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夏秋
(福建省寧德市民族中學,福建寧德 355000)
由于高中數學知識的內容繁雜,如果繼續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不僅無法與新課改的要求相適應,也對教師教學活動的開展起到很大的阻礙作用。因此,這就需要高中數學教師在進行教學活動時,利用導研式的教學模式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讓學生在產生學習數學知識興趣的同時,提高自身思維的拓展以及創新能力的培養[1]。
教師在進行數學教學的過程中,由于高考的原因需要留出很多的復習時間,對于教學任務的完成就顯得十分吃力,教師基本都是按教學進度來進行教學活動。這種受應試教育影響的授課模式,不僅不能按照學生的實際需求進行教學,也嚴重違背了“教是為學而服務”的教學規律。數學內容的復雜多變與教師匆忙間進行知識的傳授,不僅使學生很難對所學知識進行理解與消化,也會嚴重打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這種“強迫式”的教學方式不僅降低了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積極性,也使教師的教學效果大打折扣。最可怕的是,由于學生已經習慣這種被動接受知識的教學模式,已經很難對新的知識進行自主探尋,遇到不會的難題也只會被動地等待教師的講解。
導研式教學指的是學生根據教師提供的知識框架,通過自身的研究探索來對其傳授的知識進行理解與掌握的教學模式。教師利用導研式教學模式進行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最突出的優點就是可以把教學的重點內容構建結構框架,通過學生自主探究與思索來對問題進行解決。這不僅直接體現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的主體地位,也能幫助學生在進行自主探究時,完成對思維的拓展以及創新能力的提升。另外,教師通過引導學生來完成教學活動的方式,不僅可以使學生充分發揮自身的優點,也能使其在不斷探索中提高對學習數學知識的興趣。這不僅是提高學生學習效率的有效途徑,也能潛移默化地幫助教師高質量地完成教學任務。
教師與學生之間能否進行有效的溝通與交流,是導研式教學能否順利進行的重要環節。因為教師需要通過與學生的良好交流,來了解學生們對學習知識的需求,在結合實際的過程中進行教學任務的制定。這樣構建出的知識框架不僅能更好地激發學生對學習知識的興趣,也在尋找問題答案的過程中加強對探究學習的理解,從而促進教學效率的提高。另外,教師在進行備課時,要注意對可能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做好應對策略,這樣不僅可以構建出完善的知識框架來幫助學生進行對課堂知識的探索,也能使學生進行探究活動的效率得到加強。同時,教師還需要構建知識拓展的結構框架,引導學生對拓展問題進行研究與思索,學會在舉一反三中進行自主學習,從而尋找到解決問題的規律。
傳統的教學模式通常都是以教師作為課堂活動的中心來進行,這樣的做法不僅嚴重打擊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也在沉悶壓抑的學習氛圍中降低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而導研式教學則改變了這種呆板的教學形式,它要求教師以引導的教學方式帶領學生進行知識的學習,不僅可以加強師生間的溝通與交流,也能在學生之間形成自主研究與溝通協作的學習方式。例如:
在講解這道例題時,教師通過對題目給出解題思路:一般這種問題都是需要將變量進行分離后,以p>f(x)或p<f(x)者的形式來進行二者間最值關系產生的確立,然后再利用導數來求取函數的最值。這時教師就可以給學生一定的時間進行對問題的研究,如果有需要也可以讓同學之間互相交流,共同尋找出解決問題的途徑。這種引導學生通過利用導數解決不等式恒成立的思路來進行對問題的解答,不僅能鍛煉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以及合作交流能力,也能在輕松活潑的課堂氛圍中,使學生更好地對所學知識進行理解與消化,從而推進教學效率的提高。
教師在利用導研式教學模式對知識框架進行設計時,需要把理解學生、理解數學以及理解教學三者結合起來。因此,教師在進行課堂活動時,不能只顧著對學生進行理論知識的傳授,而是要依據學生學習方向,制定出進行教學的策略方式。教師想要通過對教學目標的把握來進行對學生的教育,就要求教師結合實際情況,了解學生的需求,從而進行對知識的傳授。只有加強師生間溝通與交流,才能更好地對學生進行了解。在這種前提下不僅可以幫助教師制定更合理的教學目標,也可以在師生間的友好交流中完成對教學效率的提高。
教師在制定教學任務時,需要考慮到不同學生對知識接受的程度不同,因此就要將教學任務與學生的實際情況結合,針對不同學生的學習能力來進行知識點的分層講解。這種“由淺至深”“由簡至難”的教學方法不僅可以照顧到不同學生的實際情況,也能在幫助學生更好進行知識學習的過程中推動教學成果的整體進步。因為高中教學需要給高考留出一定的復習時間,這就需要教師在進行教學任務的制定時需要配合教學時間,從而更好地進行教學工作的開展。另外,教師需要隨時對學生學過的知識進行抽查,這樣不僅能夠幫助學生認識到自身存在的不足,也可以幫助學生有針對性地對復雜問題進行解決。因此,教師需要積極引導學生進行對數學知識的探索,在激發學生積極性的同時,更要對導研式教學模式進行創新與完善,這不僅是對教學過程的優化,也是為了更好推動教育事業的發展[2]。
綜上所述,在高中數學教學的過程中運用導研式的教學模式,歸根結底還是在課堂教學的活動中通過對學生主體地位的提高,來引導學生進行對知識的自主探尋與思考。這樣的教學模式不僅改變了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學習現狀,也為培養學生思維拓展以及創新能力的提高起到了關鍵作用。這不僅有利于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也使學生在對所學知識消化理解的同時提高成績。因此教師應積極進行對導研式教學模式的不斷完善與創新,在提高教學質量的同時推進高中數學教育的更好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