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四川 綿陽 621000)
前言:中國的教育制度在世界上是落后的,無論是從前蘇聯引進的教育制度,還是從其他國家學習的教育制度,在當代社會的快速發展當中已經落后了,而且當中存在了許多問題。由此可見,中國應該探索出屬于自己的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教育發展道路。以適應中國自身的國情,為中國未來的發展鋪上一條嶄新的道路。但卻不能擯棄外來的東西,不僅僅要吸收國外成功的教育改革措施,還有從實際出發加入中國的特色在里面。面向現在、面向世界、面向未來。
改革開放30年以來,我國的各方面發展都有了明顯的進步。政治穩定,經濟提升,全國步入完全小康,溫飽問題的到了解決。當然,生活的到了保障,人們就要追求精神上和更高層次的需要,所以教育也被全國重視了起來。我國的教育事業和其他行業一樣,得到了迅猛發展,所有相關教育機構和學校為我國各行各業培養了許多技術人才和學術人才。但是我們能在很多地方看到或者體會到,在這個過渡 的時期,受到國內外各方面因素多重的影響,我國的教育在這種環境下出現了一些問題。所以中國也根據這些發生了的或者預感到即將發生的教育問題,提出了一些教育改革措施。但是在實施過程中還是出現了一些阻礙,教育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是在不斷探索中完善的。什么樣的政策是可行的,什么樣的教學方式是適合中國學生的?教育改革的發展是不斷曲折中進步的。
中國作為發展中國家也算是發揮比較迅速的國家。也應該知道,教育作為國家的重要組成部分被重視起來那也是無可厚非的,因為教育對未來的影響力也是至關重要的。其實國家以及各及人民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門未來教育的發展提出了許多教育政策。例如:九年義務教育的落實,素質教育提出,終生教育的倡議等等。所有的政策都是為了中國人民。
總的來說教育有廣義和狹義之分。
廣義的教育泛指一切有目的地影響人的身心發展的社會實踐活動。
所謂狹義的教育,即學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據社會發展的期望,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對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響,以使他們的身心朝著社會期望的方向發展的過程。狹義的教育強調教育活動的組織性、系統性、計劃性和專業性,目的就是要促進人的身心發展,有專業的師資和專門的場地,并且有一套系統的教育與教學組織的規范。
新課改是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簡稱,目的是要在21世紀構建起符合素質教育要求的基礎教育課程體系。時代在發展,教育的改革可以讓教育體制更適合新時代的需求。
新課改的主要內容是:
1、轉變課程功能。改變過去過于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使獲得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為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
2、改革課程結構。改變過去過于強調學科本位、科目過多和缺乏整合的現狀,整體設置九年一貫的課程門類和課時比例,以適應不同地區和學生發展的需求,體現課程結構的均衡性、綜合性和選擇性。
3、改革課程內容,“繁、難、偏、舊”和過于注重書本知識的現狀,加強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的聯系,讓學生更多地學習與生活、科技相聯系的“活”的知識。
4、改善學生學習方式。改變課程實施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
5、改變課程價過于強調甄別與選拔的功能。建立與素質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評價與考試制度。
6、實行三級課程管理制度。實行國家、地方、學校三級課程管理。
面對新課改,廣大的教育工作者應不斷充實自己,提高自己,改變自己,適應不斷變革的教育形勢,使自己成為一個具有新理念、新思想、新方法的“新教師”。
首先,我想問一句,為什么中國的諾貝爾得獎者這么少?真的是我們國家比別人差嗎?其實我覺得并不是。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其實是國內的教育出現了問題。從科舉制度以來就提倡用成績決定人才,看著國家是在實行平等教育,但是應試教育還是深處在我們生活當中。“望女成鳳”“望子成龍”使得許多兒童沒有童年從小就在補習班的陰影下長大。提到我們中國就有一個詞“書呆子”,從高考中選拔出來的優等生都被清華北大錄取,優秀的學生才配上優秀的學校,這也使得人們的觀念里學習才是最重要的。教師是教書育人,可是現在有誰做到的教師職業道德規范,中國的教育現狀就是機械呆板、枯燥無味、以成績為唯一標準、照本宣科、只會解題不會發現問題、沉重的課業負擔、身體素質差等等
我覺得教育政策應該適合中國學生的發展特點,在全面發展的基礎上重視學生的個性發展,培養學生的興趣和愛好。不要只是把知識的學習放在課堂上,而是要把視野打開,應從實際出發,轉變教學理念、轉變教學方法去為學生營造一一個健康的學習環境,不唯升學率,不唯分數。
總而言之,中國制度下的教育還是存在弊端的,不能使孩子成為犧牲品,不要讓學生變成“復印機”。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中國的教育事業一定能蓬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