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小麗
(江蘇省海安縣墩頭鎮仇湖初級中學,江蘇海安 226600)
英語學科的核心素養包括語言能力、思維品質、文化品格和學習能力四個維度,可簡要概括為“兩品兩能”,而語言能力則在其中起到基礎性的配置作用,是學生運用英語的基礎。教師在英語的聽、說、讀、寫教學中,要針對學生的語言表達,進行獨立思考、合作能力的培養。一方面,能豐富學生的思維,幫助他們在探知問題中獲得不一樣的認知;另一方面,可以讓學生形成多樣化的學習能力,切實提高他們的英語表達能力,靈動學生的思維,使其得到全面發展。
從教材中發現表達話題,就是學生主動與文本進行對話的過程。對話教材,其實就是學生從自身的素養出發,發揮主觀能動性,主動探尋運用英語的思維方法[1]。這種對話,其實就是學生與教材的合作,也是學生的認知不斷深化的過程。
對話教材,能夠讓學生的整體理解更有深度和廣度。如,在對牛津英語八年級下冊Unit 8 A green world 的Reading A Green Switzerland 閱讀指點時,結合“Switzerland is a beautiful and green world”主題,引導學生運用筆記摘錄的形式,找出與主題相關的詞匯或者語句,幫助他們從中發現更豐富的內容。教師根據學生的不同理解,可以鼓勵他們圍繞“Why does Switzerland have so much green?”進行深入交流,幫助他們從相應的對話中,深入挖掘其中有價值的信息。根據學生與文本對話的發現,引導他們針對“What do you get from Switzerland?”提出自己的觀點,讓他們在深入交流中,提升學習能力,形成深刻的記憶。這樣對話教材,能夠增強學生主動求知的內驅力,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角。
鼓勵學生對話教材,幫助他們在靈活運用的基礎上,獲得更多不一樣的體驗。通過對話,不但能夠讓學生由被動的閱讀者向主動參與的實踐者轉變,幫助他們在有效對話中,發現更多的有趣話題,還能夠讓學生在把握語篇表達內涵的基礎上,形成更多的有效認知,提升學習能力,因為學習能力是其他素養的“催化劑”。
多給學生相互交流溝通的機會,引導他們在群體討論中集思廣益,幫助他們收獲更多的精彩。在初中英語課堂中,教師根據群體討論觀點的不同,可組織學生圍繞各自的感知,提出相關的觀點,讓他們融入課堂,積極互動,獲得技壓群雄的成就感。
群體討論,能夠讓學生的學習體驗更加豐富。如,在牛津英語八年級上冊Unit 6 Birdwatching的Reading A Birds in Zhalong教學中,結合“The importance and value of Zhalong”的主題,引導學生就“What do you find in the text?”從語篇中摘錄相應的信息,幫助他們在總結中發現觀鳥的相關信息。教師結合學生的理解感知,可以鼓勵他們就“Why do the birds like to stay in Zhalong?”和“What do you get from Zhalong?”等話題進行交流,幫助他們在交流的基礎上,獲取不一樣的精彩。很多小組在討論的過程中,針對扎龍的生態保護和開發價值,提出了自己的觀點,“We should do something for the wild birds.”認為應該為維護生態和諧發展提供必要的環境支持,從而對文本形成更為深刻的理解。
結合學生的群體討論,多給他們提供暢所欲言的機會,幫助他們在靈活運用中強化理解,讓他們獲得更多的學習體驗。在這樣的過程中,可以開啟學生的智慧,讓學生在你一言我一語的交流和認真傾聽的過程中,收獲更多有價值的信息,發現更多素材。
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突出組間互動,幫助學生在合作交流的基礎上,豐富知識積累,讓學生在集思廣益的基礎上,生成豐富的靈感,讓學生的整體認知更有深度和廣度,增強學生對學習活動的參與度,學會英語學習的方法和技巧。
運用好組間互動,幫助學生在發現亮點的基礎上,收獲更多的精彩。如,在牛津英語八年級上冊Unit 5 Wild animals的Reading A Giant pandas的教學中,引導學生在收集“What else do you know about giant pandas?”有關證據鏈的基礎上形成一定的感知。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學習體驗,鼓勵他們就“Do you know how to feed giant pandas?”“How are you going to introduce giant pandas for tourists?”等問題,進行互動交流,講出自己的見解,形成一定的整體感知。很多學生根據群體討論交流,圍繞“The importance of giant pandas”主動梳理認知體系,并能夠在聚焦相應的核心要點過程中,提升運用能力。可見,組間互動,能夠讓學生在群策群力的過程中,提升聽、說、讀、寫的綜合能力。教師應鼓勵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合作,引導他們在彼此暢談中收集相應的素材。教師應鼓勵學生根據小組的意見,多提出相應的觀點,積淀語言文化知識。
融入情境發現更多有趣的內容幫助學生在情境中獲取英語知識,提升英語綜合能力[2]。在英語課堂中,教師活用角色,讓學生的自我感知通過新穎的方式予以呈現,為他們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教學實踐證明,在英語課堂中,通過模擬角色進行對話,能夠激活學生的思維,增強運用能力,升華學習體驗。
活用角色有助于學生在交流中豐富情感。如,在牛津英語八年級下冊Unit 7 International charities的Reading A An interview with an ORBIS doctor閱讀引導中,針對“The knowledge of ORBIS doctors”與“How to interview the others?”的主題,引導學生針對采訪的相關知識,鼓勵學生圍繞各自的閱讀發現,讓他們扮演reporter, ORBIS doctors, poor people等不同的角色,圍繞“How are you going to interview the ORBIS doctors? ”和“Why do the people need ORBIS doctors?”等問題,提出自己的觀點,幫助他們在交流中收獲更多的精彩,提升英語表達的準確性和熟練度。教師針對學生在角色扮演中的不同認知,可建議他們發揮想象,提出相關的意見,激活學生的學習情感,讓學生健康、快樂、全面地發展。
綜上所述,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差異,為他們合理分組,實現有效合作交流,讓他們在開放性與情趣性的課堂中獲得更多的英語知識,提升語用準確性與連貫性,提升其學科綜合素養,真正讓學生在英語課堂彰顯魅力、涌動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