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 健
(廣東省梅州市曾憲梓中學 廣東 梅州 514021)
在高中的學習階段,物理是一個難點。很多高中生會認為物理中的公式和原理都太過抽象,其實不然,物理與我們的生活實際是有緊密的聯系的,生活中的很多現象都可以運用物理知識來解釋,它是一門有規律可循的學科,因此,想要真正的掌握物理知識,當然離不開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因此,將復雜難懂的物理知識放到學生的實際生活中去,可以幫助學生理解知識點并且理解得更加透徹,又可以在實際的生活中運用到這些物理知識,對學生的實踐能力有很大的幫助,下文就是針對高中物理“貼近生活、聯系實際”教學策略的研究進行簡要分析。
高中物理的教學目標,不僅是要學生掌握物理中的定律,將其運用到解題過程中,更需要學生拓展思維,將物理知識放到實際生活中,用他們最熟悉的活動和生活現象來解釋檢驗自己的學習成果[1]。在生活實際中切實的體會到物理所帶給學生的便利和魅力,幫助學生在拓展思維的同時,可以輕松的理解其中的難點。
高中生長期以來都是在傳統的學習模式下接受教育,逐漸失去了學習的主動性和興趣,對高中物理這種需要很強的邏輯性和抽象性思維的學科有很大的抵觸心理,因此,他們更加希望可以得到一種創新的教學方式來攻破這一難關,將高中物理放入學生熟悉的生活環境中,可以幫助學生加深對知識點的掌握,還可以為學生積累更多豐富的生活經驗。
生活化的教學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高中物理的很多知識都可以在現實生活中找到原型,比如說物體運動的加速度,就可以引導學生在生活中行駛的汽車找到切入點,拉近學生與知識點的距離,讓知識點不再是生硬的計算公式,而是在學生的生活中經??梢钥匆姷臇|西,這樣會降低學生對物理的恐懼感,幫助學生理解知識點,并且可以很好地應用到做題和生活實踐中,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2]。
在目前的高中物理教學模式中,一定程度上忽視了學生的學習主體性,多半是通過老師課堂傳授理論知識,再將這些難懂的理論知識帶進實驗室,然后運用到解題過程中[3]。如此一來,學生對復雜難懂的公式和定律并不能有很好的理解,在實驗過程中也是很難通過實際操作得出老師所給的結論,對物理定律的理解和運用的能力并不強,因此會造成學生對物理的恐懼,失去對物理的學習興趣,使物理變得很難。
造成這樣情況,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高中的老師并不是不知道怎樣突顯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而是缺乏一種創新精神和實踐的自信心,很多教師往往因為害怕改變原有的教學方式后沒有起到好的效果,而選擇按部就班,按照原有的方式繼續進行教學,從而就失去了學生的主體性。
另外一方面,高中的老師沒有做到兼顧學生的發展差異性,為了完成教學指標,老師對待整個班級都是采用同一種標準來要求學生,忽略了學生的水平差異,這就很容易對那些學習成績比較差,理解能力比較弱的同學,造成他們在學習上的自卑情緒,認為自己不如那些理解能力強的同學,長此以往,班級中的學習成績就會出現兩極分化,即成績好的同學進步很快,成績差的同學幾乎放棄了學習物理,這就使得總體的教學水平受到嚴重的影響。
此外,高中物理的教學還存在很多問題:學生的課前準備不夠充分,沒有養成很好的學習習慣,課堂秩序比較混亂;老師的課前導入設計不夠精彩,不能將學生從懶散的狀態中吸引到學習的氛圍中;師生在課堂上的互動性不強,通常只是表現為老師在前面講課,同學在下面云里霧里地聽著,記著難以理解的筆記;很多教師的教學基本功不夠扎實,導致語言不夠簡單準確,讓學生很難理解;課堂時間的安排不夠合理,對習題的處理和新課的教學在時間上有很大的沖突;老師的問題設置缺乏新意和思考價值,有時問題比較容易,因而失去思考的價值,有時提出的問題又十分難,學生難以回答,造成尷尬的課堂氛圍,又浪費了學習時間。
以上的種種現象表明,高中的物理教學輕方法、重知識、輕活動、重教學等問題,從而造成學生對物理知識點的掌握不夠扎實,更加缺少實際運用來鞏固知識點,缺少對知識點的獨立思考[4],這樣很不利于學生的發展。
所謂“5E”教學模式就是一種構建主義教學模式,它是指Engage(參與)、Explore(探究)、Explain(解釋)、Elaborate(精制)、Evaluate(評價)。
首先,參與是第一步,先確定學習目標和學習任務,要以學生為主,引導學生并激發其對學習的興趣。在創建問題情境時,要注意所提出問題的目的是要在最大程度上引導學生參與到整個的教學當中,并且有足夠的吸引力讓學生可以在課下時間也進行思考。
比如,創建的情景可以是電梯里上升和下降、啟動和停止前的感受;在游樂園里坐過山車的體驗。然后提出問題,這其中產生了什么不同的感覺,其中的原理又是什么[5]。學生參與到這個課堂活動中,可以回憶或是親身感受電梯起落或過山車的過程,再摸索其內在的物理原理,通過搜集資料,針對其中的現象進行總結。
在探究這一環節,通過現實生活中的物品進行實驗,并且為學生提供自主參與實踐實驗的機會,讓學生可以自主的參與到實踐學習中,同學之間分享各自的實驗探究結果,相互討論得出結論,再由老師加以糾正完善。學生通過自己的切身體會所得到的實驗結果要比老師在課堂上傳授的知識更加容易被學生牢記,并且可以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
比如,老師可以通過PPT演示講解超重、失重產生的原因并進行物理解釋,再由學生通過彈簧測力計和鉤碼模擬超重和失重現象,觀察測力計的讀書變化,分組討論、學習,各組進行交流,深化對牛頓運動定律的認識。老師通過因材施教的方法,啟發學生的想象力,同時勾起學生對學習物理的興趣。
這里的“解釋”并不是由老師進行的解釋,而是由學生根據實驗探究所得到的結果,根據自己的理解加以解釋說明,并由其他同學加以補充說明和糾正,這是一個不斷完善不斷修正的過程[6]。在解釋的過程中可以幫助學生理清他們的思維,提高其語言表達能力。
比如,老師引出牛頓運動定律的應用,進行詳細講解,學生依據老師的講解,認識超重和失重,再由學生解釋生活中的超重與失重現象,讓學生初步理解超重和失重的物理原理。
精制的體現在于學生是否可以將自己實驗所得到的結論進行拓展,將其與生活實際相結合,用同樣的結論去解決其他情景條件的新問題,做到反復檢驗和反復記憶,讓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更加牢固。
比如,老師拓展牛頓運動定律的應用,解決問題的實戰技巧和解題方法,再讓學生回顧學習的全工程,在進行個人總結之后,通過小組交流來深化認識,讓學生對牛頓運動定律的理解得到升華。
“5H”中的評價環節是需要老師、學生和管理者三者共同來實現的,它不僅是對學習過程進行評價,還要對學習結果進行評價,評價要做到終結性評價和形成性評價,定量性評價和定性評價,他人評價和自我評價,通過這些客觀的評價,可以幫助學生了解和意識到自身的不足,同時,得到老師和同學的肯定,會提高學生的自信心,讓學生會學好物理擁有更大的信心,這樣的評價對教學提出更好的建議,幫助老師在評價的結果中總結得失,為以后的教學提供經驗的積累。
教師在準備課程教案時,要做好充足的準備和思考,盡可能地將物理中的知識點與實際生活相聯系,第一步,是實現生活化的教學設計,在創新后的教學設計要充分的展現出物理方法、物理知識、物理情感三方面的有效結合,從而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7]。
比如,在學習自由落體這一章節時,老師一般都會打點器來對物體運動的規律進行分析,這其實就是將物理中的抽象性轉化成實際生活中的可視性,通過結合物體運動的規律和數學知識,大大降低了物理知識點的難度。
第二步就是不斷將生活化元素融入到教案備課當中,通過與實際生活的聯系,激發學生對物理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比如在課堂開始之前,老師可以為學生設置一個生活中的場景,將本節課要學習的物理知識點融入到這個生活背景之中,以此作為課堂學習的切入點,這種方式的導入,可以引導學生在相對輕松自在的環境中進入到學習狀態,讓學生對物理的恐懼感和距離感逐漸消失,從而自主地接受理解來自物理世界的魅力。
比如,在學習牛頓第三定律時,為了讓學生可以區分和掌握作用力與反作用力,老師就可以將課堂情境設置成在劃船或是在滑冰等生活中比較休閑娛樂化的活動,通過這種學生比較熟悉的場景來吸引學生對此定理展開思考,然后再由老師引導學生去總結分析生活中所蘊含的物理知識,就實現了教學設計的生活化,并且引導學生用牛頓運動定律來解釋和解決生活中的一些現象及問題,在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的同時,提高學生的物理成績。
生活中存在著很多物理知識,單憑老師在課堂中引用的部分知識還無法真正做到將物理知識和實際生活相聯系,因此,這需要學生在意識到這一共性的同時,可以鍛煉自己的思考能力,拓展思維們可以將生活中隨處見到的現象用物理知識表達出來,也可以將生活中比較抽象的事物通過展開聯想,用學到的物理知識進行解釋分析,從而提高學生的創造力,以及物理知識的實際運用能力。
高中的物理知識運用到生活中,可以幫助學生更加直觀、簡單、深刻地掌握物理定理中所要具備的條件,幫助學生輕松記憶難點,學生通過實踐操作和親身試驗所得到的結果更是可以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試驗操作能力。
比如,在學習定量守恒定律時,求運動物體的動能,這種問題的分析解答,完全可以通過學生自己試驗操作來得出結果,更加直白的說,就是學生可以利用游戲型的方式,來設置題目,將物體運動的規律更加直觀生動地表現出來,再經過公式的應用演算,來檢驗實踐所得出的結果。
社會是在不斷發展進步的,我們的教育方式也要跟隨社會發展的腳步,為祖國大力培育人才,高中物理的教學改革是一個不斷創新的過程,引用“5H”模式的物理教學,在貼近生活和聯系實際兩方面為學生提供一個創新的學習環境,在輕松自在的課堂學習氛圍中,學生會更加容易接受和理解新的知識,引導學生展開思維的聯想,將物理知識與生活中的常見事物相聯系,充分體現了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在創新高中物理教學模式上,有著至關重要的推動力,更讓高中學生擁有全面發展的可塑性。高中物理的教學事業正在蓬勃發展,中國的教育事業正在創造新的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