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 鋒 李 苗
(湖北大學藝術學院 湖北 武漢 430062)
相對于大班額美術教學,小班額美術教學的方式更為靈活,師生和生生之間的交流互動也更為便利。因此,更容易實現小學美術教育資源的優化配置,從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并提高學習效果。上世紀80年代,美國就已開始實施小班額教學,將學生人數控制在25人以內。中國也在2017年1月13日的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中,正式提出消除大班額、推進小班額改革要求。其目的就是讓教師能夠關注每一位學生的成長,并兼顧學生的差異性,充分發揮每位學生的主體性和創造性,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在這種情況下,探索小學美術課堂小班額教學就十分具有現實意義。
近年來,由于中國城鎮化速度的不斷加快,城市中小學校優質教育資源供不應求,導致班級人數不斷擴大,大班額問題備受關注。大班額背景下小學美術課堂教學的不足之處主要有三:
目前,小學美術課堂教學客觀存在重結果,輕過程的情況,這導致了課堂教學要求過于統一。主要體現為:一是教學目標過于統一。即教學過于注重美術知識與技能的目標,而忽視了美術學習過程和學生的情感態度。二是教學內容過于統一。即學習內容拘于美術學科自身,且有專業化程度愈來愈高的傾向,沒有考慮學生的興趣和實際能力,這樣不利于激發學生的美術學習熱情。三是教學方式過于統一。即課堂上以教師“教”為主,“滿堂灌”現象嚴重,學習方式偏于被動接受式。這樣一來,小學美術課堂教學往往只重視單純的知識講授和技法練習。而過于統一的教學要求也忽略了學生的情感和個體差異,導致了學生的個性發展受到限制,學生缺乏學習興趣和主動性,從而降低了整體教學質量。
師生的情感互動程度往往決定了一節課的成敗。大班額小學美術課堂上,一般以教師為中心進行知識與技能講授,缺乏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互動。從教師來看,由于班級學生人數較多,教師又分身乏術,這使得教師沒有精力去關注每位學生的課堂狀態和發展潛力,教學設計也只能籠而統之,難以顧及學生學習的個體差異,進而影響到學生的課堂學習效果。從學生來看,當學生面對那些較難理解的概念性知識和事實性知識時,也會由于缺乏與教師進一步的交流互動和鼓勵幫助,從而對那些美術概念和技法知識產生畏難情緒,更不用說與教師情感互動,積極思考和踴躍練習了。
教學評價的意義在于促進學生學習和教師教學。大班額小學美術課堂的教學評價方式則顯得比較單一,主要表現在:一是評價由教師負責實施,未能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特別是學生自我評價及學生之間互評的教學方式得不到充分發揮,導致學生對自己和同學的學習表現認識不足,進而缺乏合作和競爭意識。二是教師重視評價的甄別和選拔功能,關注橫向評價,忽視縱向評價。一般只針對部分優秀學生的作業進行簡單評價,忽視了對大部分表現一般學生的評價和引導。這樣不利于普通學生改進學習,提高學習信心。三是教師重視終結性評價,忽視過程性評價。即只關注學生的學習成果,而忽略學生學習能力和學習興趣的培養。
《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要關注每個學生在美術學習中的表現和發展,做到因材施教[1]。這樣看來,小班額美術教學(25-30人)的優勢在于可以更注重學生的個性發展,學生也能獲得教師更多關注,有利于教師對學生進行針對性教學,做到因材施教。
小班額美術課堂的教學要求相對靈活,更容易作到因材施教。在小班額美術教學中,教師能根據學生的個性來選擇教學方法,教學具有靈活性和針對性,這樣的教學易于讓學生接受。在教學效果方面,也能兼顧知識目標與技能目標,做到對學生學習過程的動態把握,并關注到學生學習中的情感和態度變化。教學內容也容易走出“繁、難、偏、舊”的困境,便于教師提取適合學生個性發展和易被學生接受的內容展開美術教學。由于小班額教學是以學生的“學”為主,教師的“教”為輔,因此采取小班額教學,不僅可以改變目前美術課堂“滿堂灌”的枯燥教學形式,也有利于教師探索多種教學方式。
由于小班額美術課堂班級人數較少,教師可以有更多精力和時間來制定教學計劃并了解學生。例如,教師在課堂中可及時對每位學生進行提問、指導、點評、交流,還可安排學生進行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美術學習沒有固定的標準答案,這反而可以促使學生天馬行空發表自己的觀點,進而加強學生和老師之間的情感交流。教師更可以通過靈活安排教學環境營造課堂氛圍,如可調整學生座位形成合作小組進行學習討論和美術創作,從而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和主體作用。這樣學生的注意力和關注點就會被集中起來,更容易進入美術課堂的情境中,從而使他們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鍛煉,并加強團隊合作意識。
《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2011年版)提出,教學評價既要關注學生掌握美術知識、技能的情況,更要重視美術學習能力、學習態度、情感和價值觀等方面的評價[2]。小班額美術教學中,教師能及時根據學生的行為和表現來進行評價,有時一個眼神、一個動作就能起到鼓勵或提醒的作用。教師還可以將學生的創意思想和作業練習匯編存檔記錄學生成長過程,這樣也有利于教師充分尊重學生的情感需求和個體差異,對他們進行更全面、更充分的指導和評價,從而促進教師評價、學生自我評價和學生之間評價的有機結合,幫助提高學生學習興趣,促進美術課堂教學改革。
當然,實施小班額美術教學也面臨不少困難。例如,辦學成本的增加、師資素質的提升、傳統教學觀念的轉變等。本文下面就從美術課程資源開發、提高師資教學水平、促進學生個性培養三方面展開探討,希望能推動對小班美術教學的關注和進一步思考。
尹少淳將美術課程資源界定為:“有助于有效完成美術教學、達成美術課程目標的所有自然資源、社會資源的總和”[3]。按照這樣的理解,我們就可以從三方面加強小班額美術教學的課程資源建設。
(1)借用智力優勢
可將美術老師組織起來共同研究和開發課題,發揮每位教師的特長。也可借用其他智力資源,如邀請其他科目教師、家長、藝術家、手工藝人等參與到教學設計或課堂之中,這樣既能加強學科互動,提高教學趣味性,也能加強學生和老師之間的交流互動,從而實現“借腦”提高教學效果的目的。
(2)保證教學空間
小班美術教學應有單獨設立的美術教室,也可一個年級共用一個教室,借以保證基本教學空間、教學材料和設備的高效使用。教學范例也可就地取材,如使用學生自己的優秀作品等,這樣可在節約教具采購成本的同時,增強學生學習自信心,激發學習興趣。教師甚至還可以利用課外興趣小組,帶領學生一起制作道具和設備,鍛煉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
(3)開發地方資源
豐富多彩的地方文化不僅為學生所熟悉和喜愛,也更易讓學生產生文化認同感。因此,小班額美術教學可充分利用當地優秀的藝術文化資源,例如,可借助小班額學生人數少,便于管理的優勢,在確保安全的基礎上,帶領學生參觀當地的名勝古跡、博物館和美術館,也可以拜訪手工藝傳承人和各類藝術作坊。這樣既能充分利用各種社會教育資源,節約教學成本,還可以提高美術課堂教學質量,進而幫助學生產生強烈的文化自豪感,使其更加熱愛生活和藝術。
教師不僅要“教書”,更要“育人”,這些都離不開扎實的教學能力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實施小班額美術教學無疑會對教師個人素質提出更高要求。因此,可通過開展教師培訓和教學技能比賽,促進教師積極轉變觀念并提高自身教學能力和綜合素質。以武漢為例,該市的170所學校已通過開展教學研究、師資互動等方式,積極探索小班額教學改革并逐步提高教師教學水平。此外,對教師而言,還應逐步認識到,藝術教育本身就不能統一的方式來要求每位學生,而應了解每一位學生的學習表現,并通過積極的指導和評價促進學生學習,這樣師生之間才能產生持久的良性互動。例如,可以鼓勵學生在繪畫作品中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充分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思想,教師則在學生遇到困難時及時予以指導和幫助。
情感和個性培養是現代美術教育的發展趨勢,小班額美術教學的根本目的正在于此。因此,小班美術教學不是要培養整齊劃一的“莊稼”,而是重分尊重每個學生的個性和情感發展需要。有學者認為,個性指一個人穩定的心理特征,如興趣、能力、氣質、性格等[4]。而每位學生在美術學習表現出來的態度、情感和能力都不一樣,有的學生自信開朗、表現能力強,對學習也會比較感興趣,有的學生內斂易自卑,學習過程中易受到阻礙。因此,教師應在發展學生個性的基礎上進行因材施教,要對學生有所了解,幫助學生客觀評價自己和他人,進而用藝術的方式推動學生的個性和情感發展。只要教師正確引導,悉心培育,就可以幫助學生塑造積極向上的個性,從而幫助他們健康成長。
綜上所述,積極的生活態度和藝術的心靈是一個人綜合能力的重要體現,小學階段是一個人心智啟蒙的關鍵時期。小班額教學也將以其特有的優勢,成為今后義務教育美術課堂教學的主要形式。而如何將小班額美術教學的優勢充分發揮出來,立足課程資源開發、師資隊伍建設、學生情感和個性化培養等,則不失為一種積極的探索。