生擁有堅固的知識基礎,需要學生開動思維,對已有知識重組加工,嘗試分析,在自主探究中提升學習能力[2]。
學生存在著差異,教師在設計知識鞏固性作業時要關注到這一點,設計出有層次性的作業,滿足所有學生的學習需求,要求學生按照自己的實力去完成。層次性作業避免了學生吃不消和吃不飽的弊端,學生在完成作業時會盡力而為,在努力的過程中獲得收獲,增強學習信心。
如小學英語六年級上冊 Unit 7 Protect the Earth,教師在設計作業時,要注意知識的練習要由易到難,出現層次,比如基礎題——英漢互譯:(1)用水擦洗東西 ___________ .(2)on earth ___________中等難度的題目——單詞拼寫.(3)Spring is the best time to ptrees. (4)We shouldn't w water.有難度的題目——語法填空,用所給詞的適當形式填空.(5)Coal is ______ (use) energy. (6)Rubbish ______(make) the street dirty. 高難度的題目——連詞成句/翻譯.(7)wedrive shouldn'tsobecausecars usea lot ofmuchenergy.
分層次的作業一方面鞏固了基礎知識,另一方面難易結合對學生來說才“有意思”。
作業分層,能夠彌補教學中的不足:學生之間能夠互幫互助,優等生幫助中等生,中等生幫助后進生。鞏固性作業的層次內容潛移默化地使學生形成一種默契的學習氛圍,你追我趕,誰也不甘心落后,增強學習信心。
總之,課下作業是課堂的輔助,是課堂的補充和延伸,是非常重要的教學環節。教師在作業設計上把知識鞏固放在首位,同時還要讓鞏固的知識產生連鎖反應:用知識的趣味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用鞏固性作業夯實基礎;延伸鞏固的知識搞好預習;用挑戰性作業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用層次性作業強化學生的學習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