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金娥 董希毅
(甘肅省武威市古浪縣第五中學,甘肅古浪 733100)
高中化學具有一定的學習難度,要求學生具備分析、思考、計算、創新、動手操作等學習能力,基于學生化學學習能力存在個體差異,教師若沿用傳統教育方法,以自我為中心并依據化學教學大綱向學生灌輸化學知識,勢必造成許多學生無法融入化學教學的實踐過程,喪失學習化學的興趣,無法掌握化學學習方法,影響化學教學綜合成效。為此,化學教師需在新課改背景下,秉持自省精神,明晰自身化學教育體系中存在的不足之處,從教育實況出發,探究教學方法創新方略。
為使高中化學教師認識到新課改背景下教育創新的必要性,對其教學方法創新價值進行分析勢在必行:(1)新課改背景下,高中化學教學方法創新具有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價值。通過教學方法的創新,教師將賦予化學知識全新的表現方式,使學生對化學課堂產生期待,繼而發揮激發學生化學學習積極性的價值。(2)高中化學教學方法創新可提高教學質量。對于理科生來講,化學是理綜必考科目。創新型教學方法相比較于傳統教育方法,實效性更強,可有效提高教學質量,凸顯教學方法創新的價值。(3)高中化學教學方法創新可助力化學教育改革。新課改將我國教育帶入創新發展的新時期,通過教學方法創新,教育體系得以完善,成功摒棄了滯后性教育理念及教學方法,積極融入新課改教育氛圍中。為此,高中化學教學需要創新教學方法,立足教育實況,分析教育體系缺失,用創新型教學方法為自身教學體系注入新鮮血液,使其處于不斷優化發展的進程中,凸顯教育方法的創新實踐價值[1]。
為使新課改背景下高中化學教學方法創新可充分發揮其應有的價值,教師需明晰教學方法創新原則,以此為依據展開科學有效的教育方法創新方略探析。具體教育方法的創新原則,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分析:(1)引導性原則。在滯后性教育方法中,灌輸式、說教式、填鴨式等機械化教學法應用較為普遍,將學生置于被動接收化學知識的課堂教學常態,使學生喪失自主學習能力,在解決化學問題的過程中,依賴教師現象較為嚴重,無法積極主動地開展化學自主學習,使提高學生化學能力的教育設想成為空談。為此,教師需轉變教育方法,用引導代替說教。(2)豐富性原則。教育創新并無既定模式,只要其符合學生個性化的學習需求。在落實化學教育目標的基礎上,可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達到新課改教育創新實踐目的。(3)人本性原則。在新課改背景下,學生成為課堂教學的主體,是教學創變的出發點,使教育方法更具針對性,可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繼而有效提高教育創新質量[2]。
通過對新課改背景下高中化學教學創新價值進行分析可知,新時期教育發展需展現新姿態,繼而為社會輸送優質人才,作為教師需秉持人本性原則、豐富性原則、引導性原則,做好教育方法創新實踐工作,繼而達到提高高中化學教學質量的目的。
在新課改背景下,教師視學生為教育主體,關注學生的學習需求,旨在形成師生高效交互,構建高效課堂,提高教學質量。合作小組教學方法作為創新性教學模式,以學生為課堂教學主體,依據組間同質、組內異質原則,科學組建合作學習小組,引導學生在自主探究基礎上,采用合作學習方法,互相交互學習經驗并攻克學習難題。在合作探究過程中,掌握化學知識,總結學習過程中無法攻克的難題。這些通過學生學習實踐所總結出來的問題更具含金量,可反映學生個性化的學習需求,是構建高效課堂的養料,凸顯教育創新方法應用價值。
以“化學反應與能量”教學為例,可以將探索化學知識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啟動合作學習小組,鼓勵學生在自足學習的過程中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降低對教師的依賴,提高其化學學習能力。為使合作小組教學法應用更富成效,教師可在其中融入“任務驅動”教學法,在合作學習過程中為學生布置學習探究任務,確保學生學習實踐與教師教育需求保持同步,為有效落實高中化學教育目標奠定基礎[3]。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化學作為一門科學學科,可通過動手實踐達成研究與學習化學知識的目的。為此,教師可采用實踐教學法,引導學生共同動手操作,深入了解化學知識,感受化學知識的趣味性,提高化學教學效率,在落實教學目標基礎上,可達到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分析理解能力等核心素養的教育目的。
以“化學實驗基本方法”教學為例,可在引導學生進行動手操作前,采用信息化教學法,利用PPT向學生展示一組實驗操作過程示范圖,學生通過觀察展開動手操作,確保學生動手實驗行為科學有效。同時,可有效落實化學教育目標,在提高教學質量的基礎上,凸顯創新型教學方法的應用價值。待學生實踐操作結束后,教師應給學生5~10分鐘規整化學實驗操作用品,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化學實驗習慣,為學生今后展開更加復雜且具有一定難度的化學實驗奠定基礎。而后,鼓勵學生分享動手實踐的學習心得,將學習難點反饋給教師,教師則依據學生的學習成效及其觀察到的學習實況給予針對性的教學評析,起到升華化學課堂的作用,同時,可實現科學有效的師生交互,為提高教學質量營建良好的教育氛圍,凸顯新課改背景下高中化學教學方法創新實踐價值[4]。
創新是流淌在教育變革路上的涓流,猶如水一般并無固定姿態,教師可依據自身教育需求,將其靈活地引入課堂教學實踐過程中。只要符合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可有效落實教育目標并構建高效課堂,它就是科學有效的教育創新方法。作為高中化學教師,需秉持人本性教育原則,不斷提升自身的教育能力,關注學生的學習需求,為提高教學方法創新成效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