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曉杰
(福建省建甌第一中學,福建南平 353100)
高中數學教師受新課改影響,思考探究變式教學模式出路,打破傳統教育禁錮,進而得出“變式教學”方略,期許學生的學科素養及教學質量可以在該教學方法引導下,得到有效提升。為此,高中數學教師應以教學現況為出發點,以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為教育目標,探析變式教學應用價值,落實原則,與高中數學教學融合方略顯得尤為重要。
變式教學方法順應數學教學改革的發展趨勢,可以在有限數學教育空間中,培養學生數學思維,給予學生無限數學能力,使學生在初步掌握數學知識后,通過自主探析、深入理解、鉆研實踐,實現數學知識體系化,結合解題需求,可以自由調用數學體系內已掌握的知識,產生舉一反三的學習成效。
變式教學法在應用過程中,教師更重視“變”,引導學生勇于探索,變革教學方法與理論知識,使其更富有應用成效。其中,學生進行自主探析、深入思考、高效探究的過程,就是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過程,在有效落實數學教學內容的同時,也提升教學水平。這種“變”以解題為目的,以數學知識為基礎,確保其應用科學合理,通過經驗積累形成符合自身解題需求的數學意識,提升數學綜合素養。變式教學方法不更換教學內容本質,通過轉變問題、條件、內容、配置環境等要素,賦予數學知識全新表現形式,引導學生展開探索,摒除表象,發現本質,使數學教學更具成效。
在高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應用變式教學方法,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探索發現等核心素養。變式教學法的應用目的在于為師生構建高效交互氛圍,使教學內容凸顯學生學習需求,教學內容滿足學生學習能力,使學生可積極參與其中,提升教學綜合質量,通過學習提高學生核心素養。變式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參與到數學問題創變過程中,使學生成為高中數學課堂上的主人,通過多題轉換、一題多解、題目創變,使數學題目煥發生機,課堂上學習學生自主研究的數學題目,也可提升學生數學學習的自信心,為提高數學學習效率奠定基礎。
通過變式教學方法的有效應用,可以培養學生探析本質的能力,使學生核心素養得以提升。變式教學方法保留數學問題本質,通過變化題目的表現形式,凸顯數學問題多變性,鍛煉學生數學思維能力,使學生得以養成良好思維習慣,可以透過現象,看到數學問題本質,在提高解題能力的同時,也賦予學生解決生活中現實問題的能力,使學生核心素養得以提升。
通過對變式教學法內涵、應用價值進行分析,教師應明確該教育方略在數學教育過程中應用落實的實際意義,因此從高中數學教育實情出發,思考變式教學法應用原則,做好課堂教學顯得尤為重要。
新課改期許高中數學通過教育變革提高教學質量,有效落實教學內容,使在教育實踐過程中,培育學生核心素養,使學生綜合能力得以提升,為培育優質人才奠定基礎。變式教學方法應以新課改教育發展要求為目標,確保教育實踐適用性,依照高中數學教學內容進行“變化”,注重“變”的質量,應符合學生個性化學習需求,使學生數學學習能力得以提升。變式教學方法適應性原則的有效落實,在于“變”的尺度應適中,若變化復雜超出學生理解程度將削減學生學習積極性,降低自主學習效率,無法提升學生綜合素養。因此,教師應深入探析學生數學學習需求,將變式教學方法落實在適當范圍內,使教學質量得到有效提升。
受傳統教育理念影響,教師習慣于把控教育全局,由自身掌握教育進程,影響教學質量。高中數學教師應積極轉變傳統教育理念,將課堂主體地位交還給學生,引導學生積極開展自主變題,讓學生體會變式教學樂趣,使其積極參與其中,培養學生思維能力、應變能力,達到提升學生核心素養目的。
高中數學變式教學服務對象是數學學科,數學知識是變式教學方法落實的核心內容。數學知識存在不同形式,如理論知識、例題、練習題、復習題等。數學課又有新授課、習題課、復習課等,對于不同的課型變式教學服務的對象也應不同。因此,為了使變式教學方法更具有效性,教師應依照不同授課內容,靈活落實變式教學方法,凸顯其教育服務性,使其更具針對性。例如,教師在進行“圓的方程”的教學時,若在教學過程中,想要達成教授學生直線、圓的位置關系的教學目的,需要針對該目的進行變式教學。若為“圓的方程”復習課,則應在變式教學方法中穿插本章節理論知識、數學思想與解題方法,使學生數學思維保持連貫性,數學能力得以提升,達到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目的[1]。
通過變化條件、結論,在不改變原題本質基礎上,豐富數學問題表現形式,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鞏固學生數學知識,使學生可以通過反復練習,形成符合自身解題習慣的數學思維體系,達到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目的。例如,教師在進行“函數單調性”教學時,可以引入函數y=x2,x∈(0,+∞)來落實單調性教學內容,在該引例中將條件x∈(0,+∞)改成x∈R呢?引導學生發現該函數不具備單調性。通過變化條件賦予數學題目全新變現形式,凸顯教學重點內容的變式教學,可以引導學生依照所學數學內容,展開自主探究,提升學生分析、理解、解決問題的能力,達到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目的[2]。
通過條件一般化,轉變數學題目中特殊條件,使已知條件富有普遍性,賦予題目全新表現形式。同類數學問題具有相似解題思路,可以通過轉變已知條件,進行反復練習,不斷總結解題經驗,鞏固數學基礎知識,形成數學解題意識,達到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目的。例如,教師在進行“拋物線”教學時,向學生提出例題:已知拋物線y2=4x,求拋物線上到焦點距離最短的點M(x,y)。為了使學生數學思維更為活躍,教師可鼓勵學生加入變式教學過程中,通過探究賦予數學問題全新表現形式,如已知拋物線y2=4x,求拋物線上到A(a,0)距離最短的點M(x,y)。再如,已知拋物線y2=2px,求拋物線上到焦點距離最短的點M(x,y)。通過變式教學,學生與教師會形成高效交互,在提高學生數學解題積極性的同時,達到培養學生探索能力這一核心素養的目的。
變化是變式教學方法核心,變化應凸顯實效性,與學生數學學習需求成正相關,使學生可以積極主動參與到自主學習過程中,達到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目的。例如,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向學生播放一段推倒多米諾骨牌的視頻,從而引入數學歸納法,或者通過計算機模擬扔硬幣,引入古典概型,通過生活化問題,使學生融入數學學習氛圍中,使教學目的得以有效落實。
綜上所述,鑒于變式教學法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讓學生在無窮的變化中領略數學的魅力,具有引導學生自主探析、鉆研實踐、靈活運用數學知識的積極作用,教師應轉變傳統教育觀念,秉持適用性、參與性、針對性原則,為課堂教學中融合變式教學法提供路徑,最終達到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提高數學教育綜合質量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