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曉霞
(江蘇省海門市德勝小學,江蘇海門 226101)
視唱是音樂教學的基礎性訓練內容,它對提高學生的音樂整體素質很有幫助。音樂教師可以借助視唱教學去提高學生的音準,可以在視唱訓練中升華對節奏的掌控,結合視唱樂譜來提高音樂的表現力和感知力,順利高效地完成音樂課的教學任務。
小學生的音準水平,直接影響著音樂教學的質量,也決定著演繹音樂作品的水平。教師要把提高學生的音準水平,作為小學音樂課堂教學的重點內容。音樂課堂中,我們應該多開展視唱方面的教學,用視唱來帶動學生音準的能力,幫助學生在唱樂譜的過程中,提高音準的掌控能力。
例如,在學習歌曲《太陽出來喜洋洋》時,教師用視唱教學展開歌曲的學習,以提高學生的音準水平。為了解決歌唱中的難點樂句,教師先進行了個別樂句的視唱練習,將歌曲當中的難點單獨拿出來,用恰如其分的視唱教學,將之輕松解決,幫助學生精準地掌握歌曲的旋律,有效提高了學生對歌曲的音準把握能力。然后,教師采用跟琴模唱的方法,彈奏一句唱一句,引導學生結合鋼琴進行自主視唱練習。隨后教師采用單樂句接龍的視唱辦法,展開趣味的視唱,帶領學生在相互的模唱視唱中逐步掌握難點樂句,提高自己的音準水平。教師在帶領學生視唱的過程中,一旦出現了音準方面的偏差,就馬上停下來給予糾正,單獨帶領音準差的學生跟隨鋼琴進行反復的練習,并強調歌唱當中的用耳傾聽,讓他們邊傾聽鋼琴的音高,邊視唱樂譜,達到科學視唱、精準把握的良好效果。
小學生的音準能力要通過不斷的歌唱練習才能逐步提高。視唱是提高音準水平的良好途徑,教師要在教學歌的過程中,展開靈活的視唱教學,運用科學的手段,來達到精準歌唱的最終目的。
視唱不僅能提高學生的音準能力,對學生的節奏掌控能力同樣有著重要的作用[1]。歌曲中音準和節奏的把握是學習歌曲的關鍵所在。教師通過科學的視唱訓練,幫助學生輕松掌握歌曲的節奏節拍,在準確掌控歌曲節奏的前提下,順利完成音樂教學的任務,為歌曲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例如,在學習歌曲《跳吧,跳吧》時,教師采用一系列視唱訓練,提升學生音樂節奏的掌控能力。教師將歌曲的樂譜通過課件的形式展示出來,引導學生進行看樂譜寫節奏的訓練,讓他們能夠知道節奏和樂譜之間密不可分的關系。教師帶領學生讀節奏打節拍,逐句展開節奏的訓練,引導學生整齊地拍打出歌曲的節奏,讓他們感知樂句之間的必然聯系和規律變化,通過觀察找到各樂句之間的相似處和不同處,將歌曲的學習變得簡單明了、思路清晰。
教師引導學生進行節奏的感知,通過感知節奏掌握歌曲的節奏,在對比與分析中使得歌曲的學習變得更加輕松。教師結合節奏展開視唱訓練,將學生分成兩組,一部分打節奏,一部分視唱,將視唱與節奏完美地結合在一起,既強調了節奏的準確,也訓練了歌唱的音準。隨后教師進行兩個組的交換,打節奏的唱視唱,唱視唱的打節奏。在這種趣味生動的互動合作中,學生的節奏掌控能力得到了很好的提高。
節奏是歌曲學習中不容忽視的基礎內容,教師結合視唱展開節奏的訓練,讓學生在趣味的互動活動中,不僅提高了自己的視唱能力,也提高了自己的節奏掌控能力,為接下來歌曲的全面學習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歌唱要有很好的表現力,不僅僅在音樂的音準、節奏上能很精準地把握,還能夠達到聲情并茂的專業歌唱效果[2]。為了讓學生歌唱得更完美,教師結合視唱樂譜,展開有效的訓練,提高學生的音樂表現力水平。訓練過程中,教師要善于引導,激發學生強烈的表現欲望,讓他們能夠淋漓盡致地展現自我風采。
在學習歌曲《哦,十分鐘》時,教師在課堂學習中結合視唱樂譜的活動,有效提高學生的音樂表現力。樂譜的視唱訓練是為了歌唱當中能夠演唱得更加精準。為此,教師結合媒體課件,出示了整首歌曲的視唱樂譜,引導學生展開全面的視唱練習,幫助他們高質量地演唱歌曲,提高音樂的表現力。教師不僅在音準和節奏上要精準把握,而且要強調歌唱中的情感投入,不管是唱歌詞還是唱樂譜,都要做到有感情地歌唱。結合《哦,十分鐘》這首歌曲,教師展開了示范性的演唱。而在視唱中,教師要求學生表現出內心的愉悅感和輕松感,要唱出心中的快樂。為了增加視唱的趣味性,降低視唱的難度,教師采用與學生對唱的形式,進行視唱樂譜的訓練。這樣的視唱達到了訓練的理想效果,學生知道了歌唱當中情感投入的重要性,學會了帶感情地視唱,為完美演繹音樂作品做好全面的準備,有效提高了學生的音樂表現力。
教師結合視唱樂譜的歌唱,訓練了學生以情帶聲的歌唱方法,強調了歌唱當中情感對于音樂表現力的推動作用。教師展開與學生的互動視唱,用自己的歌唱去影響和帶動學生,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音樂表現力。
歌曲的學習離不開視唱的訓練。教師要開展好音樂課堂的教學內容,就要在視唱教學中開展科學的聆聽,引導學生在聆聽中去提高自身的音樂感知力,幫助學生科學地視唱、巧妙地聆聽,在二者相輔相成的作用中,完美演繹音樂作品[3]。教師要強調音樂歌唱中音樂感知力的重要性,引導學生在視唱的練習中逐步提升。
在學習歌曲《捉泥鰍》時,教師在課堂的學習中著重展開視唱的練習,引導學生在視唱的過程中科學地聆聽,用聆聽的訓練來幫助學生提高音樂的感知力。首先教師帶領學生進行歌曲旋律的聆聽,讓他們感知旋律及節奏的特點,是歡快還是悲傷?隨后教師帶領學生進行視唱的全面感知,帶領學生進行不同節奏、不同速度的視唱訓練,讓學生感受一下音樂風格發生了什么改變,區分節奏的快慢變化之中歌曲的曲風的變幻。緊接著教師帶領學生展開全面的視唱練習,引導學生用詼諧幽默的歌唱情感來歌唱樂譜。歌唱中,教師引導學生學會聆聽鋼琴的旋律,要做到邊唱邊聽,這樣能夠提高音樂的感知力,從而更加準確地把握音樂作品。視唱中,教師要強調輕聲歌唱的良好習慣,這樣就能夠在唱的過程中聆聽鋼琴的主旋律,讓視唱進行得更有音準依據,達到視唱的良好效果。科學的視唱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音樂感知力,幫助他們做到用心聆聽、科學歌唱。
教師在教學音樂歌曲時,結合一系列的聆聽,幫助學生學會聆聽中的視唱,讓他們能夠邊唱邊聽,達到視唱的最佳效果,有效提高其音樂感知力,幫助他們更好地完成音樂作品的學習及表演。
總之,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要重視視唱教學的開展,要借助視唱來提高學生的音準能力、節奏能力、音樂的表現力及音樂的感知力,讓學生在教師科學的視唱教學中,認真練習,趣味歌唱,精準把握歌曲的旋律,做到科學地視唱、完美地演繹,從而順利完成音樂課堂的教學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