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楊靜(福建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附屬第一幼兒園,福建福州 350025)
幼兒美育是幼兒全面發展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對培養幼兒健康的審美觀念和審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幼兒正處于初步認知事物發展、積累生活體驗的時期,應為其創設豐富多元的環境;然而,教師常常忽視了對社區資源的深入挖掘和對家園、社區資源的整合,使得幼兒園在組織開展美育活動過程中容易造成資源割裂、以虛代實的現象。據此,筆者所在幼兒園(以下簡稱我園)將探索家庭、校園、社區資源整合的方法,構建“家—園—社區”一體化的美育生態圈,以多樣化的教育資源幫助幼兒建立以創造力為核心的審美心理結構,促進幼兒審美意識的提升,進而逐漸使其發現美、表現美與創造美的能力得以良性發展。
家庭是幼兒成長的第一生態環境,家長是影響其成長發展的關鍵人物。幼兒園是幼兒初次接受集體教育的主要場所,教師需承擔起幫助幼兒建立正確成長觀、幫助家長建立正確教育觀的重任。教師不但要增強家長的美育意識,而且要指導家長共同為幼兒構建有助幼兒美育的家園一體的環境,并形成有效的教育聯動。
鑒于此,幼兒園在開展美育活動時,應充分挖掘家庭資源,即將教育理念與教育內容與幼兒家長互動交流。通過家長會、專題講座、班級的微信群等方式,邀請相關的專家講解家長美育觀念的建立及家庭如何滲透美育等,推送相關的美育經驗內容等幫助家長建立美育意識;同時,幼兒園還應多組織有關美育的親子活動、家長開放日等,充分讓家長了解幼兒園美育環境創設的方式方法、教師進行美育活動的教育策略等,指導家長與幼兒園共同為幼兒創設良好的美育精神環境和物質環境。例如,幼兒園每個班級都創設溫馨有序的閱讀區角環境,幼兒常在這里進行繪本閱讀,師幼間輕松愉悅地交流閱讀繪本,這樣的氛圍和能讓幼兒感受到繪本故事的美好、體會師愛的溫情。教師應有意識地指導家長了解幼兒園設置閱讀區角的方式,增強家長的美育意識;并幫助家長在家里也為幼兒創設相應的閱讀環境,促進親子閱讀的實效性,形成與幼兒園的教育聯動。
雖然目前幼兒園已經有了美育滲透在集體教學、主題活動、日常生活和環境創設等方面的意識;但對外界資源的利用較少,且僅僅停留表面,缺乏園內外資源整合所帶來的審美資源的深入與延伸,在一定程度上阻礙著幼兒審美層面的拓展[1]。針對這一現狀,教師應將園內資源與外界自然資源交匯融合,讓幼兒真正走出園區,到自然界中親身感受自然環境與資源的美麗多樣,使其不但在主觀意識上對自然景觀的如詩如畫產生情感共鳴,而且有效提升他們的審美視野;與此同時,還要將自然資源以實物、視頻和環境模擬再現等方式與幼兒園資源相連接,在幼兒園加以整合利用,為幼兒園的教育教學服務。
教師應充分發掘自然資源中體現生活美和環境美的素材豐富教學內容,使幼兒在豐富多彩的學習資源中切實提升自身的審美能力。如教師可組織幼兒到西湖、白馬公園、木棧橋、烏塔白塔等景點郊游,讓他們在自然環境清新的空氣與盎然的綠意中感受大自然給人類帶來的愜意,以此來促進他們發現美好事物能力的提升;教師還可引導家長利用周末時間帶幼兒繼續感受,并將他們獲取的有關環境美的資源帶入幼兒園,將幼兒園資源與自然資源有機結合,進而拓展幼兒的審美資源。隨后,還可以開展以“我愛西湖”“美麗的白馬公園”“相約木棧橋”等為主題的活動,創設相應主題的環境,利用實地郊游、參觀,拍攝視頻照片等汲取社區資源里有關美的素材,比如,西湖的涼亭、小湖、石拱橋、兩岸的柳樹桃花……引導幼兒將社區資源的內容融合進主題活動、區域活動、建構游戲、表演游戲等活動中,在幼兒感知自然的美的基礎上,不斷啟發想象,提升他們在各項活動中的審美創造力。
文化認知同樣是美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幼兒從小接受中華傳統文化的熏陶與感染,就能更好地傳承與發揚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因此,教師在進行幼兒美育時,可從文化角度出發,將園所文化與傳統文化進行整合。例如,我園的課程目標中提出的“愛自己、愛他人、追求生活的真與美”與外界文化所包含的“認知傳統文化對人生成長帶來的感悟”相整合,帶領幼兒初步感知社會中蘊藏的多元文化,以此讓他們在文化魅力的感染與熏陶中更完整地領悟美育的本質內容。
比如,教師可帶領幼兒去到三坊七巷、船舶館、博物館等展示地方傳統文化和時代發展精神的生態圈中感受中國人民發展歷程中的成果,在各種圖像、雕塑、書籍與歷史遺留物品中,初步感知其中所蘊含文化內容,讓他們了解傳統文化中體現真善美的文化精髓,潛移默化地提升其文化底蘊,促進其優秀人格品質的形成。
社區資源是幼兒生活發展過程中必須要融入的一個生態圈,合理利用社區中的有效資源進行美育,可以讓他們以切身體會的形式初步形成審美意識,從而具備表現美、享受美的能力。社區環境為幼兒提供了多種真實的活動場所,他們在這個多元化的生活環境中參與各式各樣的藝術活動,便可在積累生活經驗的同時增強對各類美育行為的鑒賞能力。不僅可以滿足幼兒對美育的認知,還可以貫徹美育內容與實際生活相結合的教育要求,對于提升幼兒美育有效性具有積極意義。
比如,幼兒園可組織幼兒到園區附近的住宅小區中開展美育活動,并聯動社區中年齡相近的孩子一起參與。社區中通常有不少孩子年齡未達到入園要求,或是因特殊原因不能去幼兒園接受學前教育,教師便可在社區中舉辦“繪本大家讀”來豐富他們的日常生活,首先協同幼兒園中的幼兒帶上閱讀繪本進入社區;再邀請年齡相仿的兒童一起參與到書香閱讀活動中來,以切實將幼兒美育傳進千家萬戶。在這個幼兒園與社區聯動的美育活動中,不僅能拓展幼兒人際關系、提升其交際能力;還能讓他們在社區豐富資源的帶動中增強自身對美育行為的鑒賞能力。
綜上所述,幼兒美育需在不斷的創新中發展,以適應新時代提出的新要求。幼兒美育對幼兒的成長過程起到重要的作用,優質的美育活動有助于促進他們審美意識、審美能力的共同提升。因此,幼兒教師應充分利用家庭、校園、社會和自然等多樣資源,構建起教育共同體與文化生態圈,讓幼兒在美的環境和美的教育中充分體驗生活中的真善美,從而最大限度地發揮美育對幼兒成長與發展的現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