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 靜
(安徽省巢湖市湖光小學,安徽巢湖 238000)
語文是小學階段課程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夯實學生的語文基礎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隨著現代基礎教育的發展,小學語文教育的模式也發生了一些改變,融入創新理念以及快樂教學理念成了教育發展的新思路。將游戲融入小學語文教學當中是一種比較符合小學生年齡特點的教學方法,并能達到較為理想的教學效果。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對新課改政策的內容進行深入解讀,結合小學生的學習特點以及學習能力,根據教學內容選擇合適的課堂游戲,從而更好地為他們創設一個輕松的學習環境。
新課改政策突出了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教師主要發揮引導學生學習的作用。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根據教學內容設計課堂游戲的過程中,應該充分意識到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性,并對學生之間的差異給予足夠的尊重,將培養他們的學習能力作為設計課堂游戲的主要目標。
課堂是學生獲取語文知識的主要平臺,教學游戲是為了提高課堂教學質量而設計的。在這樣的教育目標的指導下,小學語文教師在設計課堂游戲的過程中,應該重視學生在游戲中的參與程度,根據他們的興趣和愛好設計游戲,使他們愿意積極參與到教師設計的游戲當中,從而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小學階段的學生正處于比較活潑好動的年齡段,游戲的趣味性對課堂教學的效果具有重要的影響。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設計課堂游戲的過程中,應該充分遵循趣味性的原則,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游戲當中[1]。這樣的教學方式使學生在參與游戲的過程中,不僅能獲得樂趣,還能對語文知識形成更加深刻的印象。
新課導入是小學語文教師開展教學活動的前提和基礎,課程導入的效果對課堂教學的質量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傳統的教學模式下,大多數教師會采用直接口述講解或者板書的形式將新課導入課堂當中,這樣的教學方式已經無法達到較為理想的教學效果。在游戲化教學模式下,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為學生設計合適的游戲,將新課的內容融入游戲中帶入課堂當中。這樣的教學方法不僅能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教學內容上,還能為他們營造良好的語文學習氛圍。例如,筆者講解到人教2011課標部編版教材中《姓氏歌》這篇課文的內容時,根據不同姓氏的形象在班會上粘貼幾張圖片,帶領學生進行一個“猜姓氏”的游戲。比如,第一張圖片上是一棵李樹,上面掛滿了李子,筆者問學生“這張圖片上包含了我國人口比較多的一個姓氏,大家知道是什么嗎?”第二張圖片上畫了張飛的畫像,筆者讓學生猜測圖片中的姓氏等。這樣的方式能有效將姓氏的知識導入課堂之中,使學生對語文知識產生探索的欲望。
對于小學生而言,興趣對學習語文知識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根據小學生比較活潑好動的年齡特點,教師可以設計帶有趣味性的游戲,從而激發他們學習語文知識的興趣。值得注意的是,帶有趣味性的游戲并不代表其完全脫離課堂教學的嚴肅性,而是使學生在從游戲中獲得樂趣的驅使下更好地投入語文課程的學習當中,從而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質量。這樣的教學方法不僅能增強小學語文課堂的生動性,還能在很大的程度上培養學生對語文知識的學習興趣[2]。例如,筆者講解到人教2011課標部編版教材中《雪地里的小畫家》這篇課文的內容時,制作了一些動物的頭飾發給學生,讓每個學生都扮演一種小動物。筆者準備了一些印有不同動物腳印的圖片,筆者每舉起一張腳印的圖片,如果學生認為是自己扮演的動物的腳印,就要馬上站起來,比一比哪些學生的反應更快以及對圖片內容理解得更加準確。比如,筆者舉起一張印有竹葉形狀的腳印,戴有小雞頭飾的學生就應該站起來;筆者舉起一張印有梅花形狀的腳印,戴有小狗頭飾的學生就應該站起來。通過這樣的游戲方式,使學生充分感受到語文知識中的樂趣,從而產生學習語文知識的興趣。
小學階段的學生具有較強的好勝心理,利用一些帶有競賽性質的游戲激發學生的好勝心理,使其能踴躍地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當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教育意義。針對這樣的教學目標,小學語文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根據教學內容設計游戲。這樣的教學模式不僅能使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當中,還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例如,筆者講解到人教2011課標部編版教材中《亡羊補牢》這篇課文的內容時。首先,筆者將班級的學生分成若干個學習小組,每個小組作為一個競賽單位,筆者從每個小組中選擇一名學生作為小組長。其次,筆者讓每個小組的學生合作,將課文的內容翻譯出來;并將其通過情境表演的方式展現出來,比一比哪個小組的學生能用更短的時間將其演繹出來。筆者將教學內容轉換成為游戲的形式,能更加有效地提高學生對語文知識的學習積極性,從而達到提高教學效率的目標。
小學語文是一門綜合性較高的學科,與其他學科之間存在著一些交集。針對這樣的學科特點,教師可以將其與其他學科進行整合,為學生設計合適的課堂教學游戲。一些學生會認為語文課程是比較枯燥無趣的,但是卻對音樂、美術等學科具有濃厚的學習興趣。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利用學科之間的交集,為學生設計課堂游戲,從而提高他們對語文課程的學習主動性。這樣的教學方法有利于促進學生的綜合發展。例如,筆者講解人教2011課標部編版教材中《春夏秋冬》這篇課文的內容時,為學生設計了一個“聽歌分辨季節”的游戲。筆者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為學生播放幾首代表不同季節的歌曲,讓他們通過歌曲的旋律來猜教師播放的是哪首歌?代表的是哪個季節?比如,筆者為學生播放了一首《春天在哪里》,用這首歌代表春天;筆者為學生播放了一首《雪絨花》,用這首歌代表冬天。通過這樣的游戲,能讓學生從歌詞中了解到更多不同季節的景物,從而對本篇課文的內容產生深刻的印象。
綜上所述,語文是小學階段重要的教學內容之一,對學生未來的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充分認識到游戲對提高語文教學質量的作用,并通過利用課堂游戲導入新課內容,利用課堂游戲激發學生學習語文課程的興趣,利用競賽游戲調動他們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以及與其他學科整合設計合適的課堂游戲的方式為他們開展語文教學活動。通過本文對游戲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路徑展開的一系列探究,希望能為提高我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效率提供一些有價值的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