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家銑
(江西省上猶中學,江西上猶 341200)
信息素養已經成為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的重要目標之一,對學生的成長與發展有著一定的促進作用。而高中階段是培養學生信息素養的重要階段,所以教師要做好教學研究工作,借助有效的教學方法等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滿足其發展的需求。
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要著重培養學生獲取知識與收集信息的能力,通過對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能夠加深學生對相關知識的印象,同時也可以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深入分析教材,將其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結合起來,以滿足學生的發展需求,同時還要及時關注學生的學習經驗與能力,明確其對基礎技能與知識上的掌握情況。在新課改的影響下,高中信息技術教師在教學時,要保證問題設計的合理性,以此來幫助學生掌握好相關的信息,加深對知識的理解與認識。教師要從新課改的標準入手,提出相應的概念,保證教學方向的準確性。此外,教師還要及時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況,明確學生的未來發展,這樣才能在教學中幫助學生掌握好信息技術,實現知識的內化與延伸,培養學生舉一反三的學習能力[1]。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快速發展,互聯網等媒體也在不斷發展,這在一定程度上為學生的繼續學習與發展提供了支持。但是在其發展中,一些不良信息與落后文化的出現,也在通過網絡進行傳播。高中階段的學生自我控制能力差,還懷有獵奇心理,從而使不良網絡信息不斷進入學生的日常生活中。如果不能及時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就會使學生沉迷其中,嚴重的還會導致學生出現違法犯罪等問題。因此,教師不僅要做好知識的傳授工作,同時還要做好學生思想品德上的教育工作。教師要利用好學校教育,主動將思想教育與法治教育結合在一起,實現素質教育的目標。
此外,教師要對教材內容進行研究,保證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效性,以此來提升對學生的教育效果。如在開展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在學生完成作業時常常會出現惡作劇或是調侃性的內容,這時教師要及時糾正,并明確告知學生網絡作為虛擬化的載體,是不能為所欲為的。在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下,計算機中的實際運用情況也會被自動備份,所以當學生出現傳播不良信息時,網絡警察也會及時進行定位與查找,追究相關人員的責任[2]。
就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來說,教師的首要責任就是要做好學生信息素養的培養工作。這種形式化的課程與其他技能學習有一定的差異性,同時也與文化性質的課程方面存在著差異性。所以在開展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要綜合運用好多種有效的教學方法,以此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強化學習動機,保證信息技術教學的針對性。任務驅動教學法其實就是從基礎教育內容的角度出發,轉變傳統模式中學生獲取信知識的方式,借助其他人的幫助與引導,以此來獲取有效的知識。所以說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要從教學目標上入手,以具體的知識點與經驗為出發點,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揮,通過使用順應或是同化等技術手段來幫助學生做好知識的建構與完善工作,加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借助真實有效的教學情境來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只有對信息技術知識產生出學習的興趣,才能主動參與到學習中去。所以教師要做好備課工作,借助網絡資源做好資料的收集,并在課堂中展示給學生,幫助學生理解所學內容。
由于受多種因素的影響,這一階段的學生存在一定的差異性。所以在教學中教師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同時秉持對學生負責的態度,從學生的基礎入手,關注學生的發展,運用好分層教學方法。分層教學法的主要目的就是要確保教學中的平等性,同時在學生原有的基礎上獲取到發展的機會,滿足學生的發展需求,突出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在教學中,教師要掌握好學生的實際能力,保證分層的合理性。如對于一些邏輯性思維較強的學生,可以從程序設計上來進行培養,以此為高校專業提供優秀的人才;對于在美學上有一定基礎的學生,可以從軟件編程上入手,培養好學生的運用能力,為動漫專業提供人才;對于一般的學生,則可以從日常教學內容上來進行,以此來實現教育的目標[3]。
高中信息技術教學存在著一定的復雜性與系統性,所以教師要做好課堂反饋工作,提升教育的效果。教師也要及時觀察學生,從學生的語言、動作等方面來獲取信息,并以此作為依據,及時調整教學活動。信息技術有一定的實踐性,所以教師要做好課堂教學的練習與指導工作,從學生所完成的作業中獲取信息。從具體的教學環節上來說,教師要及時對課堂練習提出要求。如在完成課堂作業并上交時,一些學生難以及時完成。師要關注這一類型學生,明確其出現這一問題的原因,以做好輔導與教育工作。在進行作業審批的過程中,教師要避免單純地進行對錯上的評價,而是要在詳細分析的基礎上來進行診斷,從而將信息反饋給學生,幫助學生認識到自身存在的不足,明白存在的問題,提高學習效果[4]。
在傳統的教育模式中,學生只能被動接受教師所講述的知識,不清楚操作的目的與意義,也沒有更多的自主思考時間。在這種學習模式下,學生只能掌握好軟件的基本操作,沒有感受到知識的采集與傳輸,這樣也就難以掌握好信息技術。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更新,學生所學習到的知識在幾年中就會被逐漸淘汰,而從采集與處理的思想與技巧等方面來說,卻是不變的。所以在教學中,教師要避免讓學生單純地掌握好軟件的操作方法,而是從信息技術入手,加深學生對這一知識的印象與理解[5]。新課改對學生的學習與發展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做好創新與完善工作,鼓勵學生主動進行創新。如在學習文字處理軟件的過程中,教師就可以鼓勵學生自行設計日記或是修改文章等,讓學生在完成學習任務的同時,掌握好知識與技能。
綜上所述,在開展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要做好教學研究工作,同時還要正確引導學生,幫助學生理解好信息技術,使其產生學習欲望。通過將信息知識與實踐活動結合在一起,能夠幫助學生實現創造性學習的目標,同時也可以提升其對信息的獲取能力,從而提升學其信息素養。
[1]方有發,方云騰.新課標理念下的高中信息技術教學與學生信息素養培養研究[J].讀寫算:教師版,2016,(30):148.
[2]王娟.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培養學生信息素養研究[J].成才之路,2016,(34):39.
[3]姚中奎.探究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培養學生信息素養的實踐[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3,(03):286.
[4]葉灝舟.淺析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學生信息素養的培養[J].科學導報,2014,(15):45-46.
[5]金國軍.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培養學生信息素養的重要性分析[J].讀寫算:教師版,2016,(26):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