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麗君
(江西省萬年縣第一中學,江西萬年 335500)
美術是一門藝術性學科,不參與基礎學科的測試,所以很多教師都忽視了學生的美術能力。其實,在將來學生更高年級的學習以及社會生活中,會發現生活中的很多地方都與美術有所聯系。而美術最重要的是審美能力,這種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速成的,它需要從小培養,日積月累的熏陶,它與學生的個人性格、生活環境、教育環境等有關。因此,初中教師應該重視美術教學,重視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為祖國培養擁有良好審美能力的高素質綜合型人才。
審美能力是一種體驗美好人生的能力,它能讓一個人變得有情趣,可豐富人的生活。想要去欣賞一副好的美術作品,獲得愉悅的視覺體驗與美妙的心路歷程,審美能力尤其重要。若是不具備這種能力,那么它也只是一副好看的作品而已,無法進入作者的世界產生情感共鳴。而審美能力往往與生活相聯系,生活中有許許多多美麗的事物,它除了美麗之外,還有其他美好的寓意,這就需要一定的審美基礎,通過自身的聯想以及豐富的想象去得到精神上的滿足,豐富自己的生活[1]。
審美能力能體現一個人的文化修養。縱觀古今大家,他們都是文化修養極高的人,不僅體現在他們的文章很出色上,也體現在他們良好的審美能力之上。例如,明代著名詩人、畫家、書法家唐寅,從他的詩詞中能感受到生動的畫卷,在他的山水畫中又能感受到意境與詩意,而從他的書法中又能看出底蘊,這些其實都與審美能力有關。
擁有良好的審美能力能夠使一個人的精神得到滿足。審美能力是一種通過不斷練習積累來的能力,人在不停的精神滿足中獲得一定的審美體驗,然后當受到事物的刺激后,就會形成條件反射,主動積極地去進行審美活動,從而達到新的情感體驗,形成一種良性循環。良好的審美能力能讓人一直處于一種喜悅的狀態,讓人在生活、學習中更加充實。
因此,教師應該重視學生美術審美能力的培養,讓學生的心靈和大腦一共成長,提高學生的精神境界。
眾所周知,審美能力是要從小抓起的,需要長時間的熏陶與積累。初中處于學生智力和心靈齊發展的階段,在這個階段就應該注重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引導學生養成正確的審美觀,并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審美能力的培養與學生寫作閱讀相似,要想寫得一篇好的文章,就需要加強平時的閱讀量積累。審美能力的培養也是如此,它需要學生去欣賞大量的優秀作品,然后在一次次的欣賞中去累積經驗,當學生累積到一定的經驗后,就會自主地模仿、想象、創造美術作品[2]。例如,當教師在講授如何運用色彩去表達事物的光影時,可以給學生推薦優秀的美術作品,讓學生去欣賞,如推薦印象派領軍人物莫奈的作品《睡蓮》《草地上的午餐》《日出·印象》《翁費勒的塞納河口》等,當學生大致看過之后,教師還應選出一篇著重地去講解,讓學生的思路更加清晰。通過講解畫家的生平、作品的創作背景、作品所要表達的情感、所用的表現技法、如何運用色彩去表現光影等,學生在欣賞作品時更加容易走進畫家的情感世界,并產生共鳴,從而再去學習模仿,形成自己的創作風格。
當今的學生都獨具個人性格,而初中學生處于叛逆的階段,這個階段的初中生處處都想表現出與別人的不同,審美比較另類。初中美術教師應該合理利用初中學生的這個特性,加以引導,有利于形成自己獨特的審美風格。其實審美能力是一種相對個人的能力,它與學生的性格、教育、環境都有所聯系,具有唯一性。通過大量瀏覽學生的美術作品來看,大多數表現平平,不具備個人特色,表現出構圖不出色、沒有技法表現、內容不飽滿、色彩表現不足等問題,沒有突出的優點,這就與學生的審美能力有關。如果學生平時美術欣賞的積累不夠,感受、認識、創造美的能力貧乏,自然在創作美術作品時就表現平平,不具備獨特性。學生的學習過程,其實就是一個通過不停模仿,然后再吸收轉化為自己的養分的過程。偶像的力量是無窮的,它就像海上的燈塔一樣指引船只前進的方向。初中生容易崇拜偶像,或英雄,或明星,或藝術家,或政治家,然后會不自覺地去模仿偶像的行為動作、語言表達、穿著習慣等,這其實也是一種人生態度。教師在美術教學過程中,可以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找尋能夠幫助自己提高藝術審美能力的正能量的偶像,然后去模仿。當然藝術創作并不是一味地模仿,還應保持自己獨特的個性,那么作品才會有生命,才能打動人。例如,有的學生喜歡小清新的畫風,有的學生擅長畫抽象畫,有的學生喜歡應用大量色彩等,那么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運用各種手段方式去收集大量的相關作品,找出最喜歡的畫家,然后去模仿該畫家是如何運用色彩、構圖、技巧、光影等去表現作品、去傳遞情感,有利于初中學生個人審美風格的形成。
當今的初中學生學業壓力很大,繁重的學習內容幾乎占據了學生的所有時間,學生完成當天的學習內容時已經筋疲力盡,幾乎沒有時間去欣賞藝術作品。美術課堂便是學生學習美術技能的主要途徑之一,教師應該高度重視課堂,爭取在課堂上給予學生更多的作品熏陶,以此提高學生的審美基礎。傳統的美術教學基本上只能以教科書為藍本,內容極其有限,課堂上老師主要以傳授技法和技巧為主,十分抽象,學生很難對美術產生興趣,一堂美術課下來沒有什么實質性的收獲。社會在不斷地發展,教育方式也應不斷改進,教師應該順應新課改的要求,積極使用多媒體教學,使美術課堂多元化,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營造良好的美術課堂氛圍。審美能力是一種綜合的藝術能力,聲音、圖像、文字、動作都可以是充滿藝術的,而多媒體教學能給學生全方位的感官刺激,更具有感染力。網絡上有很多的藝術資源,如國內外大家的美術作品、各種有趣的藝術短片、優秀的鑒賞文章等,教師合理利用多媒體設備,有選擇性地播放給學生欣賞,開闊學生的視野,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審美能力。例如,教師在講“淡彩寫生風景畫”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給學生播放大量的名家作品,并有意識地分類別,學生在欣賞的過程中就會不自主地將畫與畫之間做對比,然后結合美術課本的理論知識思考,這個過程不僅能夠鞏固學生的基礎知識,還能欣賞到更多的優秀作品,彌補平時學習生活中沒有時間去主動接觸藝術作品的缺憾。
總而言之,初中教師應該高度重視美術課堂,將藝術教育與文化教育相結合,積極主動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讓學生養成獨立思考的能力,以便于在將來的學習生活中能夠靈活運用審美基礎去欣賞發現美,獲得獨特的藝術感受,豐富學生的生活以及學習,培養學生建立高尚的情操以及獨特的人格魅力,最終為國家培養一批高素質人才,為祖國的建設和發展做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