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楊榮
(福建省建甌市第一小學,福建建甌 353100)
立春時節,萬物復蘇,在大地一片生機勃勃之際,福建省第二屆小學名師培養人選第三次集中研修在莆田市教師進修學院附屬小學舉行。本次研修主要圍繞“名師教學主張提煉與完善”展開,內容豐富,既有專家、教授的講座,又有江蘇省教學名師的主張示范傳授,還有與導師們一對一的教學主張個性化指導,以及由教學主張生成的課題研討,每一天的研修活動都令人期待,收獲滿滿。在研修學習中,面對自己的“樂趣美術”教學主張與課題的提煉,感受頗多,感悟幾點與同仁們分享。
教學是教師教與學生學的雙邊互動活動。教學是為了兒童研究,兒童研究需要教學,教學與兒童研究的融合是教學的第一主張,這是名師研修第一天的感受。在這一天,成尚榮教授侃侃而談,旁征博引,將教學與兒童研究融合在一起,從教育學與教學的核心問題、名師的成長、教學現狀的不同視角講解了為什么進行兒童研究,讓筆者找到自己的“樂趣美術”教學主張要聚心于發展兒童核心素養上,聚力于兒童的學習上,聚焦在情感、思維和審美上。讓筆者感悟到自己的“樂趣美術”教學主張正是根據兒童的年齡特點與認知規律,喚起學生對美術學習的自覺性、能動性和創造性,使他們以最佳的精神狀態參與到樂學、樂創、樂思的美術學習活動中,進而形成教師樂教、學生樂學的場面。這與成尚榮教授的觀點不謀而合。
而“樂趣美術”教學主張中讓兒童主動參與到樂趣調查、樂趣探究、樂趣認知、樂趣分享、樂趣體驗、樂趣創作和樂趣評價的過程中去感知美、發現美、欣賞美、創造美和升華美。也與吳剛平教授所講的“記中學、做中學、悟中學”相符。有助于筆者在教學與兒童的學習研究中確立學習中心地位,從“教”轉向“學”,構建學習中心課堂,讓兒童在原生態中學習、共同體中學習,做到教學與兒童研究的相融,使“樂趣美術”的教學主張得到升華!
在名師研修中,伴隨著研讀專家專著,其中由成尚榮與余文森教授主編的《教學主張與名師成長》一書,深深地感染著筆者。成尚榮教授指出:教學主張及其實驗最適合的表達是用課題的方式,因為課題最具凝練性,是理念精髓的揭示,是研究重點的表達,也是發展方向的引領[1]。因此,把自己的“樂趣美術”教學主張形成課題來研究,既是對教學主張的進一步確認,又是在研究中對其的提煉、提升,使之更準確、清晰和完善,讓筆者感到這是名師成長有效的成功之路。
而余文森教授則更加翔實地對教學主張課題化研究進行了講解,他說:“名師不僅要敢于、善于提出教學主張,而且還要圍繞教學主張系統地開展研究,這個研究就是名師的個人課題研究,它主要包括教學主張的理論研究與實踐研究兩個方面。”導師的一席“教學主張”落地于“課題研究”的言論,引領著筆者研究的方向,讓筆者對自己的“樂趣美術”教學主張提煉下形成的《基于核心素養下的“樂趣美術”課堂構建探究》課題的實施更加明晰,對“樂趣美術”教學主張的教材化研究、教學化研究和人格化研究思路更加明確。
在“樂趣美術”教學主張課題化的下一階段研究中,將根據專家、導師的研究理論與經驗,與課題團隊一起進行教學實踐研究,逐步形成 “樂趣美術”課堂教學方式,以及形成以教學結構、教學程序、教學方法為體系的“樂趣美術”實施模式。把生活美術素材、地方文化資源與美術教材的內容有機結合,探尋、梳理出可開發、利用的教學課題,進行系統的分類、整理,形成可開發、利用、傳承的體系,初步形成“樂趣美術”的教學風格、教學原則和教學思想,讓教學主張在課題的研究與提升中走向成熟與完善!
在名師研修的最后兩天,是教學主張理論與實踐對話、導師與學員對話的高峰期。既有理論導師、實踐導師與學員面對面的交流指導,又有教授、專家的點評,可謂是一個豐盛的大餐。
在理論導師與實踐導師的個性化教學主張指導中,導師江啟華教授、名師魏思東對“樂趣美術”教學主張的提出、內涵概念、理論依據、實施策略等一一地進行點對點的講評、梳理,并對研究的架構體系、實施路徑提出更加完善的建議;同時對“樂趣美術”教學主張生成的課題及論文寫作議題進行選題指導,讓筆者對自己的“樂趣美術”教學主張更加堅定與自信。
在教授、專家的點評中,福建師范大學張榮偉教授引導要認真思考三個問題 :“什么是教學主張?教學主張從哪里來?教學主張最終要到哪里去[2]?”他指出教學主張來源的三個途徑分別是專業實踐、專業交往和專業閱讀。教學主張雖然將會以文章、論著的形式表達出來,但最終需要回到課堂教學實踐中去,成為自己的教學風格。因此,下一階段“樂趣美術”教學主張的實施要特別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相互構建,從現階段的“自在教學實踐”形態,走向理論指導下的“自覺教學實踐”,讓教學主張更接“地氣”。
在名師研修中,讓筆者感觸最深的是余文森教授所講的:教學主張的提煉是一個“智力游戲”的艱辛旅程,是對已有的經驗和思考進行“否定之否定”的痛苦過程;教學主張的提煉是一個“美美與共”的過程,這個過程是一個自己與專家、與書籍、與導師、與同伴、與自己美美對話、相互發現和欣賞的過程。余文森教授的這一席話,道出了筆者的心聲,在自己“樂趣美術”教學主張的提煉中從無意識的參與培訓,到根據教學經驗總結出“探究式”的美術教學主張,代表綜合組進行匯報,然后被余文森教授否定,再經過煎熬;然后再思索提煉出可行的“樂趣美術”教學主張,得到理論導師江啟華與實踐導師魏思東的認可,以及余文森教授的肯定。
下一階段的研究要像江蘇省名師管建剛所說的“明心靜性”。選擇屬于自己獨一無二的想法、做法,并堅持自己的選擇、堅持走下去。從經驗走向理論;從教學自信走向教學自覺;從教學個性走向教學風格。讓“樂趣美術”這個教學主張的“智力游戲”過程更加成熟與完美!
此次研修,收獲的是“樂趣美術”教學主張與課題在導師、專家們的研討與幫助下更加完善,讓筆者對教學主張及課題研究更加堅定與自信。“教學主張是一個名師的旗幟,是一個名師的標桿,是一個名師的名片”,在隨后的實踐研究中,筆者將與教學主張一道繼續前行,為“樂趣美術”課堂構建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