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幼芳
(福建省寧德市福安市賽岐中心小學 福建 寧德 355001)
為了緊跟信息時代的步伐,語文教學要改變傳統的枯燥講解模式,否則必將成為時代的棄兒。因此,必須應用信息技術來優化小學語文教學,使用信息技術來解決傳統小學語文教學中遇到的難題,讓傳統教學問題迎刃而解。以加快課程改革的進程,這是信息時代給予小學語文教學的新使命。新時代的嬌寵——信息技術,它可以使語文教學情景交融,使抽象變形象,變乏味為趣味,在有限的教學課堂中,教學效率得到極大地提高,所以倍受教育界的矚目。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巧用信息技術,能優化預習方式,激發學習興趣,易于理解文本內涵, 利于開展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巧妙應用信息技術,對語文教學的作用相當明顯。
課前預習能提高語文課堂學習效率,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與習慣。而巧用信息技術,能方便學生查閱、收集與課文有關的資料。每學習一篇新課,教師都可以預先布置作業,讓學生們借助信息技術平臺,上網查尋有關信息,搜集與課文內容相聯系的新知識,新內容。比如,學習寫景物的文章,可以讓學生查找與景點相關聯的歷史故事、景點的地理位置、景物的獨特所在等;學習記事的課文,可以讓學生查找事情發生的時間、社會背景,事情發生的原由以及與原文相關的一些事件等。學生在自覺搜集各種材料的過程中,提高了運用信息技術的水平,還提升了搜取信息,生成信息等方面的能力。學生們善于運用多渠道獲取信息,提高了自主學習的能力。這樣,有了信息技術,不僅使學生們預習方式變得靈活多樣,而且更能吸引學生,激發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現在,很多學校的班級都已建立了班級QQ群或微信群。所以,根據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通過班級QQ群或微信群,采用“班級群體合作預習模式”。學生們把自己課前搜集到的預習資料發送到QQ群、微信群進行班級共享,實現“班級群體合作預習模式”。這樣,巧用信息技術更有利于調動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自覺預習的習慣。
心理學研究表明,人的學習活動是外部刺激和人體內部心理相互作用下產生的結果。假如外部所提供的條件夠刺激,就能夠激起人體的求知欲與積極的態度。因此,小學階段,巧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就要根據兒童的心理特點,充分利用生動、直觀的外部刺激。比如,運用色彩鮮艷的畫面,動聽有趣的音響等,這些有聲有色,有靜有動的圖像,能使讓學生們體驗到身臨其境之感。以此調動起他們的學習激情,最大程度地激發學習興趣,以利于學生全方位地學習知識。從而實現快樂學習,自主學習,獲取最佳的學習效果。
如教學《宋慶齡故居的樟樹》,教師充分利用美麗的圖片、抒情的聲音、動感的影像等,來刺激學生身體的各種感覺器官,利用生動有趣的外部刺激來激發他們的學習積極性。上課前教師利用多媒體播放優美的音樂,利用PPT出示了一張張美麗的樟樹圖片,讓學生們在優雅的樂聲中看圖說話,喚起孩子的已有認知記憶,激發想象,激起學生學習文本的熱情,訓練的說話能力,這樣,為學習新課打下堅實的基礎。然后出示課題,引導學生感知全文,與文本對話,提升學生對文本內容的理解,初步領會課文所表達的情感。接著,學習樟樹外形美的特點,教師則采用了再現美麗的樟樹畫面,再次通過欣賞圖片,播放音樂,伴樂朗讀有關段落,讓學生邊讀書邊體驗身臨其境的感覺。從而營造一種優美和諧的學習氛圍,猶如把學生們帶到了宋慶齡故居的樟樹前,與樟樹進行了一次難忘的零距離接觸,深刻領會文本所表達的深意所在。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一些學生難以理解的知識或他們少見的事物,如果教師光用乏味的語言進行表述,說得再多,也顯蒼白無力,他們還是難以理解。如果播放形象生動的畫面讓學生邊觀看邊閱讀,就能變抽象為形象,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例如,在學習《埃及的金字塔》一課時,教師要引導學生了解胡夫金字塔外觀具有哪些特點? 胡夫金字塔的結構有什么特點?(平整、緊密)
文章又是如何描寫金字塔的外觀的?如果只讀課文有關句子,學生們比較難理解,但假如教師在課堂上通過播放金字塔的圖片,他們就能直觀看清楚金字塔的特點,再結合文本,學生就不難了解金字塔的外觀特點,以及文本所表達的思想內涵。
小學階段的學生年齡小,形象思維占主導地位。如果教師只憑口頭講解,必然枯燥無趣,吸引不了學生,學習效果不明顯,如果巧用信息技術,這個問題便得以解決。如教學《鏡泊湖奇觀》一文時,學生通過朗讀課文,就能感受到鏡泊湖的景色很美麗,但比較難以體會它的動態美和靜態美。因此,上課時教師播放了視頻——鏡泊湖的美麗景色,讓學生親眼目睹鏡泊湖的靜態美。這樣由靜到動,他們直觀、形象地感受靜態美與動態美。為了突出重難點,還可以再次播放,最大限度地刺激了學生的多種感器官,使學生們積極投入到良好的學習狀態中。也讓課文內容變難為易,深刻地領會大自然的美,并拓寬了學生們的知識面。
在當今的信息時代,信息量大,涉及面廣,在語文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會使學生易于理解課文內容,提高教學效率。
如在教學《黃山奇松》時,鄉下的孩子們大都沒去過黃山,不好體會黃山奇松的各種姿態美。因此,教師借助多媒體展示黃山奇松美麗的姿態,讓他們看視頻、圖片、結合文字,理解文本內容,領會文本所表達的情感。從而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
如開展《網絡伴我健康成長》綜合性學習活動時,教師課前制作相關課件,上課時,讓一個學生當主持人,進行采訪,大家使用網絡做過哪些事?再利用課件播放其他領域網絡使用的范例,提出對“網絡”感興趣或有困惑的問題,完成課件出示的表格。通過播放的事例,明白使用網絡的利與弊,知道如何在網絡中健康成長。每每這時,教師都能看到學生們滿懷激情,躍躍欲試,積極參與活動,渴望表現自我,熱情高漲!他們也可以把所搜集的資料,發送至班級QQ群或微信群共享,利用班級群還可互相質疑問難,共同討論,學生們對開展綜合性學習活動熱情高了,興趣濃了,收獲多了。這樣,學生不僅享受到了采用信息技術學習的快樂,而且也提高了他們應用信息技術的能力與創造能力。
此外,在開展學習活動前,學生自己查閱資料的整個過程,就是一個自我探索的過程。在活動中,教師又巧用信息技術,再次提升了學生的自學能力。
例如,開展“中國傳統文化展”“我的生活啟示錄”等學習活動。活動前,學生上網自己查閱信息,或跟同學合作查找、搜集資料,作好活動準備。活動中,教師又利用PPT或現成的教學軟件開展學習活動。這樣,提高了學生探究、合作的能力。
再如,開展“我最喜歡的名人名言”學習活動,活動前,布置學生收集名人名言,活動中再選擇自己最喜歡的名人名言進行班級活動時共享。這樣,不僅提高了學生分析、處理、提取信息的能力,而且提升了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總之,使用信息技術,能激起智慧的火花,開發學習潛能,學習內容變“抽象“為“形象”,學習行為變“被動”為“主動”,為學生學會學習,架起了學習的橋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巧用信息技術,能優化預習方式,激發學習興趣,易于理解課文內容,利于開展綜合性學習活動。巧用信息技術,讓語文教學空間更加廣闊,教學效果更加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